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近似分散固定模式测量选择重叠相互作用。 (英语) Zbl 1483.93015号

小结:本工作提出了通过近似分散固定模式测量来选择重叠交互作用以消除分散固定模式。同时,给出了一个选择近似分散固定模式系统重叠相互作用的框架。通过几个数值例子,包括电力系统广域回路选择问题,证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MSC公司:

93甲15 大型系统
93甲14 分散的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Anderson,B.,分散固定模式的传递函数矩阵描述,IEEE自动控制汇刊,27,6,1176-1182(1982)·Zbl 0499.93034号 ·doi:10.1109/TAC.1982.1103103
[2] 安德森,B.D。;Clements,D.J.,分散控制中固定模式的代数表征,Automatica,17,5,703-712(1981)·Zbl 0469.93014号 ·doi:10.1016/0005-1098(81)90017-0
[3] Armentano,V.公司。;Singh,M.,《通过减少信息交换消除分散固定模式的程序》,IEEE自动控制学报,27,1,258-260(1982)·Zbl 0469.93062号 ·doi:10.1109/TAC.1982.1102843
[4] Canizares,C。;费尔南德斯,T。;杰拉尔迪,E。;Gerin-Lajoie,L。;Gibbard,M。;Hiskens,I。;科尔苏利斯,J。;Kuiava,R。;利马,L。;德马尔科,F。;Martins,N.,电力系统小规模振荡动力学分析和控制的基准模型,IEEE电力系统汇刊,32,1,715-722(2017)·doi:10.1109/TPWRS.59
[5] Davison,E.J.和Aghdam,A.G.(2008)。近似分散固定模(ADFM)的表征和计算。《统计控制、代数系统理论和动态系统特征的进展》(第223-244页)。斯普林格·Zbl 1193.93107号
[6] 戴维森·E·J。;Chang,T.N.,一般固有系统的分散镇定和极点配置,IEEE自动控制汇刊,35,6,652-664(1990)·Zbl 0800.93448号 ·doi:10.1109/9.53544
[7] 戴维森·E·J。;尤格纳。,互联系统分散固定模式的特征,Automatica,19,2,169-182(1983)·Zbl 0511.93006号 ·doi:10.1016/0005-1098(83)90089-4
[8] Farsangi,M。;Song,Y。;Lee,K.Y.,阻尼区间振荡的FACTS设备控制输入选择,IEEE电力系统汇刊,19,2,1135-1143(2004)·doi:10.1109/TPWRS.2003.820705
[9] Ghosh,S。;Folly,K.A。;Patel,A.,《基于速度的广域PSS的同步与非同步反馈:时间延迟的影响》,IEEE智能电网交易,9,5,3976-3985(2018)·doi:10.1109/TSG.5165411
[10] A.哈姆丹。;Elabdalla,A.,电力系统模型的模态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几何度量,电力系统研究,15,2,147-155(1988)·doi:10.1016/0378-7796(88)90018-1
[11] Heniche,A。;Kamwa,I.,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广域信号选择的两种方法评估,IEEE电力系统汇刊,23,2,572-581(2008)·doi:10.1109/TPWRS.2008.919240
[12] Kundur,P。;新泽西州巴鲁。;Lauby,M.G.,《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控制》(1994年),麦格劳-希尔出版社
[13] Lavaei,J。;Aghdam,A.G.,一种找到LTI系统分散固定模式的图表理论方法,Automatica,43,12,2129-2133(2007)·Zbl 1138.93353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7.04.019
[14] Nguyen-Duc,H.、Dessaint,L.A.、Okou,A.F.和Kamwa,I.(2010年)。广域控制回路的输入/输出信号选择。IEEE PES大会(第1-7页)。
[15] Patel,A.、Samal,S.、Ghosh,S.和Subudhi,B.(2016年)。用于区域间振荡阻尼的广域控制器设计研究。2016年第二届控制、仪表、能源和通信国际会议(CIEC)(第245-249页)。
[16] Sandell,N。;瓦莱亚,P。;Athans,M。;Safonov,M.,大型系统分散控制方法综述,IEEE自动控制汇刊,23,2,108-128(1978)·Zbl 0385.93001号 ·doi:10.1109/TAC.1978.1101704
[17] 石春霞。;Yang,G.H.,《基于边缘方法的多智能体网络分布式优化的增广拉格朗日算法》,Automatica,94,55-62(2018)·Zbl 1400.93011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18.04.010
[18] Šiljak,D。;Zečević,A.,《大规模系统的控制:超越分散反馈》,《控制年度评论》,29,2169-179(2005)·doi:10.1016/j.arcontrol.2005.08.003
[19] Sojoudi,S。;Aghdam,A.G.,《具有最佳信息交换的重叠控制系统》,Automatica,45,5,1176-1181(2009)·Zbl 1162.93309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9.01.002
[20] 斯坦科维奇,S.S。;Stanojevic,M.J。;Siljak,D.D.,车辆排的分散重叠控制,IEEE控制系统技术汇刊,8,5,816-832(2000)·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87.865854
[21] Stipanović,医学博士。;Inalhan,G。;特奥·R。;Tomlin,C.J.,《无人机编队的分散重叠控制》,Automatica,40,8,1285-1296(2004)·Zbl 1073.93556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4.02.017
[22] Stürz,Y.R。;艾希勒。;Smith,R.S.,分布式控制基于估计器的框架内通过最小通信消除固定模式,IEEE控制系统快报,1,2,346-351(2017)·doi:10.1109/LCSYS.2017.2717779
[23] Sun,K。;Q.建斌。;Karimi,H.R。;Fu,Y.,具有规定性能的非线性系统的事件触发鲁棒模糊自适应有限时间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2020)·doi:10.1109/TFUZZ.2020.2979129
[24] Sun,K。;刘,L。;邱,J。;Feng,G.,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有限时间容错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2020)·doi:10.1109/TFUZZ.2020.2965890
[25] 尤尼利奥卢,K。;Sezer,M.E.,多变量控制系统中的最优反馈模式,国际控制杂志,49,3,791-808(1989)·Zbl 0682.93036号 ·网址:10.1080/00207178908559668
[26] 瓦兹,A。;Davison,E.J.,《使用传输零点对近似分散固定模式进行定量表征》,《控制、信号和系统数学》,2,3,287-302(1989)·Zbl 0675.93035号 ·doi:10.1007/BF02551388
[27] Wang,S.H。;Davison,E.,关于分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18,5,473-478(1973)·兹伯利0273.93047 ·doi:10.1109/TAC.1973.1100362
[28] 魏毅。;方,H。;陈,J。;Xin,B.,基于分散逆幂迭代的代数连通性估计,亚洲控制杂志,19,2,805-812(2017)·Zbl 1365.93023号 ·doi:10.1002/asjc.1388
[29] Ye,D。;Diao,N.N。;赵晓刚,基于广义多项式模糊模型系统的容错控制器设计,IEEE模糊系统汇刊,26,2,1046-1051(2017)·doi:10.1109/TFUZZ.91
[30] 张杰。;钟,C.Y。;Han,Y.,新型模态分解控制及其在电力系统PSS设计中的应用,IEEE电力系统汇刊,27,42015-2025(2012)·doi:10.1109/TPWRS.2012.218882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