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序贯抽样模型之间的模拟。 (英语) Zbl 1354.91041号

摘要:序贯抽样模型广泛用于对不同决策实验获得的经验数据进行建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提出了这些模型的几个实例。这些模型中的一个常见假设是,受试者在决策过程中积累了噪声信息。当有利于其中一个响应的累积信息达到决策边界时,就做出了决策。然而,不同的模型对信息积累过程和决策边界的实现做出了不同的假设。这些模型之间的比较已被证明是具有挑战性的。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一个称为逆首次通过时间问题的理论框架来研究几个模型之间的关系。在应用概率论的文献中,该框架被用于研究随机过程产生的首次通过时间分布的范围。在本文中,我们使用这个框架证明了任何具有两个时间常数边界的Wiener过程模型都可以被具有时变边界的独立竞争模型模拟。我们还研究了模拟边界的数值计算。我们证明了种族模型的模拟边界是不对称的。然后我们提出了一个等价的竞赛模型,其中边界是对称的和时间常数,但漂移系数是时变的。

MSC公司:

91B06型 决策理论
第62页,共15页 统计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bundo,M.,第一通过时间密度的零极限和一维扩散的反问题,随机分析和应用,241119-1145(2006)·Zbl 1116.60041号
[2] Abundo,M.,具有随机起点的Wiener过程的双势垒逆第一通过问题,《统计与概率快报》,83,168-176(2013)·Zbl 1261.60075号
[3] 布朗,S.D。;Heathcote,A.,选择反应时间的弹道模型,《心理评论》,112117-128(2005)
[4] 布朗,S.D。;Heathcote,A.,《选择反应时间的最简单完整模型:线性弹道累积》,认知心理学,57,153-178(2008)
[5] 布朗,S.D。;Ratcliff,R。;Smith,P.L.,近似随机微分方程的评估方法,《数学心理学杂志》,50,402-410(2006)·Zbl 1105.60037号
[6] Busemeyer,J.R。;Diederich,A.,决策场理论综述,数学社会科学,43245-370(2002)·Zbl 1021.91010号
[7] Busemeyer,J.R。;汤森,J.T.,《决策场理论:不确定环境中决策的动态认知方法》,《心理学评论》,100432-459(1993)
[8] Capocelli,R.M。;Ricciardi,L.M.,《关于第一次通过时间概率问题的逆问题》,《应用概率杂志》,9270-287(1972)·Zbl 0241.60058号
[9] Cheng,L。;陈,X。;Chadam,J。;桑德斯,D.,《风险管理中的逆向第一通过问题分析》,SIAM数学分析杂志,38845-873(2006)·Zbl 1127.60036号
[10] Cisek,P。;Puskas,G.A。;El-Murr,S.,《变化条件下的决策:紧急关口模型》,《神经科学杂志》,29,11560-11571(2009)
[11] Diederich,A。;Busemeyer,J.R.,分析选择概率、选择反应时间和简单反应时间扩散模型的简单矩阵方法,《数学心理学杂志》,47304-322(2003)·Zbl 1021.60057号
[12] Ditterich,J.,运动方向决策的随机模型:行为和生理学,神经网络,1981-1012(2006)·Zbl 1182.91153号
[13] Dzhafarov,E.N.,《反应时间分布家族的格莱斯再现性》,《心理测量学》,58281-314(1993)·Zbl 0785.62100号
[14] 艾德尔斯,A。;霍普特,J.W。;Altieri,N。;裴,L。;汤森德,J.T.,《好人完成得快,坏人完成得慢:并行系统中的促进性与抑制性交互作用》,《数学心理学杂志》,55,176-190(2011)·Zbl 1231.91388号
[15] Gold,J.I。;Shadlen,M.N.,Banburismus和大脑:解读感官刺激、决策和奖励之间的关系,《神经元》,36,299-308(2002)
[16] Gold,J.I。;Shadlen,M.N.,《决策的神经基础》,《神经科学年度评论》,30535-574(2007)
[17] 琼斯,M。;Dzhafarov,E.N.,选择反应时间主要建模方案的不可预测性和相互可翻译性,《心理评论》,121,1-32(2014)
[18] 卡拉茨,I。;Shreve,S.,《布朗运动与随机微积分》(1991),Springer:Springer New York·Zbl 0734.60060号
[19] Khodadadi,A。;Fakhari,P。;Busemeyer,J.R.,《学习最大化报酬率:基于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模型》,《决策神经科学》,第8期,第101页(2014年)
[20] 马利,A.A.J。;Colonius,H.,选择概率和反应时间的“赛马”随机效用模型及其竞争风险解释,《数学心理学杂志》,36,1-20(1992)·Zbl 0739.92030号
[21] 帕尔默,J。;胡克,A.C。;Shadlen,M.N.,《刺激强度对感知决策速度和准确性的影响》,《视觉杂志》,5,1(2005)
[22] Pike,A.R.,心理物理歧视中反应的潜伏期和相对频率,《英国数学与统计心理学杂志》,21,161-182(1968)
[23] Ratcliff,R.,《记忆提取理论》,《心理学评论》,85,59-108(1978)
[24] Ratcliff,R。;长谷川,Y.T。;长谷川,R.P。;史密斯,P.L。;Segraves,M.A.,亮度辨别任务中来自上丘的单细胞记录数据的双扩散模型,神经生理学杂志,971756-1774(2007)
[25] Ratcliff,R。;Rouder,J.N.,《两种选择决策的反应时间建模》,《心理科学》,第9347-356页(1998年)
[26] Ratcliff,R。;Smith,P.L.,《两种选择反应时间的序贯抽样模型比较》,《心理学评论》,111333-367(2004)
[27] Ratcliff,R。;Tuerlinckx,F.,《估算扩散模型的参数:处理污染物反应时间和参数可变性的方法》,《心理学通报与评论》,第9438-481页(2002年)
[28] Ratcliff,R。;Van Zandt,T。;McKoon,G.,反应时间的连接主义和扩散模型,《心理学评论》,106261-300(1999)
[29] 罗特曼,J.D。;Shadlen,M.N.,联合视觉辨别反应时间任务期间顶叶外侧区神经元的反应,《神经科学杂志》,22,9475-9489(2002)
[30] Smith,P.L.,视觉简单反应时间的心理物理原理模型,《心理评论》,102567-593(1995)
[31] Smith,P.L.,《反应时间和准确性的随机动力学模型:基础入门》,《数学心理学杂志》,44,408-463(2000)·Zbl 0982.91040号
[32] Smith,P.L.,《从泊松散粒噪声到整合的Ornstein-Uhlenbeck过程:决策和反应时间中信息积累的神经原理模型》,《数学心理学杂志》,54,266-283(2010)·Zbl 1204.91119号
[33] 史密斯,P.L。;Ratcliff,R.,《视觉信号检测中注意力和决策的综合理论》,《心理学评论》,116283-317(2009)
[34] 史密斯,P.L。;Ratcliff,R。;McGoon,G.,《扩散模型不是确定性增长模型:Jones和Dzhafarov评论》(2014),《心理评论》,121679-688(2014)
[35] 史密斯,P.L。;Vickers,D.,两种选择歧视的累积模型,《数学心理学杂志》,135-168(1988)·Zbl 0672.92024号
[36] 宋,J.-S。;Zipkin,P.,《第一通过时间反问题的近似方法》,《应用概率的进展》,43264-275(2011)·Zbl 1217.60075号
[37] 特奥多雷斯库,A.R。;Usher,M.,《分离决策模型:从独立到竞争》,《心理评论》,第120期,第1-38页(2013年)
[38] Townsend,J.T.,最小完成时间的串行和阶段内独立并行模型等效,《数学心理学杂志》,14,219-238(1976)·Zbl 0354.92053号
[39] 汤森,J.T。;Ashby,F.G.,《基本心理过程的随机建模》(1983),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595.92015号
[40] 汤森,J.T。;霍普特,J.W。;Silbert,N.H.,《一般识别理论扩展到包括响应时间:一类并行系统的预测》,《数学心理学杂志》,56,476-494(2012)
[41] Tsetsos,K。;高杰。;麦克莱兰,J.L。;Usher,M.,《使用时变证据测试决策动力学模型:有界扩散与泄漏竞争累加器模型》,《神经科学前沿》,6,79(2012)
[42] Usher,M。;麦克莱兰,J.L.,《感性选择的时间进程:泄漏的竞争累加器模型》,《心理学评论》,第108期,第550-592页(2001年)
[43] Van Zandt,T。;科洛尼乌斯,H。;Proctor,R.W.,《应用于知觉匹配的两种反应时间模型的比较》,《心理学通报与评论》,7208-256(2000)
[44] 沃斯,A。;Voss,J.,扩散模型参数估计的快速数值算法,《数学心理学杂志》,52,1-9(2008)·Zbl 1134.91586号
[45] 张,S。;Lee,医学博士。;范德克霍夫,J。;Maris,G。;Wagenmakers,E.-J.,决策和响应时间扩散模型的时间-变量边界,定量心理学与测量,51364(2014)
[46] 祖卡,C。;Sacerdote,L.,关于Wiener过程的第一次穿越逆问题,应用概率年鉴,191319-1346(2009)·Zbl 1173.60344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