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工结构工程科学研究现状与创新前沿评述。 (英语) Zbl 1237.74191号

摘要:为了利用中国的水和水电资源,大量的水利工程被建立或将要建设,成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突出问题:1)大量现有大坝处于危险之中;2)在西南水利建设规划中,已有或计划修建的几十座大坝都是高度在200至300m之间的高坝,甚至是超高坝。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对水工结构科学创新前沿的要求,高坝应力分析、极限承载力、非线性等科学技术中的各种关键问题,对超高坝和病态坝进行了调查。本文对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评述,分析了现有理论和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创新前沿。

理学硕士:

74S05号 有限元方法在固体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Ru N H,Niu Y G。大型水坝的事故和安全。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0
[2] 朱伯飞:有限元法的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1998
[3] 朱伯飞。三轴应力下拱坝的等效有限元应力和安全性。水利水电研究,2005,36(1):43–47
[4] Zhu B F.通过模拟多层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应力分析的混合层方法。水电工程,1994,46(3):21–30
[5] 王建杰,陆世英。RCCD的非均匀元温度应力分析。《机械实践》,1995,17(3):41–44·doi:10.1136/inpract.17.1.41
[6] Huang D H,Yin F X,Song Y P。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场模拟分析的波函数方法。大连理工大学,2000,40(2):214–217
[7] 张晓峰,李世英,陈瑞丽。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场的三维有限元重定位网格法计算。中国土木工程学报,2006,39(2):126-129
[8] 朱永明,马永发,王宏。用非均匀多层单元法模拟计算碾压混凝土坝的温度和应力。Eng Mech,2006,23(4):120–124·doi:10.3901/JME.2006.11.120
[9] 丁立群,周晓刚,杨开华,等。超高面板堆石坝淤积自愈式水密结构研究。摘自:《面板堆石坝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北京
[10] 徐振平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和变形特性。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11] 蔡欣。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5
[12] Naylor,D J.《土壤应力应变定律》,《土壤力学的发展》。Scoff R F编辑1978
[13] Duncan J M,Chang C Y.土壤应力和应变的非线性分析。ASCE SMFDM,1970年,96:SM5
[14] Duncan J M,Byrne P,Wang K S.土体应力和运动有限元分析的强度、应力应变和体积模量参数。报告编号:UCB/GT/80-0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0年
[15] 朱健,陆世英不同比例的强度折减法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中的应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9,32(3):26–29
[16] 朱健,陆世英。碾压混凝土坝的可靠性分析。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33(4):14-16
[17] Ren X.H.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安全评估方法和安全标准研究。河海大学,1998,26(4):8–13
[18] 王国力,郭志思,张春海。高拱坝与地基接触面抗滑稳定研究。水利水电工程,1998,29(8):5–11
[19] 戴海川,苏海珠。长江三峡工程进水口坝段抗滑稳定。岩土力学,2006,27(4):643–647
[20] 张毅,王继光,张伯毅,等。土坝裂缝扩展数值模拟的无网格方法。中国岩土工程杂志,2009,31(5):727–731
[21] Luan M T,Lin Y,Yang Q.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及其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杂志,2000,19(3):289–294
[22] 吴振瑞安全监测理论;水工建筑物的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3] Ren Q W,Qian X D,Zhao Y,等。高拱坝基面抗滑稳定分析方法。水利工程杂志,2002,2:1–7
[24] 于世伟,冯晓庆。损伤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5] 于海霞,吴建华,李清。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综述。重庆建筑大学,2007,29(2):68–72
[26] Kobayashi,Albert S.弹性和弹塑性断裂力学中的混合方法。光学激光工程,1999,32(3):299–323·doi:10.1016/S0143-8166(99)00056-1
[27] Shah,Ketan R.压敏材料中的弹塑性裂纹扩展。ASTM Spec技术出版物,1999,29(7):233–247
[28] 寇晓东,周伟宏。无单元法在拱坝裂缝扩展近似计算中的应用。水利工程,2000,10:28–35
[29] 冯伯乐,徐德勇。温度荷载下拱坝裂缝的断裂力学分析方法。合肥工业大学。2000, 23(6): 1003–1008
[30] 鲍腾飞,吴忠儒,顾崇实,等。大坝监测的动态模型。载:第二届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国际会议论文集。A.A.Balkema出版社,2005年,11:1243–1246
[31] 包腾飞,吴忠如,顾崇实,等。断裂表面分形对裂纹尖端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科学中国服务电子技术科学,2008,51(2):95–100·Zbl 1359.74372号 ·doi:10.1007/s11431-008-6004-3
[32] Rowe R E,Base G D。作为设计工具的模型分析和测试。收录:土木工程师学会学报。伦敦:土木工程师学会,1996年。33: 183–199
[33] Fumagalli E.静态分析模型和岩土工程模型。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1979
[34] Maranha das N E,Veiga P A.堆石坝坍塌建模。计算岩土工程,1988年,6:131–153·doi:10.1016/0266-352X(88)90077-8
[35] 周文华,杨瑞秋,刘永瑞,等。拱坝稳定性破裂试验地质力学模型研究。水力发电工程,2005,24(1):53–58
[36] 杨伟微尺度和微尺度断裂力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37] 《混凝土结构断裂准则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8] 丁宝瑞,钱川。非线性瞬态动力学分析——MSC-Dytran的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9] 张春华,金凤。岩石和混凝土的离散接触断裂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