×

外部电刺激下耦合混沌神经元的鲁棒同步控制。 (英语) Zbl 1197.37110号

摘要:提出了一种鲁棒自适应神经网络(NN)控制器,用于实现两个间隙连接耦合混沌FitzHugh-Nagumo(FHN)神经元在外部电刺激下的同步。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了神经网络逼近误差动力系统非线性不确定函数的更新律。该控制方案对近似误差、离子通道噪声和外部干扰等不确定性具有鲁棒性。通过合理选择控制参数,实现了混沌同步。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社论评论:有人怀疑这本杂志是否有适当的同行评议程序。主编已经退休,但根据出版商的一份声明,在他的指导下接受的文章都是在没有额外控制的情况下出版的。

MSC公司:

37N25号 生物学中的动力系统
92C20美元 神经生物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佩科拉,L.M。;Carroll,T.L.,《混沌系统中的同步》,《物理评论》,第64期,第821-824页(1990年)·Zbl 0938.37019号
[2] 佩科拉,L.M。;卡罗尔·T·L。;约翰逊,G.A。;D.J.Mar。;Heagy,J.F.,《混沌系统、概念和应用中同步的基本原理》,《混沌》,第7期,第520-543页(1997年)·Zbl 0933.37030号
[3] 博卡莱蒂,S。;Kurths,J。;奥西波夫,G。;Valladares,D.L。;周春生,混沌系统的同步,物理代表,366,1(2002)·兹比尔0995.37022
[4] Glass,L.,《神经系统中的混沌》(Arbib,M.,《大脑理论和神经网络手册》(1995),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学院剑桥分校),186-189
[5] 拉比诺维奇,M.I。;Abarbanel,H.D.I.,《混沌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神经科学,87,1,5-14(1998)
[6] Chay,T.R.,可兴奋细胞三变量模型中的混沌,Physica D,16,2,233-242(1985)·Zbl 0582.92007号
[7] 格雷,C.M。;科尼格,P。;恩格尔,A.K。;Singer,W.,猫视觉皮层的振荡反应表现出列间同步,反映了全球刺激特性,《自然》,338334-337(1989)
[8] 斯特里亚德,M。;McCormick,D.A。;Sejnowski,T.J.,睡眠和觉醒大脑中的Halamocortical振荡,《科学》,262679-685(1993)
[9] Roelfsema,P.R。;恩格尔,A.K。;科尼格,P。;Singer,W.,视觉运动整合与皮层区域之间的零时滞同步相关,《自然》,385157-161(1997)
[10] 梅斯特,M。;Wong,R.O。;Baylor,D.A。;Shatz,C.J.,发育中哺乳动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的同步爆发,《科学》,252939-943(1991)
[11] Kreiter,A.K。;Singer,W.,清醒猕猴视皮层神经元反应的刺激依赖性同步,《神经科学杂志》,16,2381-2396(1996)
[12] 哈里斯·沃里克(Harris-Warrick,RM),(哈里斯·沃里克,RM;等人,《动态生物网络:口腔胃神经系统》(1992),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科大学剑桥分校)
[13] 罗莎,M.L。;拉比诺维奇,M.I。;Huerta,R.,通过Hindmarsh-Rose模型单向链中的混沌振荡转移实现缓慢正则化,Phys-Lett A,26688-93(2000)
[14] 达马拉,M。;Jirsa,V.K。;Ding,M.,通过时间延迟增强神经同步性,Phys Rev Lett,92074104-1-074104-4(2004)
[15] Wang,J。;邓,B。;Tsang,K.M.,外部电刺激下神经元与缝隙连接的混沌同步,混沌、孤子与分形,22469-476(2004)·Zbl 1060.93525号
[16] 王庆云。;吕庆生。;Chen,G.R。;Guo,D.H.,带缝隙连接的耦合神经元的混沌同步,Phys-Lett A,356,17-25(2006)·Zbl 1160.81304号
[17] 埃尔森,R.C。;塞尔弗斯顿,A.I。;韦尔塔,R。;Rulkov,N.F。;拉比诺维奇,M.I。;Abarbanel,H.D.I.,《两个耦合生物神经元的同步行为》,《物理评论》,第81期,第5692-5695页(1999年)
[18] 科内乔·佩雷斯(Cornejo-Pérez,O.)。;Femat,R.,Hodgkik-Huxley神经元的单向同步,混沌、孤子和分形,25,43-53(2005)·Zbl 1092.37539号
[19] Wang,J。;邓,B。;Fei,X.Y.,使用反推控制同步外部电刺激中的两个耦合混沌神经元,混沌、孤子和分形,29,1,182-189(2006)
[20] Wang,J。;邓,B。;Fei,X.Y.,通过外部电刺激中的非线性控制实现两个耦合神经元的混沌同步,混沌、孤子和分形,27,5,1272-1278(2006)·Zbl 1092.92503号
[21] 张,T。;Wang,J。;费晓云。;Deng,B.,通过MIMO反馈线性化控制实现耦合FitzHugh-Nagumo系统的同步,混沌、孤子和分形,33,1,194-202(2007)
[22] 霍奇金,A.L。;赫胥黎,A.F.,《膜电流的定量描述及其在神经传导和兴奋中的应用》,《生理学杂志》(伦敦),117500-544(1952)
[23] 桑纳,R.M。;Slotine,J.E.,直接自适应控制的高斯网络,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3837-863(1992)
[24] 古普塔,M.M。;Rao,D.H.,《神经控制系统:理论和应用》(1994),IEEE出版社:IEEE出版社,纽约·Zbl 0903.92013
[25] Narendra,K.S。;Annaswamy,A.M.,无持续激励的鲁棒自适应新定律,IEEE Trans-Automat Contr,AC-32134-145(1987)·Zbl 0617.93035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