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岩中控制裂隙的损伤模型。 (英语) Zbl 1112.74050号

摘要:迄今为止,危岩是灾害研究中最薄弱的课题。特别是,荷载作用下控制裂隙的破坏是危岩演化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这里,我们确定了控制裂缝端部的损伤分区,然后计算了损伤力学理论中的时间泊松比和时间杨氏模量。进一步,我们推导了控制裂隙的损伤本构方程,这对裂隙演化的数值模拟具有重要意义。

MSC公司:

74卢比 脆性损伤
74升10 土壤和岩石力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陈洪凯、唐红梅、王荣。危岩稳定性计算方法及其在三峡水库中的应用[J]。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4):614-619。 ·doi:10.3901/CJME.2004.04.614
[2] 陈洪凯、王荣。危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及其在三峡水库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杂志,2002,13(4):59-62。
[3] 陈洪凯,唐红梅,王荣,等。锚杆桩岩体参数等效过程研究[J]。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2001,22(8):965-971·Zbl 1077.74573号 ·doi:10.1023/A:1016354729371
[4] 陈洪凯,唐红梅,刘光华,等.危岩支护与支护锚固联合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岩土工程杂志,2004,26(3):383–388。
[5] 袁建新。岩体损伤问题[J]。岩土力学,1993,14(1):1-31(中文)。
[6] Chaboche J L.连续损伤力学,第1部分-一般概念[J]。ASME应用力学杂志,1988,55(1):59-64·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5/1.3173661
[7] Dragon A,Mroz Z.岩石和混凝土塑性脆性行为的连续模型[J]。《工程科学国际期刊》,1979年,1(17):121-137·Zbl 0391.73092号 ·doi:10.1016/0020-7225(79)90058-2
[8] Krajcinovic D,Manuel Amerien G.Silva,连续损伤理论的统计方面[J]。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1982,18(7):551-562·Zbl 0484.73088号 ·doi:10.1016/0020-7683(82)90039-7
[9] Schlangen E,Van Mier J G M.混合型断裂扩展:数值和实验研究的结合[C]。收录:Rossmanith H P(ed)。第二届混凝土和岩石断裂与损伤国际会议论文集。奥地利维也纳,1992年,伦敦:E&FN赞助,1993年,457-464。
[10] Kawamoto T,Ichikawa Y,Kyoya T.非连续岩体的变形和断裂行为与损伤力学理论[J]。国际地质力学数值和分析方法杂志,1988,12(1):1–30·Zbl 0626.73115号 ·doi:10.1002/nag.1610120102
[11] Kyoya T,Ichikawa Y,Kawamoto T。非连续岩体的损伤力学理论[C]。In:《地质力学第五国际会议编号法》。名古屋,1985年,469–480。
[12] 于厚文、冯喜巧。损伤力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7142-157。
[13] 凌建明,孙军.脆性岩石微裂隙损伤及其时间特征[J]。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3,12(4):304-312。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