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沌系统中同步与反同步的共存性。 (英语) Zbl 1457.34090号

摘要:研究了混沌系统中反同步与同步共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来确定主系统的变量,该变量应与从系统的相应变量同步。提出了保证统一混沌系统同步与反同步共存的控制策略;同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和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MSC公司:

2006年第34天 常微分方程解的同步
93C40型 自适应控制/观测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L.M.PECORA和T.L.CARROLL:混沌系统中的同步。《物理评论快报》,64(1990),821-824·Zbl 0938.37019号
[2] S.BOCCALETTI、J.KURTHS、G.OSIPO和D.VALLADARES:混沌系统的同步。《物理报告》,366(2002),1-101·Zbl 0995.37022号
[3] S.BOWONG:不同阶次混沌系统同步的稳定性分析:在安全通信中的应用。《物理快报》A,326(2004),102-113·Zbl 1161.94389号
[4] 黄:简单的自适应反馈控制器,用于相同的混沌同步。《物理评论》E,71(2005),037203。
[5] R.GUOand G.LI:主从同步混沌系统集合的修改。《混沌、孤子与分形》,40(2009),453-457·Zbl 1197.93083号
[6] 郭:一个简单的混沌和超混沌同步自适应控制器。《物理快报》A,372(2008),5593-5597·Zbl 1223.34078号
[7] G.WANG:通过单变量反馈控制器稳定和同步genesiotesi系统。《物理快报》A,374(2010),2831-2834·Zbl 1237.34092号
[8] 张瑜和孙俊杰:基于适当分离的混沌同步和反同步。《物理学快报》A,330(2004),442-447·Zbl 1209.37039号
[9] S.C.J.HU和L.CHEN:蔡氏混沌系统反同步的自适应控制。《物理快报》A,339(2005),455-460·Zbl 1145.93366号
[10] S.HAMMAMI,M.BENREJEBA,M.FEKIBand P.BORNE:Rössler和Chen混沌系统反同步的反馈控制设计。《物理学快报》A,374(2010),2835-2840·Zbl 1237.34089号
[11] M.M.AL-SAWALHA、M.NOORANI和M.AL-DLALAH:具有完全未知参数的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反同步。《计算机与数学应用》,59(2010),3234-3244·Zbl 1198.34086号
[12] M.SRIVASTAVA,S.ANSARI,S.AGRAWAL,S.DASand A.LEUNG:使用主动控制方法在相同和不相同的分数阶混沌系统之间进行反同步。非线性动力学,76(2),(2014),905-914。
[13] 李华立、姜永立和王振林:两个相同超混沌蔡氏系统的脉冲控制反同步和间歇反同步。非线性动力学,79(2),(2015),919-925·Zbl 1345.34095号
[14] Q.ZHANG,J.Lü和S.CHEN:广义Lorenz系统中反相位和完全同步的共存性。《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信》,15(2010),3067-3072·Zbl 1222.93126号
[15] 郭瑞敏:《两个相同的新4D混沌系统的同步与反同步》,《中国物理快报》2011年第28期,第040205页。
[16] Z.WANGand X.SHI:时滞超混沌L´lu系统通过部分变量的反同步与完全同步共存,《振动与控制杂志》,19(2013),2199-2210·Zbl 1358.34064号
[17] KUNTANAPREEDA:通过LMI实现统一混沌系统的混沌同步。《物理快报》A,373(2009),2837-2840·Zbl 1233.93047号
[18] Z.Q.ZHANG,H.SHEN和J.L.LI:非线性输入不确定统一混沌系统的自适应镇定。应用数学与计算机,218(2011),4260-4267·Zbl 1245.65076号
[19] C.-J.CHENG和C.-B.CHENG:一种基于不确定统一混沌系统和细胞神经网络自适应同步的非对称图像密码系统。《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信》,18(2013),2825-2837·Zbl 1320.94061号
[20] X.R.CHEN和C.X.LIU:统一混沌系统的被动控制。非线性分析:真实世界应用,11(2010),683-687·Zbl 1181.37038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