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基准问题:稀薄气体流经粗糙表面通道。 (英语) Zbl 1448.76137号

摘要:稀薄气体通过模拟粗糙表面通道的流动是稀薄气体动力学中的一个基准问题。为了满足基准问题的要求,使用了一组短的问题解决参数,特别是一个相当简单的表面粗糙度模型和气体流动的自由分子状态。采用试验粒子蒙特卡罗方法对气体通过模拟粗糙表面通道的传输概率进行了高精度计算。对于气体表面散射定律,使用了扩散模型以及Maxwell和Cercignani-Lampis模型。将我们的结果与公开文献中的理论和数值数据进行了比较。

MSC公司:

76P05号机组 稀薄气体流动,流体力学中的玻尔兹曼方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第64届IUVSTA真空科学与技术气体动力学实际应用和方法研讨会(德国,2011年5月16日至19日)。http://www.itep.kit.edu/VGD-2011。2018年1月17日查阅。
[2] F.Sharipov,“稀薄气体动力学的基准问题”,真空861697-1700(2012)。 ·doi:10.1016/j.vacuum.2012.02.048
[3] O.Sazhin,“由于大压差,稀薄气体流经有限长度的狭缝和通道:基准问题”,真空115,75-79(2015)。 ·doi:10.1016/j.vacuum.2015.02.016
[4] M.Shams、M.H.Khadem和S.Hossainpour,“滑移流动状态下稀薄和可压缩流动粗糙度效应的直接模拟”,《国际传热杂志》36,88-95(2008)。 ·doi:10.1016/j.icheatmassstransfer.2008.08.018
[5] H.Sun和M.Faghri,“使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对微通道中氮气流动的表面粗糙度影响”,数值。传热部分A应用。43, 1-8 (2003). ·doi:10.1080/10407780307302
[6] Z.Duan和Y.S.Muzychka,“波纹粗糙度对微管层流发展的影响”,《流体工程杂志》130,031102(2008)。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5/12842148
[7] Yan Ji,Kun Yuan,and J.N.Chung,“微通道中气体流动和传热的壁粗糙度数值模拟”,Int.J.heat Mass transfer 491329-1339(2006)·Zbl 1189.76441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5.10.011
[8] T.C.Lilly、J.A.Duncan、S.L.Nothnagel、S.F.Gimelshein、N.E.Gimelshin、A.D.Ketsdever和I.J.Wysong,“粗糙表面微通道流动的数值和实验研究”,物理。流体19,106101(2007)·Zbl 1182.76460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63/1.2775977
[9] C.Ngalande、T.Lilly、M.Killingsworth、S.Gimelshein和A.Ketsdever,“航天器表面喷管羽流撞击: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航天器火箭杂志》第43期,第1013-1018页(2006年)。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2514/1.19321
[10] C.F.Liu和Y.S.Ni,“使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微观Poiseuille流动的分形粗糙度效应”,《国际工程科学杂志》。47, 660-668 (2009). ·Zbl 1213.76149号 ·doi:10.1016/j.ijengsci.2009.01.002
[11] W.Sugiyama、T.Sawada、M.Yabuki和Y.Chiba,“通过锥形粗糙度模型估算的通道中表面粗糙度对气流电导的影响”,应用。冲浪。科学。169-170, 787-791 (2001). ·doi:10.1016/S0169-4332(00)00792-3
[12] O.Rovenskaya,“微通道中表面粗糙度的动力学分析”,计算。《流体》77,159-165(2013)·Zbl 1284.76272号 ·doi:10.1016/j.compfluid.2013.03.008
[13] A.I.Ukhov、B.T.Porodnov和S.F.Borisov,“微通道气动电导率的数值模拟及其表面结构容差”,J.Appl。机械。技术物理。50, 747-753 (2009). ·Zbl 1272.76216号 ·doi:10.1007/s10808-009-0102-2
[14] O.I.Rovenskaya,“表面粗糙度对小压降引起的Poiseuille流影响的数值分析”,《国际传热杂志》110,817-826(2017)。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17.03.084
[15] F.Sharipov和V.Seleznev,“内部稀薄气体流量数据”,J.Phys。化学。参考数据27657-706(1998)。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63/1.556019
[16] G.A.Bird,《分子气体动力学和气体流动的直接模拟》(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1994年)。
[17] O.Sazhin,“气体在很大范围内通过狭缝进入真空”,J.Exp.Theor。物理学。107, 162-169 (2008).
[18] O.Sazhin,“稀薄气体通过有限长的通道流入真空”,J.Exp.Theor。物理学。109, 700-706 (2009); 勘误表:“稀有气体通过有限长度的通道流入真空”[JETP 109700-706(2009)],J.Exp.Theor。物理学。111, 1054 (2010).
[19] J.C.Maxwell,《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的科学论文》(1890年,纽约多佛)·Zbl 1207.01042号
[20] C.Cercignani和M.Lampis,“气-表面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交通。J.理论与物理。1, 101-114 (1971). ·Zbl 0288.76041号 ·doi:10.1080/00411457108231440
[21] O.Sazhin、A.Kulev、S.Borisov和S.Gimelshein,“自由分子状态下气体表面散射对热蒸腾作用的数值分析”,真空82,20-29(2008)。 ·doi:10.1016/j.vacuum.2007.03.001
[22] R.G.Lord,“Cercignani-Lampis气体表面散射核的一些扩展”,《物理学》。流体A 3706-710(1991)·Zbl 0735.76059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63/1.858076
[23] O.V.Sazhin、S.F.Borisov和F.Sharipov,“原子清洁和污染表面上切向动量的调节系数”,J.Vac。科学。技术。A 192499-2503(2001);“勘误表:原子清洁和污染表面上切向动量的调节系数”,J.Vac。科学。技术。A 20957(2002)。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6/1.1459081
[24] O.Sazhin,“关于“内部稀薄气体流量数据”的评论[J.Phys.Chem.Ref.Data 27,657(1998)],“J.Phys Chem.Ref.Data<Emphasis Type=“Bold”>44,036101(2015)。 ·doi:10.1063/1.4929914
[25] H.Yoshida、M.Shiro、M.Hirata和H.Akimichi,“根据表面粗糙度使用畸变散射角分布进行蒙特卡罗计算的新方法”,J.Vac。Soc.Jpn.公司。54, 298-306 (2011). ·doi:10.3131/jvsj2.54.298
[26] R.G.Barantsev,稀薄气流与表面的相互作用(Nauka,莫斯科,1975)[俄语]。
[27] A.S.Berman,“自由分子传输概率”,J.Appl。物理学。36, 3356 (1965); 《勘误表:自由分子传输概率》,J.Appl。物理学。37, 2930 (1966). ·doi:10.1063/1.1782171
[28] D.H.Davis、L.L.Levenson和N.Milleron,“粗糙表面对短管分子流动的影响”,J.Appl。物理学。35, 529-532 (1964). ·doi:10.1063/1.1713407
[29] T.Sawada、B.Y.Horie和W.Sugiyama,“具有统计定位锥体的气体分子散射表面粗糙度模型”,《第20届稀薄气体动力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18-623页。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