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量子宇宙学中的热力学。 (英语) Zbl 1216.83062号

概要:环量子宇宙学(LQC)在处理早期宇宙的行为方面非常强大。此外,有效圈量子宇宙学成功地描述了半经典区域的宇宙。我们将Friedmann-Robertson-Walker宇宙的视视界视为一个热力学系统,并研究了LQC在半经典区域的热力学。LQC修正的Friedmann方程中的有效密度和有效压力不仅决定了LQC情形下宇宙的演化,而且实际上也是热力学量。这个结果来自宇宙学中的能量定义(Misner-Sharp引力能),并且符合热力学定律。我们证明了在圈量子宇宙学的框架内,平衡热力学的基本方程仍然有效。

MSC公司:

第83页 相对论宇宙学
83立方厘米 广义相对论和引力理论中的量子场论方法
第81季度20 半经典技术,包括用于量子理论问题的WKB和Maslov方法
80A10号 经典热力学和相对论热力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A.Ashtekar和J.Lewandowski,“独立于背景的量子引力:现状报告”,《经典与量子引力》,第21卷,第15期,第R53-R152页,2004年·Zbl 1077.83017号 ·doi:10.1088/0264-9381/21/5/R01
[2] L.Smolin,“邀请循环量子引力”http://arxiv.org/abs/hep-th/0408048。 ·Zbl 0850.83026号
[3] C.Rovelli,“圈量子引力”,《相对论生活评论》,第1卷,第1-68页,1998年·Zbl 1023.83013号
[4] C.Rovelli,《量子引力》,剑桥数学物理专著,剑桥大学出版社,英国剑桥,2004年·Zbl 1091.83001号 ·doi:10.1017/CBO9780511755804
[5] T.Thiemann,《现代经典量子广义相对论》,剑桥数学物理专著,剑桥大学出版社,英国剑桥,2007年·Zbl 1129.83004号 ·doi:10.1017/CBO9780511755682
[6] M.Bojowald,“圈量子宇宙学中奇点的缺失”,《物理评论快报》,第86卷,第23期,第5227-5230页,2001年·doi:10.1103/PhysRevLett.86.5227
[7] M.Bojowald,“均匀环量子宇宙学”,《经典与量子引力》,第20卷,第13期,第2595-26152003页·Zbl 1049.83008号 ·doi:10.1088/0264-9381/20/13/310
[8] M.Bojowald和G.Date,“接近宇宙学奇点的一般混沌行为的量子抑制”,《物理评论快报》,第92卷,第7期,文章编号071302,4页,2004年·doi:10.1103/PhysRevLett.92.071302
[9] M.Bojowald,“Bianchi IX循环量子宇宙学模型”,《经典与量子引力》,第21卷,第14期,第3541-3569页,2004年·Zbl 1070.83008号 ·doi:10.1088/0264-9381/21/14/015
[10] M.Bojowald,“量子几何的通货膨胀”,《物理评论快报》,第89卷,第26期,文章编号261301,4页,2002年·Zbl 1267.83111号 ·doi:10.1103/PhysRevLett.89.261301
[11] G.Date和G.M.Hossain,“各向同性环量子宇宙学中膨胀的普遍性”,《物理评论快报》,第94卷,第1期,文章ID 011301,4页,2005年·doi:10.1103/PhysRevLett.94.011301
[12] 熊浩浩、朱建友,“环量子宇宙学中的速子场:膨胀与演化图片”,《物理评论》D,第75卷,第8期,文章编号084023,8页,2007年·doi:10.1103/PhysRevD.75.084023
[13] S.W.Hawking,“黑洞创造粒子”,《数学物理通讯》,第43卷,第3期,199-220页,1975年·Zbl 1378.83040号 ·doi:10.1007/BF02345020
[14] C.Rovelli,“环量子引力的黑洞熵”,《物理评论快报》,第77卷,第16期,第3288-32911996页·Zbl 0955.83506号 ·doi:10.1003/物理通讯.77.3288
[15] A.Ghosh和P.Mitra,“计算环量子引力中的黑洞微观状态”,《物理评论D》,第74卷,第6期,文章编号064026,5页,2006年·doi:10.1103/PhysRevD.74.064026
[16] A.Ashtekar、M.Bojowald和J.Lewandowski,“圈量子宇宙学的数学结构”,《理论和数学物理进展》,第7卷,第2期,第233-268页,2003年。
[17] G.W.Gibbons和S.W.Hawking,“宇宙学事件视界、热力学和粒子创造”,《物理评论D》,第15卷,第10期,第2738-2751页,1977年·doi:10.1103/PhysRevD.15.2738
[18] R.-G.Cai和S.P.Kim,“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弗里德曼-罗伯逊-沃克宇宙的弗里德曼方程”,《高能物理杂志》,第2期,第050条,第1-13页,2005年·doi:10.1088/1126-6708/2005/02/050
[19] M.Bojowald,“大爆炸是怎样的量子?”《物理评论快报》,第100卷,第22期,文章编号221301,4页,2008年·Zbl 1228.83118号 ·doi:10.1103/PhysRevLett.100.221301
[20] C.W.Misner和D.H.Sharp,“绝热球对称引力坍缩的相对论方程”,第136卷,第B571-B576页,1964年·Zbl 0129.41102号
[21] A.Ashtekar、T.Pawlowski和P.Singh,“大爆炸的量子本质:分析和数值研究”,《物理评论D》,第73卷,第12期,文章编号124038,33页,2006年·Zbl 1197.83047号 ·doi:10.1103/PhysRevD.73.124038
[22] A.Ashtekar、T.Pawlowski和P.Singh,“大爆炸的量子本质:改进的动力学”,《物理评论D》,第74卷,第8期,文章编号084003,23页,2006年·Zbl 1197.83047号 ·doi:10.1103/PhysRevD.74.084003
[23] J.Mielczarek、T.Stachowiak和M.Szydlowski,“大反弹圈量子宇宙学的精确解”,《物理评论D》,第77卷,第12期,文章编号123506,13页,2008年·doi:10.1103/PhysRevD.77.123506
[24] G.M.Hossain,“关于有效圈量子宇宙学中的能量条件和稳定性”,《经典与量子引力》,第22卷,第13期,第2653-2670页,2005年·Zbl 1074.83010号 ·doi:10.1088/0264-9381/22/13/009
[25] K.Banerjee和G.Date,“各向同性圈量子宇宙学有效哈密顿量的离散修正”,《经典与量子引力》,第22卷,第11期,第2017-2033页,2005年·Zbl 1071.83054号 ·doi:10.1088/0264-9381/22/11/007
[26] S.A.Hayward,“黑洞动力学和相对论热力学统一第一定律”,《经典和量子引力》,第15卷,第10期,第3147-3162页,1998年·Zbl 0942.83040号 ·doi:10.1088/0264-9381/15/10/17
[27] M.Akbar和R.G.Cai,“FRW宇宙视地平线上Friedmann方程的热力学行为”,《物理评论》D,第75卷,第8期,文章编号084003,9页,2007年·doi:10.1103/PhysRevD.75.084003
[28] R.-G.Cai和L.-M.Cao,“FRW宇宙表观视界的统一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物理评论》D,第75卷,第6期,文章编号064008,11页,2007年·doi:10.1103/PhysRevD.75.064008
[29] S.A.Hayward,“球对称引力能”,《物理评论D》,第53卷,第4期,第1938-1949页,1996年·doi:10.1103/PhysRevD.53.1938
[30] J.D.Brown和J.W.York Jr.,“引力作用产生的准局域能量和守恒电荷”,《物理评论D》,第47卷,第4期,第1407-1419页,1993年·doi:10.1103/PhysRevD.47.1407
[31] C.-C.M.Liu和S.-T.Yau,“准局部质量的积极性”,《物理评论快报》,第90卷,第23期,文章编号231102,4页,2003年·兹比尔1267.83028 ·doi:10.1103/PhysRevLett.90231102
[32] 熊浩浩、朱建友,“有效环量子宇宙学中的强能条件破坏”,《国际现代物理杂志》A卷,第22期,第18期,第3137-3146页,2007年·Zbl 1141.83313号 ·doi:10.1142/S0217751X07036658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