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分布时滞的SIR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英语) Zbl 1271.92035号

摘要:提出了具有分布时滞的SIR传染病模型。首先,研究了无接种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利用雅可比矩阵,分析了不接种疫苗的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得到基本复制数\(R\)。为了研究疫苗接种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脉冲接种下的分布时滞模型。利用Floquet定理、小振幅扰动技巧和比较定理,得到了“无感染”周期解全局渐近稳定和模型持久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来说明我们的主要结论,即疫苗接种对模型的动力学行为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的传染病预防提供有效的策略依据。

MSC公司:

92天30分 流行病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W.Kermack和A.G.McKendrick,“对流行病数学理论的贡献”,《皇家学会学报A》,第115卷,第700-721页,1927年。
[2] E.Beretta和Y.Takeuchi,“具有时滞的SIR流行病模型的全球稳定性”,《数学生物学杂志》,第33卷,第3期,第250-260页,1995年·Zbl 0811.92019号 ·doi:10.1007/BF00169563
[3] E.Beretta和Y.Takeuchi,“不同人口规模的SIR流行病模型的收敛结果”,非线性分析:理论、方法和应用,第28卷,第12期,第1909-1921页,1997年·Zbl 0879.34054号 ·doi:10.1016/S0362-546X(96)00035-1
[4] K.L.Cooke,“病媒疾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落基山数学杂志》,第9卷,第1期,第31-42页,1979年·Zbl 0423.92029号 ·doi:10.1216/RMJ-1979-9-1-31
[5] W.M.Liu、S.A.Levin和Y.Iwasa,“非线性发病率对SIRS流行病学模型行为的影响”,《数学生物学杂志》,第23卷,第2期,第187-204页,1986年·Zbl 0582.92023号 ·doi:10.1007/BF00276956
[6] M.Y.Li、J.R.Graef、L.Wang和J.Karsai,“具有不同总种群规模的SEIR模型的全球动力学”,《数学生物科学》,第160卷,第2期,第191-2131999页·Zbl 0974.92029号 ·doi:10.1016/S0025-5564(99)00030-9
[7] W.B.Ma、Y.Takeuchi、T.Hara和E.Beretta,“具有分布式时滞的SIR流行病模型的持久性”,《东北数学杂志》,第54卷,第4期,第581-5912002页·Zbl 1014.92033号 ·doi:10.2748/tmj/1113247650
[8] W.B.Ma、M.Song和Y.Takeuchi,“具有时滞的SIR流行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应用数学快报》,第17卷,第10期,第1141-1145页,2004年·Zbl 1071.34082号 ·doi:10.1016/j.aml.2003.11.005
[9] P.Yongzhen,L.Shuping,L.Changgou,and S.Z.Chen,“持续接种和脉冲接种对具有感染期的SIR流行病模型的影响”,《应用数学模型》,第35卷,第8期,第3866-3878页,2011年·Zbl 1221.37206号 ·doi:10.1016/j.apm.2011.02.012
[10] M.Song、W.B.Ma和Y.Takeuchi,“出生率依赖于密度的延迟SIR流行病模型的持久性”,《计算与应用数学杂志》,第201卷,第2期,第389-394页,2007年·兹比尔1117.34310 ·doi:10.1016/j.cam.2005.12.039
[11] B.Shulgin、L.Stone和Z.Agur,“SIR流行病模型中的脉冲接种策略”,《数学生物学公报》,第60卷,第6期,第1123-1148页,1998年·Zbl 0941.92026号 ·doi:10.1016/S0092-8240(98)90005-2
[12] Y.Takeuchi,W.B.Ma和E.Beretta,“具有有限潜伏期的时滞SIR流行病模型的全局渐近性质”,《非线性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第42卷,第931-947页,2000年·Zbl 0967.34070号 ·doi:10.1016/S0362-546X(99)00138-8
[13] Y.N.Xiao、L.S.Chen和F.ven den Bosch,“阶段结构SIR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非线性分析:现实世界应用》,第3卷,第2期,第175-190页,2002年·Zbl 1007.92032号 ·doi:10.1016/S1468-1218(01)00021-9
[14] H.Zhang、L.Chen和J.J.Nieto,“具有阶段结构和脉冲的害虫管理策略延迟流行病模型”,《非线性分析:现实世界应用》,第9卷,第4期,第1714-1726页,2008年·Zbl 1154.34394号 ·doi:10.1016/j.nonrwa.2007.05.004
[15] T.Zhang和Z.Teng,“具有时滞的SIRS流行病模型的全局行为和持久性”,《非线性分析:现实世界应用》,第9卷,第4期,第1409-1424页,2008年·Zbl 1154.34390号 ·doi:10.1016/j.nonrwa.2007.03.010
[16] T.L.Zhang和Z.D.Teng,“具有时滞的非自治SIRS流行病模型的持久性和灭绝”,《应用数学建模》,第33卷,第2期,第1058-1071页,2009年·Zbl 1168.34358号 ·doi:10.1016/j.apm.2007.12.020
[17] 张天庆、孟晓忠、张天华和宋永良,“具有分布延迟的新高维SIR模型的全球动力学”,《应用数学与计算》,第218卷,第24期,第11806-11819页,2012年·Zbl 1278.92045号 ·doi:10.1016/j.amc.2012.04.079
[18] K.M.Charlton、S.Nadin-Davis、G.A.Casey和A.I.Wandeler,“狂犬病的长潜伏期:暴露部位肌肉感染的延迟进展”,《神经病理学学报》,第94卷,第1期,第73-77页,1997年·doi:10.1007/s004010050674
[19] D.B.Fishbein,“人类狂犬病”,收录于《狂犬病自然史》,G.M.Baer,Ed.,第519-549页,CRC出版社,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第2版,1991年。
[20] M.Fekadu,“犬狂犬病”,载于《狂犬病自然史》,G.M.Baer,Ed.,第267-278页,CRC出版社,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第2版,1992年。
[21] P.J.Grattan-Smith、W.J.O'Regan、P.S.J.Ellis、S.J..O'Flaherty、P.B.McIntyre和C.J.Barnes,“狂犬病:第二例澳大利亚病例,潜伏期长”,《澳大利亚医学杂志》,第156卷,第9期,第651-654页,1992年。
[22] 霍华凤(H.-F.Huo)和马振鹏(Z.-P.Ma),“具有非单调发病率的延迟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中的通信》,第15卷,第2期,第459-468页,2010年·兹比尔1221.34197 ·doi:10.1016/j.cnsns.2009.04.018
[23] C.A.de Quadros、J.K.Andrus、J.-M.Olive等人,“消灭脊髓灰质炎:美洲的进展”,《儿科传染病杂志》,第10卷,第3期,第222-229页,1991年·doi:10.1097/00006454-199103000-00011
[24] M.de la Sen、A.Ibeas和S.Alonso-Quesada,“关于SEIR流行病模型的疫苗接种控制”,《非线性科学和数值模拟中的通信》,第17卷,第6期,第2637-2658页,2012年·Zbl 1243.92040号 ·doi:10.1016/j.cnsns.2011.10.012
[25] M.Ramsay,N.Gay,E.Miller等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麻疹流行病学:1994年全国疫苗接种运动的理由”,《传染病报告》,第4卷,第12期,第R141-R146页,1994年。
[26] A.B.Sabin,“麻疹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杀手:快速消除和持续控制战略”,《欧洲流行病学杂志》,第7卷,第1期,第1-22页,1991年。
[27] D.Bainov和P.Simeonov,《脉冲效应系统:稳定性、理论和应用》,John Wiley&Sons,美国纽约州纽约市,1989年·Zbl 0676.34035号
[28] S.J.Gao、L.S.Chen、J.J.Nieto和A.Torres,“脉冲接种和饱和发病率的延迟流行病模型分析”,《疫苗》,第24卷,第35-36期,第6037-6045页,2006年·doi:10.1016/j.疫苗.2006.05.018
[29] B.Liu、Z.D Teng和W.B.Liu,“具有脉冲扰动的周期Lotka-Volterra竞争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混沌、孤立子和分形》,第31卷,第2期,第356-370页,2007年·Zbl 1145.34029号 ·doi:10.1016/j.chaos.2005.09.059
[30] 李振新,赵振中,陈立生,“脉冲输入下三分子饱和反应的分岔”,《非线性分析:现实世界应用》,第12卷,第4期,2016-2030页,2011年·Zbl 1223.34072号 ·doi:10.1016/j.nonrwa.2010.12.018
[31] V.Lakshmikantham、D.D.Baĭnov和P.S.Simeonov,《脉冲微分方程理论》,世界科学出版社,新加坡,1989年·Zbl 0719.34002号
[32] J.J.Nieto和R.Rodríguez-López,“带脉冲的混合度量动力系统”,《非线性分析:理论、方法和应用》,第64卷,第2期,第368-380页,2006年·邮编1094.34007 ·doi:10.1016/j.na.2005.05.068
[33] J.J.Nieto和R.Rodríguez-López,“脉冲积分微分方程和应用的新比较结果”,《数学分析与应用杂志》,第328卷,第2期,第1343-1368页,2007年·Zbl 1113.45007号 ·doi:10.1016/j.jmaa.2006.06.029
[34] X.Y.Song和Y.F.Li,“具有修正Leslie-Gower-Holling-type II方案和脉冲效应的周期捕食-被捕食模型的动力学行为”,《非线性分析:现实世界应用》,第9卷,第1期,第64-79页,2008年·Zbl 1142.34031号 ·doi:10.1016/j.nonrwa.2006.09.004
[35] S.J.Gao、Z.D.Teng和D.H.Xie,“脉冲接种下延迟SIR流行病模型的分析”,《混沌、孤子与分形》,第40卷,第2期,第1004-1011页,2009年·Zbl 1197.34123号 ·doi:10.1016/j.chaos.2007.08.056
[36] J.Hui和L.-S.Chen,“具有非线性发病率的SIR流行病模型的脉冲接种”,离散和连续动力系统B,第4卷,第3期,第595-605页,2004年·Zbl 1100.92040号 ·doi:10.3934/dcdsb.2004.4.595
[37] 陆振华,池小兵,陈立胜,“持续和脉冲接种对水平和垂直传播SIR疫情模型的影响”,《数学与计算机建模》,第36卷,第9-10期,第1039-1057页,2002年·Zbl 1023.92026 ·doi:10.1016/S0895-7177(02)00257-1
[38] X.Z.Meng、L.S.Chen和H.D.Cheng,“具有非线性发病率和脉冲接种的SEIRS流行病模型的两个无益延迟”,《应用数学与计算》,第186卷,第1期,第516-529页,2007年·Zbl 1111.92049号 ·doi:10.1016/j.amc.2006.07.124
[39] X.Z.Meng和L.S.Chen,“关于脉冲接种策略的新型SIR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应用数学与计算》,第197卷,第2期,第582-597页,2008年·Zbl 1131.92056号 ·doi:10.1016/j.amc.2007.07.083
[40] A.D’Onofrio,“关于垂直传播SIR流行病模型中的脉冲接种策略”,《应用数学快报》,第18卷,第7期,第729-732页,2005年·Zbl 1064.92041号 ·doi:10.1016/j.aml.2004.05.012
[41] X.Y.Song、Y.Jiang和H.M.Wei,“具有脉冲和两个时滞的饱和发病率SVEIRS流行病模型分析”,《应用数学与计算》,第214卷,第2期,第381-390页,2009年·Zbl 1168.92326号 ·doi:10.1016/j.amc.2009.04.005
[42] C.Castillo Chavez和B.J.Song,“结核病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第1卷,第2期,第361-4042004页·Zbl 1060.92041号 ·doi:10.3934/mbe.2004.1.361
[43] D.Baĭnov和P.Simeonov,《脉冲微分方程:周期解和应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中的皮特曼专题论文和调查》第66卷,1993年·Zbl 0815.34001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