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MO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自适应观测器反推控制。 (英语) Zbl 1176.93049号

摘要:针对一类状态不可测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模糊自适应反推输出反馈控制方法。利用模糊逻辑系统逼近未知非线性函数,设计模糊自适应观测器进行状态估计和系统辨识。结合反推设计技术,递归构造了一种模糊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证明了所提出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能够保证所有信号的半全局一致最终有界性和跟踪误差到原点的一个小邻域。仿真研究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MSC公司:

93立方厘米 模糊控制/观测系统
93C40型 自适应控制/观测系统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Chai,T.Y。;Tong,S.C.,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直接自适应控制,模糊集与系统,103379-389(1999)·Zbl 0952.93078号
[2] 陈,B。;Liu,X.P.,MIMO非线性系统的反推模糊近似干扰解耦及其在化学过程中的应用,IEEE模糊系统汇刊,13,832-847(2005)
[3] 陈,B。;刘晓平。;Tong,S.C.,通过反推方法实现MIMO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近似扰动解耦,模糊集和系统,1581097-1125(2007)·Zbl 1113.93068号
[4] 刘晓平。;顾国新(Gu,G.X.)。;Zhou,K.M.,MIMO非线性系统的反推鲁棒镇定,Automatica,35,2,987-992(1999)·Zbl 0945.93606号
[5] 陈,B.S。;Lee,C.H。;Chang,Y.C.,不确定非线性SISO系统的跟踪设计:自适应模糊方法,IEEE模糊系统汇刊,4,32-43(1996)
[6] Chiu,C.S.,一类MIMO非线性系统的基于混合前馈/反馈的自适应模糊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14716-727(2006)
[7] 戈利亚,N。;Golea,A。;巴拉,K。;Bouktir,T.,《机器人操纵器基于观测器的自适应控制:模糊系统方法》,应用计算,8778-787(2008)
[8] 戈利亚,N。;Golea,A。;Benmahammed,K.,稳定间接模糊自适应控制,模糊集与系统,127353-366(2003)·Zbl 1037.93053号
[9] Hsu,F.Y。;Fu,L.C.,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新型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控制(通过反推),模糊集与系统,22,83-106(2001)·Zbl 0991.93064号
[10] 卡内拉科普洛斯,I。;科科托维奇,P.V。;Morse,A.S.,反馈线性化系统自适应控制器的系统设计,IEEE自动控制汇刊,361241-1253(1991)·Zbl 0768.93044号
[11] 孔,C.C。;Chen,T.H.,未知非线性动力系统基于观测器的带状态变量滤波器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模糊集与系统,155292-308(2005)·Zbl 1140.93411号
[12] Kristic,M。;Kanellakopoulos,I。;Kokotovic,P.V.,非线性和自适应控制设计(1995),威利:威利纽约
[13] Leu,Y.G。;T Lee,T。;Wang,W.Y.,未知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基于观测器的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IEEE系统汇刊,人与控制论B部分,29583-591(1999)
[14] 李海霞。;Tong,S.C.,一类非线性MIMO系统的混合自适应模糊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11,24-34(2003)
[15] Lin,Y.H。;坎宁安,G.A.,模糊神经系统建模的新方法,IEEE模糊系统汇刊,3190-198(1995)
[16] Ordones,R.奥多内斯。;Passino,K.M.,稳定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7345-353(1999)
[17] 帕帕达基斯,S.E。;Theocharis,J.B.,生成TSK模型的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建模方法,模糊集和系统,131121-152(2002)·Zbl 1010.93500号
[18] 施瓦茨,B。;Isidori,A。;Tarn,T.J.,MIMO非线性系统的全局正规形及其在稳定和干扰衰减中的应用,控制信号和系统数学,121-142(1999)·Zbl 0949.93012号
[19] 斯普纳,J.T。;Passno,K.M.,一类非线性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稳定自适应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4339-359(1996)
[20] Sue,C.Y。;Stepanenko,Y.,一类具有模糊逻辑的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2285-294(1994)
[21] 唐,S.C。;Chai,T.Y.,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模糊集与系统,101,31-39(1999)·Zbl 0952.93077号
[22] 唐,S.C。;李海霞。;王伟,基于观测器的SISO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模糊集与系统,148355-376(2004)·兹比尔1057.93029
[23] 汤世昌,李玉明,基于观测器的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模糊自适应控制,模糊集与系统,出版社,doi:10.1016/j.fss.2008.09.004;汤世昌,李永明,基于观测器的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模糊自适应控制,模糊集与系统,出版社,doi:10.1016/j.fss.2008.09.004·Zbl 1175.93135号
[24] Wang,L.X.,《自适应模糊系统和控制:设计和稳定性分析》(1994),普伦蒂斯·霍尔:普伦蒂斯霍尔·恩格尔伍德克利夫斯,新泽西州
[25] 王,M。;Chen,B.,一类扰动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的直接自适应模糊跟踪控制,模糊集与系统,1582655-2670(2007)·Zbl 1133.93350号
[26] Wang,W.Y。;Leu,Y.G。;Lee,T.T.,使用直接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的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模糊集与系统,140341-358(2003)·Zbl 1032.93541号
[27] Wang,C.H。;Liu,H.L。;Lin,T.C.,未知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带状态观测器和监督控制器的直接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10,39-49(2002)
[28] Wang,W.Y。;Leu,Y.G。;Lee,T.T.,使用直接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的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模糊集与系统,140341-358(2003)·Zbl 1032.93541号
[29] Yang,Y.C.,基于模糊方法的非线性MIMO系统鲁棒跟踪控制,Automatica,361535-1545(2000)·Zbl 0967.93060号
[30] 杨,Y.S。;冯·G。;Ren,J.S.,《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鲁棒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后推和小增益组合方法》,IEEE系统汇刊,人与控制论第一部分,系统与人类,34,406-420(2004)
[31] Yang,Y.S。;Zhou,C.J.,通过backstepping和小增益方法实现严格反馈规范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稳定,IEEE模糊系统汇刊,13104-114(2005)
[32] 姚,B。;Tomizuka,M.,MIMO非线性系统半严格反馈形式的自适应鲁棒控制,Automatica,371305-1321(2001)·Zbl 0983.93035号
[33] 周S.S。;冯·G。;Feng,C.B.,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基于反推的自适应模糊方法,模糊集与系统,151,1-20(2005)·Zbl 1142.93378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