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共同跳跃的不连续模型下货币期权的均衡估值。 (英语) Zbl 1503.91139号

摘要:本文研究了两国卢卡斯型经济背景下货币期权的均衡估值。不同于连续模型[G.巴克什Z.Chen(陈)《外汇债权的均衡估值》,《金融杂志》第52卷第2期,第799–826页(1997年;doi:10.2307/2329499)],我们提出了一个具有跳跃过程的不连续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各国货币供应量的跳跃成分可以分解为同时的协跳成分和国别跳跃成分。每个跳跃分量都用泊松过程建模,其跳跃强度遵循均值回复随机过程。通过求解部分积分微分方程(PIDE),我们得到了欧洲看涨期权PIDE的封闭解。数值结果表明,所导出的期权定价公式是有效的。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共同跳跃对期权价格和隐含波动率有显著影响。

MSC公司:

9120国集团 衍生证券(期权定价、对冲等)
45K05型 积分-部分微分方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akshi,G.和Chen,Z.(1997年)。外汇债权的均衡估值。《金融杂志》52:799-826。
[2] Bakshi,G.&Madan,D.(2000年)。跨度和衍生证券估值。《金融经济学杂志》55(2):205-238。
[3] Bakshi,G.和Panayotov,G.(2013)。货币套利交易的可预测性和资产定价影响。《金融经济学杂志》110(1):139-163。
[4] Barndorff Nielsen,O.E.&Shephard,N.(2006年)。使用双幂变异测试金融经济学跳跃的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经济学杂志4(1):1-30。
[5] Barunik,J.&Vacha,L.(2018年)。共同跳跃会影响货币市场的相关性吗?《金融市场杂志》37:97-119。
[6] Bates,D.(1996)。跳跃和随机波动:德国马克期权中隐含的汇率过程。金融研究综述9:69-107。
[7] Caporin,M.、Kolokolov,A.和Renow,R.(2016)。系统性协同跳跃。《金融经济学杂志》126:563-591。
[8] Carr,P.&Madan,D.(1999)。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期权估价。《计算金融杂志》2:61-73。
[9] Carr,P.和Wu,L.(2007)。货币期权的随机偏差。《金融经济学杂志》86:213-247。
[10] Daal,E.&Madan,D.(2005年)。外汇期权方差-伽马模型的实证检验。《商业杂志》78(6):2121-2152。
[11] Das,S.和Uppal,R.(2004年)。系统风险和国际投资组合选择。《财政杂志》59(6):2809-2834。
[12] Du,D.(2013)。货币和货币期权的一般均衡定价。《金融经济学杂志》110(3):730-751。
[13] Duffie,D.、Pan,J.和Singleton,K.(2000)。仿射跳跃扩散的变换分析和资产定价。计量经济学68(6):1343-1376·Zbl 1055.91524号
[14] Fu,J.和Yang,H.(2012)。Lévy过程下资产定价的均衡方法。欧洲运筹学杂志223(3):701-708·Zbl 1292.91073号
[15] Garman,M.和Kohlhagen,S.(1983年)。外币期权价值。国际货币与金融杂志2(3):231-237。
[16] Heston,S.(1993)。具有随机波动性的期权的闭式解,应用于债券和货币期权。金融研究综述6:327-343·Zbl 1384.35131号
[17] Keddad,B.(2019年)。人民币和其他东亚货币如何相互作用?国际货币与金融杂志91:49-70。
[18] Kou,S.G.(2002年)。期权定价的跳跃扩散模型。管理科学48(8):1086-1101·Zbl 1216.91039号
[19] Lucas,R.E.(1982)。两国世界的利率和货币价格。货币经济杂志10:335-359。
[20] R.C.默顿(1976)。基础股票回报不连续时的期权定价。《金融经济学杂志》3(1):125-144·Zbl 1131.91344号
[21] Santa-Clara,P.和Yan,S.(2010年)。崩盘、波动性和股票溢价:从标准普尔500指数期权中吸取的教训。《经济学与统计评论》92(2):435-451。
[22] Xing,Y.和Yang,X-P.(2015)。随机波动跳扩散模型下货币期权的均衡估值。计算与应用数学杂志280:231-247·Zbl 1307.91182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