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类切换非线性系统状态反馈控制的新结果。 (英语) Zbl 1366.93227号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类连续切换非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问题。通过使用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来表示切换非线性系统的每个子系统,将切换非线性系统建模为切换T-S模糊系统。与文献中已有的研究不同,通过提出一种新的性能指标,即扩展的耗散性,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研究了连续切换非线性系统的加权(H_(infty))、(L_2-L_(inffy))无源和耗散控制问题。新的性能指标中包含了一些加权矩阵。通过调整这些加权矩阵的值,新的性能指标将降低到切换系统的加权\(H_infty\)、\(L_2-L_infty\)、无源和耗散性能指标。利用多Lyapunov函数(MLF)方法和平均驻留时间(ADT)技术,设计了状态反馈控制器,以确保闭环切换T-S模糊系统渐近稳定并满足新的性能指标。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所得结果的适用性。

MSC公司:

93B52号 反馈控制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93C70号 控制/观测系统中的时间尺度分析和奇异摄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Liberzon,切换系统和控制(2003年)·doi:10.1007/978-1-4612-0017-8
[2] Branicky,开关和混合系统的多重Lyapunov函数和其他分析工具,IEEE自动控制汇刊43(4),第475页–(1998)·Zbl 0904.93036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664150
[3] Liberzon,交换系统稳定性和设计中的基本问题,IEEE控制系统19(5),第59页–(1999)·Zbl 1384.93064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37.793443
[4] Hespanha,第38届决策与控制会议记录,第2655页–(1999)
[5] Lin,切换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镇定性:最新结果综述,IEEE自动控制汇刊54(2),第308页–(2009)·Zbl 1367.93440号 ·doi:10.1109/TAC.2008.2012009
[6] Mayo-Maldonado,切换线性微分系统的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59(8),第2038页–(2014)·Zbl 1360.93607号 ·doi:10.1109/TAC.2014.2314521
[7] 赵,切换正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富兰克林研究所杂志》351(7),第3883页–(2014)·Zbl 1290.93158号 ·doi:10.1016/j.jfranklin.2014.04.005
[8] Hajahmadi,混合切换仿射系统的稳定切换律设计,IEEE自动控制汇刊61(6),第1676页–(2016)·Zbl 1359.93212号 ·doi:10.1109/TAC.2015.2480216
[9] 翟,时控开关系统的扰动衰减特性,《富兰克林研究所学报》338(7)pp 765–(2001)·Zbl 1022.93017号 ·doi:10.1016/S0016-0032(01)00030-8
[10] Sun,切换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和L2-增益分析:一种与时滞相关的方法,Automatica 42(10)pp 1769–(2006)·兹比尔1114.93086 ·doi:10.1016/j.automatica.2006.05.007
[11] 张,具有平均停留时间的切换系统的异步切换控制,Automatica 46(5)pp 953–(2010)·兹比尔1191.93068 ·doi:10.1016/j.automatica.2010.02.021
[12] Yuan,具有平均停留时间的切换线性系统的混合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60(1)第240页–(2015)·Zbl 1360.93339号 ·doi:10.1109/TAC.2014.2322941
[13] 张,连续时间切换系统的稳定性、L2-增益和异步H控制,《鲁棒和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25(4),第575页–(2015)·Zbl 1312.93089号 ·doi:10.1002/rnc.3107
[14] Takagi,系统的模糊识别及其在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15(1)第116页–(1985)·Zbl 0576.93021号 ·doi:10.1109/TSMC.1985.6313399
[15] 田中,《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2001)·doi:10.1002/0471224596
[16] Dang,具有不确定性和输出扰动的T-S模糊系统的观测器综合,《智能与模糊系统杂志》22(4),第173页–(2011)
[17] Tong,鲁棒自适应模糊输出反馈控制的组合反步法和随机小收益法,IEEE模糊系统汇刊21(2),第314页–(2013)·doi:10.1109/TFUZZ.2012.2213260
[18] 谢,通过增广多指标矩阵方法对离散T-S模糊系统控制综合的进一步研究,IEEE控制论汇刊44(12)pp 2784–(2014)·doi:10.1109/TCYB.2014.2316491
[19] Gao,混沌离散时间系统采用直接启发式动态规划的自适应模糊最优控制,《振动与控制杂志》第1页–(2014)
[20] Liu Y.,Tong S.,Li D.,Gao Y.,一类具有输入约束的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带状态观测器的模糊自适应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2015)。http://dx.doi.org/10.109/TFUZZ.2015。2505088
[21] 刘,一类未知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模糊集与系统263(15),第49页–(2015)·Zbl 1361.93024号 ·doi:10.1016/j.fss.2014.08.008
[22] He,近地空间飞行器鲁棒自适应模糊控制设计,《智能与模糊系统杂志》29页2505–(2015)·Zbl 1361.93042号 ·doi:10.3233/IFS-151953
[23] Li,传感器故障和有限通信容量非线性系统的基于观测器的故障检测,IEEE自动控制汇刊61(9),第2745页–(2016)·Zbl 1359.93065号 ·doi:10.1109/TAC.2015.2503566
[24] 黄,故障模糊时滞系统的干扰衰减观测器设计,《智能与模糊系统杂志》30页811–(2016)·Zbl 1362.93083号 ·doi:10.3233/IFS-151803
[25] 赖刚,刘振,张勇,陈C.L.P.,谢S.,刘勇,具有广义执行器死区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跟踪控制的模糊自适应逆补偿方法,IEEE模糊系统汇刊http://dx.doi.org/10.1109/TFUZZ.2016.2554152 ·doi:10.1109/TFUZZ.2016.2554152
[26] Liu,一类带死区的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基于模糊近似的自适应反推最优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24(1)第16页–(2016)·doi:10.10109/TFUZZ.2015.2418000
[27] Mao,基于T-S模糊模型的一类切换非线性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和异步镇定,IEEE模糊系统汇刊22(4)pp 817–(2014)·doi:10.10109/TFUZZ.2013.2276762文件
[28] 赵,通过T-S模糊建模控制切换非线性系统,IEEE模糊系统汇刊24(1),第235页–(2016)·doi:10.1109/TFUZZ.2015.2450834
[29] 郑,通过切换模糊李亚普诺夫函数方法对一类切换非线性系统的异步H模糊控制,神经计算182 pp 178–(2016)·doi:10.1016/j.neucom.2015.12.037
[30] 赵,切换系统的无源性和稳定性:多重存储函数方法,《系统与控制快报》57页158–(2008)·Zbl 1137.93051号 ·doi:10.1016/j.sysconle.2007.08.011
[31] Lian,一类不确定切换随机时滞系统的无源性和无源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43(1)第3页–(2013)
[32] Mahmoud,切换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耗散性分析与综合,《鲁棒与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21(1)pp 1–(2011)·Zbl 1207.93032号 ·doi:10.1002/rnc.1573
[33] Wu,基于耗散的切换随机系统滑模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58(3),第785页–(2013)·Zbl 1369.93585号 ·doi:10.1109/TAC.2012.2211456
[34] Shi,随机扰动模糊切换系统的基于耗散的滤波,IEEE自动控制汇刊61(6)第1694页–(2016)·Zbl 1359.93493号 ·doi:10.1109/TAC.2015.2477976
[35] Wu,一类非线性切换随机系统的降阶L2-L滤波,IET控制理论与应用3(5)pp 493-(2009)·doi:10.1049/iet-cta.2008.0186
[36] Wu,通过动态输出反馈实现切换延迟系统L2-L控制的平均停留时间方法,IET控制理论与应用3(10)pp 1425–(2009)·doi:10.1049/iet-cta.2008.0315
[37] 张,基于新性能指标的马尔科夫跳变时滞系统滤波,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I:常规论文60(5)pp 1250–(2013)·doi:10.1109/TCSI.2013.2246213
[38] Grigoriadis,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进行降阶H和L2-L滤波,IEEE航空航天和电子系统汇刊33(4)第1326页–(1997)·doi:10.1109/7.62513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