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状态时滞的二维离散切换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分析。 (英语) 兹比尔1451.93319

摘要:本文研究了由Roesser模型描述的具有状态时滞的二维离散切换系统的时滞相关指数稳定性分析;考虑中的延迟是不同的。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并使用平均停留时间方法,提出了所研究系统指数稳定性的新的时滞相关充分条件。为了获得较少的保守条件,采用了延迟划分方法和自由加权矩阵技术。提出的条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表示。通过示例说明了所开发结果的有效性和降低的保守性。

MSC公司:

93D23型 指数稳定性
93立方 由微分方程以外的函数关系控制的控制/观测系统(例如混合系统和开关系统)
93立方厘米 延迟控制/观测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卡佐雷克。二维线性系统。德国柏林:Springer‐Verlag;1985. ·Zbl 0593.93031号
[2] LuW‐S,AntoniouA。二维数字滤波器电气工程与电子。第80卷。纽约州纽约市:马塞尔·德克尔;1992. ·Zbl 0852.93001号
[3] DuC,XieL(谢丽·杜克)。控制和信息科学中的二维系统的控制和过滤讲稿。第278卷。德国柏林:施普林格;2002. ·Zbl 1013.93001号
[4] XieL、DuC、SohYC、ZhangC。FM第二模型中二维系统的H_∞和鲁棒控制。多维系统信号处理。2002;13(3):265‐287. ·Zbl 1028.93019号
[5] HmamedA、AlfidiM、BenzaouiaA、TadeoF。线性离散时间系统鲁棒稳定性的LMI条件。数学问题英语2008;2008:356124. ·Zbl 1151.93415号
[6] 高CY、段GR、孟X。Roesser模型中二维离散系统的鲁棒h∞滤波器设计。国际J自动计算。2008;5(4):413‐418.
[7] 冯志勇、徐乐、吴明、谢建华。调频二阶模型中二维离散系统的H_∞静态输出反馈控制。亚洲J控制。2012;14(6):1505‐1513. ·兹比尔1303.93085
[8] BadieK、AlfidiM、ChalhZ。不确定二维离散系统的新的松弛稳定性条件。J控制自动电气系统。2018;29(6):661‐669.
[9] BadieK、AlfidiM、TadeoF、ChalhZ。Roesser模型中二维离散系统具有h∞性能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论文发表于:2018年第七届国际系统与控制会议(ICSC);2018; 西班牙巴伦西亚。
[10] YinX、LiZ、Zhang L、HanM。适用于化工过程的马尔可夫信道切换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分布式状态估计。IEEE Trans-Syst Man-Cybern系统。2018;48(6):864‐874.
[11] 张丽,宁姿,王姿。具有丢包和冗余信道的模糊时滞系统的分布式滤波。IEEE Trans-Syst Man-Cybern系统。2015;46(4):559‐572.
[12] 尹X、张丽、朱莉、王C、李姿。具有可变通信能力的网络系统的鲁棒控制,并应用于半主动悬架系统。IEEE/ASME Trans Mechatron公司。2016;21(4):2097‐2107.
[13] deSouzaCE、PalharesRM、PeresPD。具有多个时变状态时滞的不确定线性系统的鲁棒h∞滤波器设计。IEEE传输信号处理。2001;49(3):569‐576. ·Zbl 1369.93667号
[14] PengC、FeiMR。关于具有区间时变时滞的不确定T-S模糊系统稳定性的改进结果。模糊集系统。2013;212:97‐109. ·Zbl 1285.93054号
[15] 张赫、钟赫、党中央。基于T-S模糊模型的离散非线性时变时滞互联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h∞滤波。IEEE Trans Fuzzy系统。2012;20(3):431‐443.
[16] CaoYY,LamJ。非线性时变扰动时滞系统鲁棒稳定界的计算。国际系统科学杂志。2000;31(3):359‐365. ·Zbl 1080.93519号
[17] 邱芙、崔碧、姬莹。具有混合时变时滞和非线性扰动的中立型系统鲁棒稳定性的进一步结果。非线性分析现实世界应用。2010;11(2):895‐906. ·Zbl 1187.37124号
[18] ParkP、LeeWI、LeeSY。基于辅助函数的积分/求和不等式:应用于连续/离散时滞系统。国际J控制自动化系统。2016;14(1):3‐11.
[19] MengX、LamJ、DuB、GaoH。离散时间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延迟分割方法。自动化。2010;46(3):610‐614. ·Zbl 1194.93131号
[20] 宁姿、张磊、德杰西斯·鲁比奥J、尹X。具有可变量化密度的离散时间模糊仿射系统的异步滤波。IEEE Trans Cybern公司。2016;47(1):153‐164.
[21] El AissH、RachidH、HmamedA、El HajjajiA。具有时变时滞的delta算子系统的时滞相关鲁棒稳定性和稳定性的方法。IET控制理论应用。2018;12(6):786‐792.
[22] 姚杰、王伟、邹毅。具有不确定性的2‐D状态时滞系统的时滞范围相关鲁棒稳定性分析。多维系统信号处理。2013;24(1):87‐103. ·Zbl 1272.93091号
[23] TrinhH HienLV公司。通过新的2D有限和不等式研究具有时变时滞的二维Roesser系统的稳定性。IET控制理论应用。2016;10(14):1665‐1674.
[24] BadieK、AlfidiM、TadeoF、ChalhZ。时滞2-D连续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和h∞性能。电路系统信号处理。2018;37(12):5333‐5350.
[25] 霍夫特RG威廉斯SM。PWM开关电源线调节器的自适应频域控制。IEEE Trans-Power Electron公司。1991;6(4):665‐670.
[26] DonkersMCF、HeemelsWPMH、Van de WouwN、HetelL。使用切换线性系统方法进行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IEEE Trans Autom控制。2011;56(9):2101‐2115. ·Zbl 1368.93465号
[27] WangT、DongC、WangQ。基于切换系统方法的变形飞机有限时间有界控制。Optik公司。2015;126(23):4436‐4445.
[28] 王德、ShiP、王杰、王伟。离散时间切换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指数h∞滤波。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12;22(13):1522‐1536. ·Zbl 1287.93096号
[29] 沙菲·扎马尼。离散时滞和分布时滞不确定切换广义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Optim Control应用方法。2015;36(1):1‐28. ·Zbl 1315.93069号
[30] 程杰、熊力、王勃、杨杰。时变时滞切换系统h∞滤波的鲁棒有限时间有界性。Optim Control应用方法。2016;37(2):259‐278. ·Zbl 1336.93158号
[31] YinY、ZongG、ZhaoX。改进了具有平均驻留时间切换的切换正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准则。J Frankl Inst.2017;354(8):3472‐3484. ·Zbl 1364.93693号
[32] LiY、SunY、MengF。具有时滞和非线性扰动的切换时变系统指数稳定性的新判据。非线性模拟混合系统。2017;26:284‐291. ·兹比尔1373.93271
[33] RegaiegMA、KchaouM、El HajjajiA、ChaabaneM。变时滞离散切换广义系统的鲁棒h∞保性能控制。Optim Control应用方法。2019;40(1):119‐140. ·兹比尔1411.93065
[34] Huang S,XiangZ。Roesser模型中具有状态时滞的离散2D切换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电路系统信号处理。2013;32(6):2821‐2837.
[35] 黄S,XiangZ。具有状态时滞的不确定2D离散切换系统的鲁棒可靠控制。Trans-Inst测量控制。2014;36(1):119‐130.
[36] GhousI、XiangZ、KarimiHR。第二FM模型中执行器饱和的2-D切换时滞系统的状态反馈h∞控制。电路系统信号处理。2015;34(7):2167‐2192. ·Zbl 1341.93025号
[37] BenzaouiaA、HmamedA、TadeoF、HajjajiAE。通过状态反馈控制使离散2D时间切换系统稳定。国际系统科学杂志。2011;42(3):479‐487. ·Zbl 1209.93127号
[38] YangR、ZhengWX。离散时间2-D切换系统的H_∞滤波:扩展平均驻留时间方法。自动化。2018;98:302‐313. ·Zbl 1406.93352号
[39] BoydSP、El GhaouiL、FeronE、BalakrishnanV。系统和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工业与应用学会;1994. ·Zbl 0816.93004号
[40] 黄湘Z。离散时间二维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镇定。电路系统信号处理。2013;32(1):401‐41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