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料分批发酵过程的最优切换控制。 (英语) Zbl 1241.49022号

小结:考虑到甘油双转化为1,3-丙二醇(1,3-PD)的补料分批培养中的杂交性质肺炎克雷伯菌,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的切换动态系统来描述发酵过程。为了最大化终端时刻1,3-PD的浓度,根据我们提出的切换系统以及连续状态不等式和控制函数的约束,提出了一个最优切换控制模型。由于切换次数未知,我们将上述最优控制问题重新表述为两级优化问题。基于启发式方法和控制参数化技术,开发了一种优化算法来寻求最优解。数值结果表明,采用所获得的最优控制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末端1,3-PD浓度。

MSC公司:

49N90型 最优控制和微分对策的应用
49立方米 变分法中的其他数值方法(MSC2010)
93立方 由微分方程以外的函数关系控制的控制/观测系统(如混合系统和开关系统)
92C40型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麦克尼尔B.,哈维L.M.:发酵,实用方法。IRL出版社,东京(1990)
[2] Mészáros A.,Bales V.:对饲料分批生化过程优化控制的贡献。生物制品。工程7,363–367(1992)·doi:10.1007/BF00369492
[3] Oberle H.J.,Sothmann B.:分批补料发酵模型最佳进料速率的数值计算。J.优化。西奥。申请。100,1-13(1999年)·Zbl 0925.93744号 ·doi:10.1023/A:1021708729556
[4] Shin H.S.,Lim H.C.:分批培养中代谢产物的最大化——单一弧线和最佳进料速率曲线的充分条件。生物化学。《工程师杂志》37、62–74(2007)·doi:10.1016/j.bej.2007.03.015
[5] Sarkar D.,Modak J.M.:使用遗传算法优化补料分批生物反应器:多个控制变量。计算。化学。工程28、789–798(2004)·doi:10.1016/j.compchemeng.2004.02.018
[6] Korytowski,A.、Szymkat,M.、Maurer,H.、Vossen,G.:补料发酵过程的最优控制:数值方法、充分条件和敏感性分析。收录:第47届IEEE CDC会议记录,墨西哥坎昆,pp,1551-1556(2008)
[7] Ashoori A.、Moshiri B.、Khaki-Sedigh A.、Bakhtiari M.R.:使用模型预测方法对非线性补料分批发酵过程进行优化控制。《过程控制》19,1162–1173(2009)·Zbl 1211.93048号 ·doi:10.1016/j.jprocont.2009.03.006
[8] Biebl H.、Menzel K.、Zeng A.P.:微生物生产1,3-丙二醇。申请。微生物。生物技术。52, 289–297 (1999) ·doi:10.1007/s002530051523
[9] Menzel K.,Zeng A.P.,Deckwer W.D.: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发酵甘油产生的高浓度1,3-丙二醇。酶微生物学。Technol公司。20, 82–86 (1997) ·doi:10.1016/S0141-0229(96)00087-7
[10] 曾A.P.:酪酸梭菌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途径和动力学分析。生物制品。工程14,169–175(1996)·doi:10.1007/BF01464731
[11] 秀智乐、曾安平、安丽杰:甘油生物转化为1,3-丙二醇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多重性研究。大连理工大学。428–433(2000年)
[12] Zeng A.P.、Rose A.、Biebl H.、Tag C.、Guenzel B.、Deckwer W.D.:甘油发酵中丁酸梭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多产物抑制和生长模型。生物技术。比昂。44, 902–911 (1994) ·doi:10.1002/位260440806
[13] 塞德曼,T.I.:开关系统:恒温器和周期性。数学。巴尔的摩UMBC研究报告83-07(1983)
[14] Wang,L.Y.、Beydoun,A.、Cook,J.、Sun,J.和Kolmanovsky,I.:最佳混合控制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收录于:《控制与信息科学》第222卷,第190-200页。柏林施普林格(1997)·Zbl 0875.93422号
[15] Lenhart S.M.、Seidman T.I.、Yong J.M.:具有模式切换的生物反应器的最优控制。数学。国防部。方法。申请。第61933–949条(2001年)·Zbl 1013.92049号 ·doi:10.1142/S02182050101185
[16] 塞德曼,T.I.:开关系统的最优控制。摘自:第21届信息科学年会论文集。和系统。,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第485-489页(1987年)
[17] Branicky M.S.、Borkar V.S.、Mitter S.K.:混合控制的统一框架:模型和最优控制理论。IEEE传输。Aut.Control 43(1),31–45(1998)·Zbl 0951.93002号 ·doi:10.1109/9.654885
[18] Xu,X.P.,Antsaklis,P.J.:切换系统最优控制计算方法的结果和观点。摘自:《混合系统:计算与控制》,《计算机科学讲义》,第2623卷,第540-555页。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2003)·Zbl 1038.49034号
[19] Luus R.,Chen Y.Q.:通过直接搜索优化实现最优切换控制。亚洲J.Contr。6, 302–306 (2004) ·doi:10.1111/j.1934-6093.2004.tb00207.x
[20] Xu X.P.,Antsaklis P.J.:基于开关瞬间参数化的开关系统最优控制。IEEE传输。自动控制。49, 2–16 (2004) ·Zbl 1365.93308号 ·doi:10.1109/TAC.2003.821417
[21] Teo K.L.、Goh C.J.、Wong K.H.:最优控制问题的统一计算方法。Long Scientific Technical,埃塞克斯(1991)·Zbl 0747.49005号
[22] Esposito W.R.,Floudas C.A.: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中的确定性全局优化。J.全球。最佳方案。17, 97–126 (2000) ·兹伯利0980.49027 ·doi:10.1023/A:1026578104213
[23] Papamichail I.,Adjiman C.S.:常微分方程问题的严格全局优化算法。J.全球。最佳方案。24, 1–33 (2002) ·Zbl 1026.90071号 ·doi:10.1023/A:1016259507911
[24] Pardalos P.M.,Yatsenko V.:双线性系统的优化和控制。Springer-Verlag,纽约(2009)
[25] Esposito W.R.:动态规划:连续时间最优控制。收录:Floudas,C.A.,Pardalos,P.M.(编辑)优化百科全书,第二版。,第844-846页。施普林格(2008)
[26] Luus R.:控制向量迭代CVI。收录:Floudas,C.A.,Pardalos,P.M.(编辑)优化百科全书第二版。,第509–513页。施普林格(2008)
[27] Jennings L.S.、Teo K.L.、Goh C.J.:MISER3.3,最优控制软件:理论和用户手册。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数学系(2000年)
[28] Teo K.L.、Jennings L.S.、Lee H.W.J.、Rehbock V.:约束最优控制问题的控制参数化增强变换。J.奥斯特。数学。Soc.系列B 40、314–335(1999)·Zbl 0929.49014号 ·doi:10.1017/S0334270000010936
[29] Li R.,Teo K.L.,Wong K.H.,Duan G.R.:切换系统最优控制的控制参数化增强变换。数学。计算。建模43、1393–1403(2006)·Zbl 1139.49030号 ·doi:10.1016/j.mcm.2005.08.012
[30] 李荣,冯志刚,特克力,段国荣:脉冲切换系统的最优分段状态反馈控制。数学。计算。建模48、468–479(2008)·Zbl 1145.93352号 ·doi:10.1016/j.mcm.2007.06.028
[31] Wu C.Z.,Teo K.L.:全局脉冲最优控制计算。J.工业管理。最佳方案。2, 435–450 (2007) ·Zbl 1112.49031号
[32] Loxton R.C.、Teo K.L、Rehbock V.:目标和约束中具有多个特征时间点的最优控制问题。Automatica 44、2923–2929(2008)·Zbl 1160.49033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8.04.011
[33] Caccetta,L.,van Lonse,I.,Rehbock,V.:一类离散值最优控制问题的有效算法。在:Hichael,M.J.,Commander,C.W.,Pardalos,P.M.,Murphey,R.(编辑)《优化与合作控制策略》,《控制与信息科学讲义》,第381卷,第1-30页。施普林格,(2009)·Zbl 1195.49041号
[34] Farhadinia B.,Teo K.L.,Loxton R.C.:一类涉及多时间范围的非标准时间最优控制问题的计算方法。数学。计算。建模49、1682–1691(2009)·Zbl 1165.49309号 ·doi:10.1016/j.mcm.2008.08.019
[35] Loxton R.C.、Teo K.L.、Rehbock V.、Ling W.K.:开关电容DC/DC功率转换器的最佳开关瞬间。Automatica 45、973–980(2009年)·Zbl 1162.49044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8.10.031
[36] Loxton R.C.,Teo K.L.,Rehbock V.,Yiu K.F.C.:对状态和控制具有连续不等式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Automatica 45(10),2250–2257(2009)·Zbl 1179.49032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9.05.029
[37] 刘C.Y.:微生物补料分批培养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最优控制。J.计算。和应用程序。数学。232, 252–261 (2009) ·Zbl 1171.49025号 ·doi:10.1016/j.cam.2009.06.006
[38] Liu C.Y.,Feng E.M.,Yin H.C.:微生物补料分批培养的最佳切换控制。非线性分析。混合系统。2, 1168–1174 (2008) ·Zbl 1163.93347号 ·doi:10.1016/j.nahs.2008.09.005
[39] 刘C.Y.,龚振华,冯恩美,殷慧聪:微生物补料分批培养非线性多级动力学系统的建模与优化控制。J.工业管理。最佳方案。5(4), 835–850 (2009) ·Zbl 1186.49024号 ·doi:10.3934/jimo.2009.5.835
[40] Bryson A.,Ho Y.C.:应用最优控制。纽约霍尔斯特德出版社(1975)
[41] Chen X.,Zhang D.J.,Qi W.T.,Gao S.J.,Xiu Z.L.,Xu P.:肺炎克雷伯菌在微需氧条件下的微生物补料分批生产1,3-丙二醇。申请。微生物生物技术。63, 143–146 (2003) ·doi:10.1007/s00253-003-1369-5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