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迭代丰富实现模态。 (英语) Zbl 1528.03129号

Staton,Sam(编辑),第34届编程语义数学基础会议论文集(MFPS XXXIV),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达尔豪西大学,2018年6月6日至9日。阿姆斯特丹:爱思唯尔。电子。注释Theor。计算。科学。341, 297-320 (2018).
摘要:本文使用一种新的范畴语义学,即变化语义学来研究模态类型理论。基于变化的语义是新颖的,因为它是基于(可能是无限的)作为对象的情态的迭代丰富和解释。在我们的语义中,多级计算中的元和对象级别之间的关系正好对应于丰富类别和丰富类别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获得了元逻辑和对象逻辑可能完全不同的情况的分类解释。我们的范畴模型包括模态类型理论的传统模型(例如,带有一元内函子的笛卡尔闭范畴)作为特例,因此可以看作是对先前结果的自然改进。
在类型理论方面,表明菲奇式模态类型理论可以在范畴的迭代丰富中直接得到解释。有趣的是,这种解释表明,菲奇式模态类型理论是对偶控制演算的正确伴随。此外,我们还介绍了如何根据变化语义描述线性时间模式、S4模式和线性指数模式。最后,我们证明了基于变化的语义可以自然地扩展到多阶段的有效计算和广义上下文情态a la Nanevski et alV.德佩瓦E.里特2011年[纪念17、411–428(2011年;Zbl 1261.03091号)]Fitch-style类型理论的范畴模型是什么样的。
关于整个系列,请参见[Zbl 1411.68020号].

MSC公司:

03B40型 组合逻辑与lambda演算
03B45号 模态逻辑(包括规范逻辑)
03G30型 范畴逻辑,拓扑
18D20天 丰富的类别(超封闭或单体类别)

软件:

LISP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安德鲁·巴伯(Andrew Barber);Plotkin,Gordon D.,《双直觉线性逻辑》(1996),爱丁堡大学LFCS,技术报告
[2] Bekki、Daisuke、Monads和meta-lambda微积分(人工智能新前沿论文集(2008)),193-208
[3] Bekki、Daisuke;Masuko,Moe,元lambda演算和语言单子,(语义和语用的形式方法:日语及其以外(2014),Springer),31-64
[4] Gianluigi Bellin;瓦莱里亚·德·佩瓦;Ritter,Eike,基本构造模态逻辑的扩展Curry-Howard对应,(模态方法程序(M4M)(2001))
[5] Benaissa,Zine El-Abidine;尤金尼奥·莫吉;瓦利德·塔哈;Tim Sheard,《多级语言的分类分析》(扩展摘要)(1998年),OGI科学与工程学院,技术报告
[6] Benton,P.N.,《混合线性和非线性逻辑:证明、术语和模型》(扩展摘要),(计算机科学逻辑学报(CSL)(1994)),121-135·Zbl 1044.03543号
[7] Benton,P.N。;Wadler,Philip,线性逻辑、单子和lambda微积分,(计算机科学逻辑学报(LICS)(1996)),420-431
[8] Gavin M.Bierman,什么是直觉主义线性逻辑的范畴模型?,(《类型化Lambda演算和应用程序(TLCA)》(1995)),78-93·Zbl 1063.03534号
[9] 加文·M·比尔曼。;de Paiva,Valeria,《重新审视直觉主义必然性》(1996),技术报告,《工作会议上的逻辑会议录》·兹比尔1041.03013
[10] 加文·M·比尔曼。;德佩瓦,瓦莱里亚,《论直觉主义模态逻辑》,《逻辑研究》,65,3,383-416(2000)·Zbl 0963.03033号
[11] Borguis,Tijn,模态纯类型系统,《逻辑、语言和信息杂志》,7,3,265-296(1998)·Zbl 0921.03017号
[12] Cheng,Eugenia,迭代分配定律,(剑桥哲学学会数学论文集(2007)),459-487·Zbl 1255.18004号
[13] Clouston,Ranald,Fitch-style model lambda calculi,(软件科学与计算结构基础论文集(FoSSaCS)(2018))·兹比尔1504.03014
[14] Cruttwell,G.S.H.,规范空间与丰富范畴基的变化(2008),达尔豪西大学,博士论文
[15] Davies,Rowan,《绑定时间分析的时间逻辑方法》,《ACM杂志》,64,1,1:1-1:45(2017)·Zbl 1426.68034号
[16] 白天,布莱恩;罗斯·斯特尔(Ross Street,Monoid bicategories and hopf algebroids),数学进展,12999-157(1997)·Zbl 0910.18004号
[17] 瓦莱里亚·德·佩瓦;Ritter,Eike,《基本构造形态》(《无边界的逻辑:华尔特·亚历山大·卡尼埃利60岁生日之际的节日》),第17卷(2011年),《大学出版物》,第411-428页·Zbl 1261.03091号
[18] 瓦莱里亚·德·佩瓦;Ritter,Eike,纤维模态类型理论,《理论计算机科学电子笔记》,第323卷,第143-161页(2016年)·Zbl 1394.03037号
[19] 塞缪尔·艾伦伯格;Kelly,G.Max,闭范畴,(范畴代数会议论文集(1966),Springer),421-562·Zbl 0192.10604号
[20] Fischer Servi,G.,一些直觉主义模态逻辑的公理化,Rendiconti del Seminario Matematico Universityáe Politecnico di Torino,42,Article 01 pp.(1984)·Zbl 0592.03011号
[21] 戈登,R。;Power,A.J。;罗斯·斯特尔,《三类一致性》,《美国数学学会回忆录》,第117卷(1995年),第558页·Zbl 0836.18001号
[22] 劳尔·哈克利(Raul Hakli);Negri,Sara,模态逻辑的演绎定理失败了吗?,合成,187,3,849-867(2012)·Zbl 1275.03091号
[23] 克里斯·希恩(Chris Heunen),《算符论》(On the functor),(计算、逻辑、游戏和量子基础。萨姆森·阿布拉姆斯基(Samson Abramsky)的多方面——萨姆森·艾布拉姆斯基60岁生日之际的论文集(2013)),第107-121页·Zbl 1264.46014号
[24] 马丁·霍夫曼(Martin Hofmann),《高阶抽象语法的语义分析》(Proceedings of Logic in Computer Science,1999),204-213
[25] F.杰克逊。;Smith,M.,《牛津当代哲学手册》(牛津手册(2005),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1081.03001号
[26] Steele,Guy L.,《通用LISP:语言》(1990),数字出版社·Zbl 0757.68008号
[27] Kakutani,Yoshihiko,直觉主义正规模态逻辑的微积分,(程序设计与编程语言(PPL)会议录(2007))·Zbl 1138.68024号
[29] Kavvos,G.A.,《模态lambda-calculi的多个世界:I.必要性、可能性和时间的咖喱霍华德》(2016年),CoRR
[30] Kavvos,G.A.,模态逻辑的双上下文计算,(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学报(LICS)(2017)),1-12·Zbl 1452.03058号
[31] Kelly,G.M.,丰富范畴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理论与应用再版》,1,10,1-137(2005),1982年原版再版[剑桥大学出版社;MR0651714]·Zbl 1086.18001号
[32] Kim,Ik-Soon;Yi,Kwangkeun;Calcagno,Cristiano,《类lisp多级语言的多态模式类型系统》(Proceedings of Principle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POPL)(2006),257-268·Zbl 1369.68076号
[33] 小岛贤介,《直觉模态逻辑的语义研究》(2012),京都大学,博士论文·Zbl 1320.03054号
[34] 小岛贤介;Igarashi,Atsushi,《构造线性时间逻辑:证明系统和Kripke语义,信息与计算》,209,12,1491-1503(2011)·兹比尔1248.03031
[35] Lambek,J。;Scott,P.J.,《高阶范畴逻辑导论》(1986),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596.0302号
[36] Lucyshyn-Wright,Rory B.B.,相对对称单体闭范畴i:基的自增和变换,范畴的理论与应用,31,6,138-174(2016)·Zbl 1350.18013号
[37] 西蒙·马提尼;Andrea Masini,模态证明的计算解释,(模态逻辑证明理论(1996),Springer),213-241·Zbl 0867.03016号
[38] Murase,Yuito,Kripke-style语境模态类型理论,(逻辑框架和元语言的工作进展:理论与实践(LFMTP)(2017))
[39] 阿列克桑达尔·纳内夫斯基;弗兰克·芬宁(Frank Pfenning);Pientka,Brigitte,上下文模态类型理论,ACM计算逻辑汇刊,9,3,23:1-23:49(2008)·Zbl 1367.03060号
[40] 戈登·普洛金(Gordon D.Plotkin)。;Stirling,Colin,直觉模态逻辑的框架,(知识推理的理论方面会议录(1986)),399-406
[41] 里奥斯,弗朗西斯科;Peter Selinger,量子电路描述语言的分类模型(扩展摘要),(量子物理与逻辑学报(QPL)(2017))·Zbl 1486.81067号
[42] Andrea Schalk,什么是线性逻辑的范畴模型?2004年,在线提供。;Andrea Schalk,什么是线性逻辑的范畴模型?2004年,可在线获取。
[43] Simpson,Alex K.,《直觉模态逻辑的证明理论和语义》(1994),爱丁堡大学,博士论文
[44] 瓦利德·塔哈;Tim Sheard,《Metaml与带显式注释的多阶段编程》,《理论计算机科学》,248,1-2,211-242(2000)·Zbl 0949.68047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