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颗粒土抗剪强度的微观力学方面。 (英语) Zbl 1273.74225号

小结: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低饱和度(30%以下)湿颗粒土的微观力学模型。采用离散元方法对固体颗粒进行建模。假设毛细水处于摆动状态,因此在颗粒间接触处以液桥的形式存在。所产生的颗粒间粘附是使用桥的环形近似值来解释的。根据润湿和干燥阶段液桥形成和断裂的可能机制,可以解释液压滞后。在相对较低的净法向应力下,在不同含水量下进行了剪切试验计算模拟。这些模拟结果表明,毛细吸力和水力滞后在影响土壤抗剪强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吸引力产生拉伸应力,有助于土壤的表观内聚力并增加其刚度。在干燥阶段,毛细诱导的拉伸应力以及剪切强度往往大于湿润阶段。该模型似乎捕捉了湿颗粒材料的宏观响应,并揭示了许多与理论考虑一致的显著微观力学机制和响应模式。

MSC公司:

74升10 土壤和岩石力学
74层10 流固相互作用(包括气动和水弹性、孔隙度等)
74M25型 固体微观力学

软件:

PFC3D系列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Coussy,多孔力学(2004)
[2] Muraleetharan,《非饱和多孔介质的动力学行为:使用界面混合物理论的控制方程》(TMI),《国际地质力学数值和分析方法杂志》23,第1579页–(1999)·Zbl 0986.74051号
[3] Laloui,多相多孔介质中的固-液-气耦合,《国际地质力学数值和分析方法杂志》27,第183页–(2003)·Zbl 1054.74018号
[4] Lewis,多孔介质变形和固结的有限元方法(1998)·Zbl 0935.74004号
[5] Alonso,部分饱和土壤的本构模型,岩土工程40(3)第405页–(1990)
[6] 惠勒,非饱和土的弹塑性临界状态框架,《岩土工程》45(1)第35页–(1995)
[7] Gallipoli,非饱和土的弹塑性模型,包括吸力和饱和度对力学行为的影响,《岩土工程》53(1)第123页–(2003)
[8] Russel,非饱和土的统一边界面塑性模型,国际地质力学数值与分析方法杂志,第23页,531–(2005)
[9] 昆达尔,地质力学数值模拟的不连续未来?,岩土工程149(1)第410页–(2001)
[10] Cundall,颗粒组件的离散数值模型,《岩土工程》29(1),第47–(1979)页
[11] 巴瑟斯特,具有线性接触相互作用的各向同性颗粒组件的微观力学方面,应用力学杂志55页17–(1988)
[12] Dobry,颗粒介质在小应变和大应变下应力应变行为的离散建模,《工程计算》第9页,129–(1992)
[13] 桑顿,《土壤、颗粒和粉末压实》,第251页–(2000年)
[14] Ng TT.颗粒土在单调和循环荷载下的数值模拟:颗粒力学方法。1989年,纽约特洛伊伦斯勒理工学院博士论文。
[15] Evgin,《第53届加拿大岩土工程会议论文集:第三个千年之初的岩土工程》(蒙特利尔,2000),第1075–(2000)页
[16] El Shamy,饱和颗粒土的耦合连续离散模型,《工程力学杂志》131(4)第413页–(2005)
[17] El Shamy,饱和胶结矿床地震响应的微观力学研究,《地震工程杂志》9第47页–(2005)
[18] Zeghal,粒状沉积物液化的连续离散流体力学分析,《国际地质力学数值和分析方法杂志》28 pp 1361–(2004)·Zbl 1084.76072号
[19] Gili,非饱和颗粒土的微观结构变形机制,国际地质力学数值与分析方法杂志,第26页,第433页–(2002)·Zbl 1099.74042号
[20] 刘,用DEM模拟非饱和土的崩塌,《国际地质力学数值和分析方法杂志》,26 pp 633–(2002)·Zbl 1168.74469号
[21] Jiang,通过DEM分析洞察非饱和颗粒的抗剪强度函数,《计算机与岩土工程》31,第473页–(2004)
[22] 桑顿,软颗粒系统的准静态剪切变形,《粉末技术》109 pp 179–(2000)
[23] Lian,两个刚性球体之间液桥力的理论研究,胶体界面科学杂志161 pp 138–(1993)
[24] Seville,《流态化中的颗粒间作用力:综述》,《粉末技术》113第261页–(2000)
[25] Kim,潮气对海滩砂吸引力的影响,《海洋地质资源与岩土工程》22,第33页–(2004)
[26] Molenkamp,两个粗糙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水桥和水蒸气,《岩土工程》53(2),第255页–(2003)
[27] Hotta,液桥毛细管结合力,粉末技术10 pp 231–(1974)
[28] Fisher,《关于理想土壤中的毛管力》,《农业科学杂志》16页491–(1926)
[29] Lu,《非饱和土力学》(2004)
[30] Fredlund,《非饱和土壤的土壤力学》(1993)·doi:10.1002/9780470172759
[31] 熊,多孔介质中流体的动力学(1972)·Zbl 1191.76001号
[32] Gröger,湿颗粒材料内聚力的建模和测量,《粉末技术》133第203页–(2003)
[33] Mindlin,在不同斜向力下接触的弹性球体,应用力学杂志,20 pp 327–(1953)·Zbl 0051.41202号
[34] Cho,《不饱和颗粒材料-文章级研究》,《岩土工程与地质环境工程杂志》127(1),第84页–(2001)
[35] 舒伯特,拉伸应力下团聚体的变形行为,《粉末技术》11 pp 121–(1975)
[36] 伦普夫,《凝聚》(1962)
[37] Pierrat,湿颗粒材料的抗拉强度,粉末技术91 pp 83–(1997)
[38] Cundall,《美国-日本粒状材料微观力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13页–(1988年)
[39] 莫伦坎普,《不饱和金字塔填料的微观力学考虑》,岩土工程53(2),第195页–(2003)
[40] Bishop,《有效应力原理》,Teknish Ukeblad 106 pp 859–(1959)
[41] El Shamy U.颗粒土液化的耦合连续离散流体-颗粒流体力学模型。2004年,纽约特洛伊伦斯勒理工学院博士论文·Zbl 1084.76072号
[42] Itasca,《颗粒流代码》,PFC3D,3.1版(2005)
[43] 舒伯特,《波罗森·费斯托芬的卡皮亚利特》(1982)·doi:10.1007/978-3-662-12137-5
[44] Rahardjo,《固结排水和恒定含水量三轴试验中压实残积土的剪切强度》,《加拿大岩土工程杂志》第41卷第421页–(2004)
[45] Fredlund,《土壤-水特征曲线方程》,加拿大岩土工程杂志31 pp 521–(1994)
[46] van Genuchten,预测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的闭合方程,美国土壤科学学会期刊44 pp 892–(1980)·doi:10.2136/sssaj1980.03615995004400050002x
[47] Brooks,多孔介质的水力特性(1964年)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