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两个不同混沌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有限时间同步。 (英语) Zbl 1251.93094号

摘要:我们研究两个参数不确定的不同混沌系统的有限时间同步问题。利用有限时间控制方法和鲁棒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同步方案,使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同步误差在有限时间内为零。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了适当的自适应律来处理系统的未知参数。并且保证了参数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混沌系统。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理学硕士:

第93天05 李亚普诺夫和控制理论中的其他经典稳定性(拉格朗日、泊松、(L^p、L^p)等)
34甲10 常微分方程问题的混沌控制
37D45号 奇异吸引子,双曲行为系统的混沌动力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G.Chen,《控制工程系统中的混沌和分岔》,CRC出版社,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2000年·Zbl 1242.17004号
[2] S.Boccaletti、J.Kurths、G.Osipov、D.L.Valladares和C.S.Zhou,“混沌系统的同步”,《物理报告》,第366卷,第1-2期,第1-101页,2002年·Zbl 0995.37022号 ·doi:10.1016/S0370-1573(02)00137-0
[3] 严振中,“在新的超混沌陈系统中控制超混沌”,《应用数学与计算》,第168卷,第2期,第1239-1250页,2005年·Zbl 1160.93384号 ·doi:10.1016/j.amc.2004.10.016
[4] L.M.Pecora和T.L.Carroll,“混沌系统中的同步”,《物理评论快报》,第64卷,第8期,第821-824页,1990年·兹比尔0938.37019 ·doi:10.1103/PhysRevLett.64.821
[5] F.Wang和C.Liu,“使用线性反馈控制实现混沌和超混沌同步的新标准”,《物理快报》,A辑,第360卷,第2期,第274-278页,2006年·Zbl 1236.93131号 ·doi:10.1016/j.physleta.2006.08.037
[6] X.Wu和H.Zhang,“通过自适应控制实现两个超混沌系统的同步”,《混沌、孤子和分形》,第39卷,第5期,第2268-2273页,2009年·Zbl 1197.37046号 ·doi:10.1016/j.chaos.2007.06.100
[7] 李洪业和胡永安,“具有不匹配不确定性的交叉严格反馈超混沌系统同步控制的鲁棒滑模反推设计”,《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信》,第16卷,第10期,第3904-3913页,2011年·Zbl 1219.93026号 ·doi:10.1016/j.cnsns.2011.02.031
[8] J.Wang、J.Gao和X.Ma,“基于交叉主动反推设计的交叉严格反馈超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物理快报》,A辑,第369卷,第5-6期,第452-457页,2007年·doi:10.1016/j.physleta.2007.05.038
[9] H.Zhang、X.K.Ma、M.Li和J.L.Zou,“通过主动反推设计控制和跟踪超混沌Rossler系统”,《混沌、孤子和分形》,第26卷,第2期,第353-361页,2005年·Zbl 1153.93381号 ·doi:10.1016/j.chaos.2004.12.032
[10] Y.Yu和S.Zhang,“不确定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反推同步”,《混沌、孤子和分形》,第21卷,第3期,第643-649页,2004年·Zbl 1062.34053号 ·doi:10.1016/j.chaos.2003.12.067
[11] C.Wang和S.S.Ge,“通过自适应反推实现两个不确定混沌系统的同步”,《国际应用科学与工程分岔与混沌杂志》,第11卷,第6期,第1743-17512001页·Zbl 1015.37052号 ·doi:10.1142/S0218127401002985
[12] M.Pourmahmood、S.Khanmohammadi和G.Alizadeh,“使用鲁棒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同步两个未知参数的不确定混沌系统”,《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信》,第16卷,第7期,第2853-2868页,2011年·Zbl 1221.93131号 ·doi:10.1016/j.cnsns.2010.09.038
[13] C.Zhu,“两个具有部分不确定参数的新型不同超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应用数学与计算》,第215卷,第2期,第557-561页,2009年·兹比尔1182.37028 ·doi:10.1016/j.ac.2009.05.026
[14] J.Ma、A.-H.Zhang、Y.-F.Xia和L.-P.Zhang.,“不同超混沌系统中自适应同步控制器和参数观测器的优化设计”,《应用数学与计算》,第215卷,第9期,第3318-3326页,2010年·Zbl 1181.93032号 ·doi:10.1016/j.amc.2009.10.020
[15] X.Wang和M.Wang,“一类不同不确定混沌系统的自适应鲁棒同步”,《国际现代物理杂志B》,第22卷,第23期,第4069-4082页,2008年·Zbl 1167.34019号 ·doi:10.1142/S0217979208048784
[16] X.Wu、Z.-H.Guan和Z.Wu,“两个不同超混沌系统之间的自适应同步”,《非线性分析:理论、方法和应用》,第68卷,第5期,第1346-13512008页·Zbl 1151.34041号 ·doi:10.1016/j.na.2006.12.028
[17] S.-Y.Li和Z.-M.Ge,“通过非线性控制实现具有所有不确定参数的不同阶混沌系统的实用自适应同步”,《非线性动力学》,第64卷,第1-2期,第77-87页,2011年·Zbl 1281.93057号 ·doi:10.1007/s11071-010-9847-7
[18] J.Huang,“具有完全不确定参数的不同超混沌系统之间的自适应同步”,《物理快报》,A卷,第372卷,第27-28期,第4799-4804页,2008年·Zbl 1221.93127号 ·doi:10.1016/j.physleta.2008.05.025
[19] J.J.Yan、M.L.Hung、T.Y.Chiang和Y.S.Yang,“通过自适应滑模控制实现混沌系统的鲁棒同步”,《物理快报》,A卷356,第3期,第220-225页,2006年·Zbl 1160.37352号 ·doi:10.1016/j.physleta.2006.03.047
[20] J.B.Guan,“具有已知和未知参数的两个不同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中国物理快报》,第27卷,第2期,文章编号0205022010·doi:10.1088/0256-307X/27/2/020502
[21] J.H.Park,“两个不同混沌动力学系统之间的混沌同步”,《混沌、孤子和分形》,第27卷,第2期,第549-554页,2006年·Zbl 1102.37304号 ·doi:10.1016/j.chaos.2005.03.049
[22] H.-H.Chen、G.-J.Sheu、Y.-L.Lin和C.-S.Chen,“通过非线性反馈控制实现两个不同混沌系统之间的混沌同步”,《非线性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第70卷,第12期,第4393-4401页,2009年·Zbl 1171.34324号 ·doi:10.1016/j.na.2008.10.069
[23] G.H.Li、S.P.Zhou和K.Yang,“使用主动反推控制实现两个不同混沌系统之间的广义投影同步”,《物理快报》,第A卷,第355卷,第4-5期,第326-330页,2006年·doi:10.1016/j.physleta.2006.02.049
[24] B.A.Idowu、U.E.Vincent和A.N.Njah,“非相同参数激励系统的广义自适应反推同步”,《非线性分析:建模与控制》,第14卷,第2期,第165-176页,2009年·Zbl 1196.93031号
[25] W.J.Yoo、D.H.Ji和S.C.Won,“具有随机未知参数的两个不同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模糊同步”,《现代物理快报》B,第24卷,第10期,第979-994页,2010年·兹比尔1188.37040 ·doi:10.1142/S0217984910023037
[26] C.-L.Kuo,“两种不同混沌系统的模糊滑模同步控制器设计”,《计算机与数学应用》,第61卷,第8期,第2090-2095页,2011年·兹比尔1219.93042 ·doi:10.1016/j.camwa.2010.08.080
[27] M.Roopaei和M.Zolghadri Jahromi,“使用新型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实现两个不同混沌系统的同步”,《混沌》,第18卷,第3期,文章ID 0331332008·兹比尔1309.34075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63/1.2980046
[28] M.P.Aghababa、S.Khanmohammadi和G.Alizadeh,“通过滑模技术实现两个参数未知的不同混沌系统的有限时间同步”,《应用数学建模》,第35卷,第6期,第3080-3091页,2011年·Zbl 1219.93023号 ·doi:10.1016/j.apm.2010.12.020
[29] M.Yahyazadeh、A.Ranjbar Noei和R.Ghaderi,“使用改进的主动滑模控制同步已知和未知参数的混沌系统”,《ISA交易》,第50卷,第2期,第262-267页,2011年·doi:10.1016/j.isatra.2010.10.009
[30] M.Haeri和A.A.Emadzadeh,“使用主动滑模控制同步不同的混沌系统”,《混沌、孤子和分形》,第31卷,第1期,第119-129页,2007年·Zbl 1142.93394号 ·doi:10.1016/j.chaos.2005.09.037
[31] 黄军,“两个未知参数的新型不同超混沌系统之间的混沌同步”,《非线性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第69卷,第11期,第4174-4181页,2008年·Zbl 1161.34338号 ·doi:10.1016/j.na.2007.10.45
[32] H.Wang、Z.-Z.Han、Q.-Y.Xie和W.Zhang,“通过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实现有限时间混沌控制”,《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信》,第14卷,第6期,第2728-2733页,2009年·Zbl 1221.37225号 ·doi:10.1016/j.cnsns.2008.08.013
[33] W.Yu,“基于CLF的三维混沌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化”,《物理快报》A,第374卷,第30期,第3021-3024页,2010年·Zbl 1237.34093号 ·doi:10.1016/j.physleta.2010.05.040
[34] H.Wang、Z.-Z.Han、Q.-y.Xie和W.Zhang,“基于CLF的不确定统一混沌系统的有限时间同步”,《非线性分析:现实世界应用》,第10卷,第5期,第2842-2849页,2009年·Zbl 1183.34072号 ·doi:10.1016/j.nonrwa.2008.08.010
[35] 王浩、韩志忠、谢庆云、张伟,“不确定参数统一混沌系统的有限时间混沌同步”,《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信》,第14卷,第5期,第2239-2247页,2009年·doi:10.1016/j.cnsns.2008.04.015
[36] N.Cai、W.Li和Y.Jing,“不同阶混沌系统的有限时间广义同步”,《非线性动力学》,第64卷,第4期,第385-393页,2011年·doi:10.1007/s11071-010-9869-1
[37] K.J.Astrom和B.Wittenmark,自适应控制,培生教育,1995年。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