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爆轰波诱导区结构的数值研究。 (英语) 兹比尔1391.76291

小结:模拟斜爆轰波,研究不同入射马赫数的诱导区结构。在诱导区末端观察到三种冲击形态,即λ形冲击、X形冲击和Y形冲击。当入射Ma较低时,会出现X型和Y型激波,而Y形激波与复杂的非稳态过程有关。当X型激波转变为Y型激波时,诱导区长度达到最大值,这表明决定诱导区的不同机制。当入射马赫数较高时,斜激波主导感应区,而当入射马奇数较低时,斜爆轰波则主导感应区。

MSC公司:

76升05 流体力学中的冲击波和爆炸波
76米25 其他数值方法(流体力学)(MSC2010)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Kailasanath,K.,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的最新进展,AIAA J,41,145-159,(2003)
[2] 袁,李。;Tang,T.,用自适应网格重分布方法解决冲击诱导燃烧,计算物理杂志,224587-600,(2007)·Zbl 1121.80001号
[3] 小川,T。;奥兰,E.S。;Gamezo,V.N.,使用AMR技术对倾斜圆柱阵列中火焰加速和DDT的数值研究,计算流体,85,63-70,(2013)·Zbl 1290.80028号
[4] 梅内斯,G.P。;阿德尔曼,H.G。;坎比尔,J.L。;Bowles,J.V.,《跨大气层飞行器的波浪燃烧室》,《Propul Power杂志》,8709-713,(1992)
[5] 李,C。;Kailasanath,K。;Oran,E.S.,《斜激波后的爆炸结构》,Phys。流体,41600-1611,(1994)·Zbl 0825.76396号
[6] 维吉尔,C。;Figueira da Silva,L。;Desbordes,D.,《斜爆轰波的产生:氢-空气混合物的实验和数值结果的比较》,Proc Combust Inst,26,3023-3031,(1996)
[7] Papalexandris,M.V.,《楔形诱导爆炸的数值研究》,《燃烧火焰》,120526-538,(2000)
[8] Choi,J.Y。;Kim,D.W。;Jeung,I.S.,高分辨率数值模拟中不稳定斜爆轰波的细胞状结构,Proc Combust Inst,312473-2480,(2007)
[9] Teng,H.H。;Jiang,Z.L。;Ng,H.D.,斜爆不稳定表面的数值研究,《流体力学杂志》,744,111-128,(2014)·Zbl 1416.76089号
[10] 滕,H。;王,C。;赵伟。;蒋志忠,斜爆震波表面复杂结构的数值研究,中国理论与应用机械,43641-645,(2011)
[11] Gui,M.Y。;风扇,B.C。;Dong,G.,楔形诱导斜爆轰波的周期振荡和精细结构,机械学报,27922-928,(2011)·Zbl 1293.76079号
[12] Verreault,J。;希金斯,A.J。;Stowe,R.A.,《倾斜引爆中横波的形成》,Proc Combust Inst,341913-1920,(2013)
[13] Figueira da Silva,L.F。;Deshaies,B.,《楔形物稳定斜爆轰波:参数数值研究》,《燃烧火焰》,121152-166,(2000)
[14] Wang,A.F。;赵伟。;姜振林,楔形支撑斜爆轰波横向冲击波存在与否的判据,机械学报,27311-619,(2011)·Zbl 1270.76036号
[15] Teng,H.H。;姜振林,关于斜爆轰结构的过渡模式,流体力学杂志,713659-669,(2012)·Zbl 1284.76405号
[16] 滕,H。;赵伟。;蒋,Z.,一种新型斜爆轰结构及其稳定性,Chin Phys Lett,241985-1988,(2007)
[17] Li C,Kailasanath K,Oran ES。边界层对斜爆轰结构的影响。AIAA论文93-0450。AIAA,华盛顿特区;1993年。
[18] 孙,M。;Takayama,K.,自适应四边形网格上的保守平滑,计算物理杂志,150,143-180,(1999)·Zbl 0929.65059号
[19] Toro,E.F.,Riemann解算器和流体动力学数值方法,(1999),Springer Berlin·Zbl 0923.76004号
[20] Kee RJ、Rupley FM、Meeks E等。Chemkin-III:用于气相化学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分析的fortran化学动力学软件包。UC-405,SAND96-8216,桑迪亚国家实验室;1996
[21] Brown,P.N。;拜恩,G.D。;Hindmarsh,A.C.,VODE,可变效率ODE解算器,SIAM科学统计计算杂志,101038-1051,(1989)·Zbl 0677.65075号
[22] 夏普,G.J。;Quirk,J.J.,理想爆轰模型的非线性细胞动力学:规则细胞,燃烧理论模型,12,1-12,(2008)·Zbl 1132.80323号
[23] 泰勒,B.D。;卡西莫夫,A.R。;Stewart,D.S.,弱不稳定二维起爆中的模式选择,Combust理论模型,13973-992,(2009)·兹比尔1184.80014
[24] 韩,X。;周,J。;Lin,Z.Y.,超音速预混气流中热射流起爆的实验研究,Chin Phys B,21,124702,(2012)
[25] Dong,G。;风扇,B.C。;Li,H.Z.,锥形冲击波诱导爆燃和爆轰不稳定性的研究,《武器学报》,31,401-408,(201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