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最优事件触发反馈控制稳定布尔网络。 (英语) Zbl 1425.93230号

摘要:在本文中,我们重点研究了通过最优事件触发反馈控制来稳定布尔控制网络(BCN)的问题。通过常规地将BCN转换为代数形式,构造BCN的(反向)加权有向图和超图,将最短路径算法应用于超图,我们得到了一个最优的事件触发控制策略,该策略可以使BCN从任何给定的初始状态稳定到一个预先确定的可逼近平衡点,同时可以最小化控制时间与控制可变性相结合的质量指标。为了避免获得的最优策略依赖于初始状态的情况,我们建立了找到统一控制律的充要条件,该控制律可以使BCN以最小质量指标从所有初始状态转向给定的平衡点。此外,在事件触发延迟状态反馈、事件触发输出反馈和事件触发延迟输出反馈的控制律下,将所有存在结果进一步推广到BCN。特别是事件触发延迟反馈控制律可以解决无延迟统一控制律无法解决的优化问题。此外,我们还导出了事件触发状态(响应、输出)反馈控制律退化为常规状态(响应和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充要条件。最后,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示例,以证明所获得的分析结果的潜在有用性。

MSC公司:

93D15号 通过反馈稳定系统
93元65角 离散事件控制/观测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Kauffman,S.,随机构建遗传网络中的代谢稳定性和表观发生,J.Theoret。《生物学》,22,3,437-467(1969)
[2] Davidich,M。;Bornholdt,S.,布尔网络模型预测裂变酵母的细胞周期序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第1、3、2页,第1672页文章(2008年)
[3] Akutsu,T。;Hayashida先生。;Ching,W。;Ng,M.,《布尔网络的控制:树结构网络的硬度结果和算法》,J.Theoret。生物学,244,4,670-679(2007)·Zbl 1450.92040
[4] Cheng,D。;齐,H。;Li,Z.,《布尔网络的分析和控制:半传感器产品方法》(2011),伦敦,施普林格出版社·Zbl 1209.93001号
[5] Cheng,D。;Qi,H.,布尔控制网络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Automatica,45,7,1659-1667(2009)·Zbl 1184.93014号
[6] 拉肖夫,D。;Margaliot,M.,《基于Perron-Frobenius理论的布尔控制网络的可控性》,自动机,48,6,1218-1223(2012)·Zbl 1244.93026号
[7] 刘,Y。;陈,H。;卢,J。;Wu,B.,基于转移概率矩阵的概率布尔控制网络的可控性,Automatica,52,340-345(2015)·Zbl 1309.93026号
[8] 卢,J。;钟,J。;Ho,D。;唐,Y。;曹,J.,关于时滞布尔控制网络的可控性,SIAM J.控制优化。,54, 2, 475-494 (2016) ·Zbl 1331.93022号
[9] 卢,J。;钟,J。;黄,C。;Cao,J.,《关于布尔控制网络的钉扎可控性》,IEEE Trans。自动化。控制,61,6,1658-1663(2016)·Zbl 1359.93057号
[10] Cheng,D。;齐,H。;刘,T。;王毅,关于布尔控制网络可观测性的注记,系统控制快报。,87, 76-82 (2016) ·兹比尔1327.93094
[11] 朱,Q。;刘,Y。;卢,J。;曹,J.,布尔控制网络的可观测性,科学。中国信息科学。,61, 9, 092201 (2018)
[12] 钟,J。;卢,J。;刘,Y。;Cao,J.,《具有时滞的输出耦合布尔网络阵列中的同步》,IEEE Trans。神经网络。学习。系统。,25, 12, 2288-2294 (2014)
[13] 卢,J。;钟,J。;唐,Y。;黄,T。;曹,J。;Kurths,J.,输出耦合时序布尔网络中的同步,科学。代表,46292(2014)
[14] 卢,J。;钟,J。;李,L。;Ho,D。;曹,J.,主从概率布尔网络的同步分析,科学。代表,513437(2015)
[15] 钟,J。;Ho,D.W。;卢,J。;Jiao,Q.,一位扰动下布尔网络激活输出跟踪的Pinning控制器,IEEE Trans。赛博。,99, 1-11 (2018)
[16] Cheng,D。;齐,H。;李,Z。;刘,J.,布尔网络的稳定性和稳定性,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1,2,134-156(2011)·Zbl 1213.93121号
[17] Fornasini,大肠杆菌。;Valcher,M.,《布尔控制网络的周期轨迹》,Automatica,49,5,1506-1509(2013)·Zbl 1319.93010号
[18] 李,R。;杨,M。;Chu,T.,布尔控制网络的状态反馈镇定,IEEE Trans。自动化。控制,58,7,1853-1857(2013)·Zbl 1369.93494号
[19] Bof,N。;Fornasini,E。;Valcher,M.,布尔控制网络的输出反馈稳定,Automatica,57,C,21-28(2015)·Zbl 1330.93187号
[20] 李,H。;Wang,Y.,布尔控制网络的输出反馈稳定控制设计,Automatica,49,12,3641-3645(2013)·Zbl 1315.93064号
[21] 李,H。;Wang,Y.,关于布尔控制网络反馈稳定控制设计的进一步结果,Automatica,83,303-308(2017)·Zbl 1373.93259号
[22] 梁,J。;陈,H。;Liu,Y.,关于布尔控制网络的状态反馈镇定算法,Automatica,84,10-16(2017)·Zbl 1376.93083号
[23] 奥斯特罗姆,K。;Wittenmark,B.,《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设计》(2013),Courier Corporation
[24] Arzén,K.,简单的基于事件的PID控制器,(第14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世界大会,第18卷(1999)),423-428
[25] 伯恩哈德森,B。;奥斯特罗姆,K.,一阶随机系统的周期抽样和基于事件抽样的比较,(第十四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世界大会(1999年)预印本)
[26] 奥斯特罗姆,K.,基于事件的控制,分析。设计非线性控制系统。,5883-5888 (2008)
[27] Heemels,W。;约翰逊,K。;Tabuada,P.,《事件触发和自触发控制简介》,(决策与控制(CDC),2012年IEEE第51届年会(2012年),IEEE),3270-3285
[28] 张,P。;刘,T。;蒋,Z.,具有事件触发控制器的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输入-状态镇定,系统控制快报。,103, 16-22 (2017) ·兹比尔1370.93235
[29] 迪马罗戈纳斯,D。;弗拉佐利,E。;Johansson,K.,多代理系统的分布式事件触发控制,IEEE Trans。自动化。控制,57,5,1291-1297(2012)·Zbl 1369.93019号
[30] Heemels,W。;Donkers,M。;Teel,A.,线性系统的周期事件触发控制,IEEE Trans。自动化。控制,58,4,847-861(2013)·Zbl 1369.93363号
[31] 埃克塔米,A。;迪马罗戈纳斯,D。;Kyriakopoulos,K.,离散时间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美国控制会议(2010)),4719-4724
[32] Li,B。;刘,Y。;寇,K。;Yu,L.,布尔控制网络扰动解耦问题的事件触发控制,IEEE Trans。赛博。,48, 9, 2764-2769 (2018)
[33] Tong,L。;刘,Y。;卢,J。;王,Z。;Alsaadi,F.,通过事件触发控制实现概率布尔控制网络的鲁棒控制不变性,IEEE Access,6,37767-37774(2018)
[34] 李强。;沈,B。;刘,Y。;Alsaadi,F.,具有马尔可夫跳跃参数和时变时滞的离散时间随机遗传调控网络的事件触发\(H_infty\)状态估计,神经计算,174912-920(2016)
[35] 梁,J。;陈,H。;Lam,J.,布尔控制网络可控性的改进准则,IEEE Trans。自动化。控制,62,11,6012-6018(2017)·Zbl 1390.93150号
[36] 弗雷德曼,M。;Tarjan,R.,Fibonacci堆及其在改进网络优化算法中的应用,J.ACM,34,3,596-615(1987)·Zbl 1412.68048号
[37] Saadatpour,A。;王,R。;廖,A。;Xin,L。;Loughran,T。;艾伯特,I。;Albert,R.,T细胞生存网络的动力学和结构分析确定了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候选治疗靶点,PloS-Compute。生物学,7,11,文章e1002267 pp.(2011)
[38] 拉肖夫,D。;Margaliot,M.,布尔网络的最小时间控制,SIAM J.控制优化。,51, 4, 2869-2892 (2012) ·Zbl 1276.49013号
[39] Veliz-Cuba,A。;Stigler,B.,布尔模型可以解释lac操纵子中的双稳态,J.Comput。生物J.计算。分子细胞生物学。,18, 6, 783-794 (2011)
[40] 孙,Y。;Leng,S。;赖,Y。;格雷博吉,C。;Lin,W.,《复杂网络的闭环控制:时间和能量之间的权衡》,Phys。修订稿。,119, 19, 198301 (201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