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代数Leibniz中心扩张的上同调刻画。 (英语) Zbl 1140.17003号

设(mathfrak{g})是环(k\)上的Leibniz代数,即带有双线性括号([;,\;]:mathfrak{g}\times\mathfrake{g}.to\mathfrak{g}\)的模,满足
\[[[x,y],z]=[x,z],y]+[x,[y,z]]\]
对于所有\(x \)、\(y \)和\(z \ in \ mathfrak{g}\)。从调用[J.L.洛迪T.皮拉什维利,数学。Ann.,296,No.1,139-158(1993;Zbl 0821.17022号)]Leibniz上同调群(HL^2(mathfrak{g};M)将(mathfrak{g}\)的Abelian扩张的所有等价类都归入Leibniz-代数范畴。此外,Leibniz同调群(HL_2(mathfrak{g};k)与(mathfrak{g}\)的泛中心扩张的核在规范上同构。
本文给出了特征为零的代数闭域(k)上某些无限维李代数(默认也是莱布尼茨代数)的(HL^2(mathfrak{g};k)的计算。设(H^*(mathfrak{g};k)表示李代数上同调,设(B(mathfrak{g},k)表示(k)上的(k)值(mathflak{g{)不变双线性形式的向量空间。作者研究了确切的序列
\[0\rightarrow H^2(\mathfrak{g};k)\rightarrow HL^2(\tathfrak};k)@>g>>B,\]
其中,\(g)是对称化映射,\(h)是“Cartan-Koszul映射”。对\(B(\mathfrak{g},k)\)和同构的研究得到了\(HL^2(\mathfrak{g};k)\)的计算结果
\[HL^2(\mathfrak{g};k)\simeq H^1(\matchfrak{c};\mathfrak{g}^*),\]
其中\(\mathfrak{g}^*=\operatorname{Hom}(\matchfrak{c},k)\)。特别关注由\(L_n=-t^{n+1}dt\),\(n\in{\mathbb{Z}})生成的Witt(Lie)代数;由(L_n)和(I_n=t^n)生成的李代数,(n在{mathbb{Z}}中);以及涉及\(t\frac{d}{dt}\)的微分算子的其他李代数。对于具有
\[[e{m,n},e{m1,n1}]=(nm1-mn1)e{m+n,m1+n1},\]
其中,(m,n),(m_1,n_1)在{\mathbb{Z}\times\mathbb{Z}}-\{(0,0)\}中,以及Kac-Moody李代数(\mathfrak{g}(A)中,其中,(A\)是一个秩(\ell)的矩阵,其条目在\(k\)中。后一结果与中的类似计算结果一致[Y.Gao高,公牛。伦敦。数学。Soc.32,No.1,25-33(2000年;Zbl 1028.17018号)].
最后,作者证明了并不是无限维李代数上的每个莱布尼茨2-余环都一定是李2-余环,从而回答了刘和胡的一个问题。

MSC公司:

17A32型 莱布尼茨代数
17B56号 李(超)代数的上同调
17B65型 无限维李(超)代数
17B66型 向量场李代数和相关(超)代数
17B67号 Kac-Moody(超)代数;扩展仿射李代数;环面李代数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E.Arbarello、C.De Concini、V.G.Kac和C.Procesi,《曲线模空间与表示理论》,《公共数学》。物理学。117(1988),第1,1-36号·Zbl 0647.17010号
[2] 斯蒂芬·伯曼,《李代数的导子》,加拿大。数学杂志。28(1976),第1期,174-180·Zbl 0327.17004号 ·doi:10.4153/CJM-1976-022-x
[3] S.Berman,关于一些无穷维简单李代数的低维上同调,太平洋数学杂志。83(1979年),第1期,第27–36页·Zbl 0438.17009号
[4] J.M.Casas、E.Faro和A.M.Vieites,莱布尼茨代数的阿贝尔扩张,《公共代数》27(1999),第6期,2833–2846·Zbl 0936.17002号 ·doi:10.1080/00927879908826595
[5] 德拉戈米尔。{\Dj}oković和Kaiming Zhao,特征为0的一些无穷维单李代数与Block的李代数有关,J.Pure Appl。《代数》127(1998),第2期,153-165·Zbl 0929.17025号 ·doi:10.1016/S0022-4049(96)00171-5
[6] Rolf Farnsteiner,分次李代数的中心扩张和不变形式,代数群Geom。3(1986),第4期,第431-455页·Zbl 0621.17012号
[7] Rolf Farnsteiner,有限生成分次李代数的导子和中心扩张,J.Algebra 118(1988),第1期,33–45·兹伯利0658.17013 ·doi:10.1016/0021-8693(88)90046-4
[8] 高云,交换代数上非对称Kac-Moody代数的中心扩张,Proc。阿默尔。数学。《社会分类》第121卷(1994年),第1期,第67–76页·Zbl 0807.17020号
[9] Yun Gao,Kac-Moody李代数的第二个Leibniz同调群,布尔。伦敦数学。Soc.32(2000),第1期,25-33·Zbl 1028.17018号 ·doi:10.1112/S0024609399006323
[10] Allahtan Victor Gnedbaye,李代数泛中心扩张的第三个同调群,Afrika Mat.(3)10(1999),46-63·Zbl 1054.17003号
[11] Yohsuke Hagiwara和Tadayoshi Mizutani,与叶理相关的Leibniz代数,Kodai Math。J.25(2002),第2期,151–165·Zbl 1140.17300号 ·doi:102.9996/kmj/1071674438
[12] Victor G.Kac,无限维李代数,第三版,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1990年·Zbl 0716.17022号
[13] E.Kirkman、C.Procesi和L.Small,A-Virasoro代数的模拟,《Comm.algebra》22(1994),第10期,3755–3774·Zbl 0813.17009号 ·doi:10.1080/00927879408825052
[14] Jean-Louis Koszul,Homologie et cohologie des algèbres de Lie,公牛。社会数学。法国78(1950),65–127(法语)·Zbl 0039.02901号
[15] 李伟,微分算子代数上的(2)-余环,J.代数。122, (1989), 64-80. ·Zbl 0671.17010号
[16] 刘东,胡乃红,一些无限维李代数的莱布尼茨中心扩张,《通信代数》32(2004),第6期,2385–2405·兹比尔1082.17002 ·doi:10.1081/AGB-120037228
[17] Jean-Louis Loday,循环同调,Grundlehren der Mathematischen Wissenschaften[数学科学基本原理],第301卷,Springer-Verlag,柏林,1992年。Maria O.Ronco的附录E·Zbl 0780.18009号
[18] Jean-Louis Loday和Teimuraz Pirashvili,Leibniz代数的泛包络代数和(co)同调,数学。Ann.296(1993),第1期,139–158·Zbl 0821.17022号 ·doi:10.1007/BF01445099
[19] Jerry M.Lodder,可微流形的莱布尼茨上同调,Ann.Inst.Fourier(Grenoble)48(1998),第1期,73–95页(英文,附有英文和法文摘要)·Zbl 0912.17001号
[20] Paolo Papi,量子平面张量积的上同调,Atti Accad。纳粹。林赛科技。财政部。Mat.Natur公司。伦德。Lincei(9)材料应用。3(1992),第1,5-13号(英语,附意大利语摘要)·Zbl 0776.17020号
[21] Teimuraz Pirashvili,《关于莱布尼茨同源性》,《傅里叶研究所年鉴》(格勒诺布尔)44(1994年),第2期,401-411(英文,附英文和法文摘要)·Zbl 0821.17023号
[22] 罗伯特·李·威尔逊(Robert Lee Wilson),欧几里德李代数是泛中心扩张,李代数及其相关主题(新泽西州新不伦瑞克,1981),数学讲义。,第933卷,施普林格出版社,纽约柏林,1982年,第210-213页。
[23] 赵国强,微分算子代数的自同构群,资本正规元的J。15, (1994), 1-7.
[24] 朱林生,孟道基,二次李代数与交换结合代数,《通信代数》29(2001),第5期,2249–2268·Zbl 1010.17012号 ·doi:10.1081/AGB-100002182
[25] 朱林生,孟道基,简并块代数的结构,《代数学报》2003年第10期,第1期,第53–62页·Zbl 1030.17023号 ·doi:10.1007/s10011030000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