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质种群的进化:从迁移模型到固定概率。 (英语) Zbl 1403.92340号

摘要:虽然扩散被认为是种群生物学若干领域(如行为生态学、种群遗传学、集合种群动力学或进化建模)的关键问题,但这些学科关注概念的不同方面,并经常对迁移模型做出不同的隐式假设。通过模拟,我们研究了这些假设如何转化为有效的基因流和选定等位基因的固定概率。关于迁移类型(例如,源-库、居民先发制人或平衡扩散)和模式(例如,阶梯式扩散与岛屿扩散)的假设在deme大小或选择压力不同时会产生很大影响。片段化的影响以及新出现突变的空间定位也强烈依赖于迁移类型和模式。迁移率也很重要:根据迁移类型的不同,中等迁移率下的固定概率可能会超出低迁移限和高迁移限所定义的范围(当deme大小不同时)。鉴于固定概率对扩散特征的极端敏感性,我们强调明确(并实证记录)迁移模型背后的关键生态/行为假设的重要性。

理学硕士:

92D40型 生态学
92D10型 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
92D25型 人口动态(一般)
92D15型 与进化有关的问题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arton,N.H.,在细分群体中固定有利等位基因的概率,Genet。第62/149-157号决议,(1993年)
[2] Beerli,P。;Felsenstein,J.,使用合并方法对迁移矩阵和子种群中有效种群大小的最大似然估计,Proc。国家。美国科学院。科学。美国,98,4563-4568,(2001)·Zbl 0993.62096号
[3] 本尼茨,R.E。;尼科尔斯,J.D。;Lebreton,J.-D。;Pradel,R。;海因斯,J.E。;Kitchens,W.M.,《使用标记动物估算扩散概率和相关参数的方法》,(),3-17
[4] Bolnick,D.I。;Nosil,P.,《迁移负荷下种群的自然选择》,《进化》,612229-2243,(2007)
[5] 克洛伯特,J。;丹钦,E。;Dhondt,A.A。;Nichols,J.D.,Disersal,(2001),英国牛津大学
[6] 丹钦,E。;吉拉尔多,洛杉矶。;Cézilly,F.F.,《行为生态学:行为的进化视角》(2008),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7] Diffendorfer,J.E.,《源-库动力学和平衡扩散的测试模型》,Oikos,81,417-433,(1998)
[8] M.J.多纳休。;Holyoak,M。;Feng,C.,质量不同的栖息地斑块之间的扩散模式和动力学,美国自然科学院,162302-317,(2003)
[9] Fisher,R.A.,《某些多态性物种的优势进化》,《美国自然》,第64期,第385-406页,(1930年)
[10] Fretwell,S.D.公司。;Lucas,H.L.,《影响鸟类栖息地分布的领土行为和其他因素》,《生物学报》。,19, 16-36, (1970)
[11] 甘顿,S。;卡波维兹,Y。;Dubois,Y。;Michalakis,Y。;Olivieri,I.,集合种群模型中的局部适应和基因-基因协同进化,Proc。R.soc.伦敦。序列号。B、 2631003-1009(1996)
[12] Gavrilets,S。;Gibson,N.,《空间异质环境中的固定概率》,Popul。生态。,44, 51-58, (2002)
[13] Gomulkiewicz,R。;霍尔特,R.D。;Barfield,M.,《密度依赖和移民对黑坑环境中局部适应和生态位进化的影响》,Theor。人口。生物学,55283-296,(1999)·Zbl 0946.92016号
[14] 霍尔丹,J.B.S.,《自然和人工选择的数学理论》,第五部分:选择和变异,Proc。剑桥哲学。社会,23838-844,(1927)
[15] Hanski,I.,《元种群生态学》(1999),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
[16] 汉斯基,I。;O.Ovaskainen,《破碎景观的集合种群容量》,《自然》,404755-758,(2000)
[17] 霍尔辛格,K.E。;Weir,B.S.,《地理结构人群中的遗传学:定义、估计和解释F-ST》,《自然评论遗传学》。,10, 639-650, (2009)
[18] Holt,R.D.,《源-库环境中的适应性进化:密度依赖对生态位进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Oikos,75,182-192,(1996)
[19] 霍尔特,R.D。;Gaines,M.S.,《异质景观中的适应分析:基本生态位进化的含义》,Evol。生态。,6, 433-447, (1992)
[20] 霍尔特,R.D。;Gomulkiewicz,R.,移民如何影响当地的适应?《对一种常见范式的重新审视》,《美国自然》,149563-572,(1997)
[21] Karlin,S.,选择迁移结构的分类和保护多态性的条件,进化。生态。,14, 61-204, (1982)
[22] Kawecki,T.J.,《对边缘栖息地的适应:扩散率对大小效应等位基因命运的对比影响》,Proc。R.soc.伦敦。序列号。B、 2671315-1320(2000)
[23] Kawecki,T.J.,《对边缘栖息地的适应》,年度。经济复苏。埃维尔。系统。,39, 321-342, (2008)
[24] Kimura,M.,遗传学中随机过程的一些问题,Ann.数学。统计学家。,28, 882-901, (1957) ·Zbl 0085.14101号
[25] Kimura,M.,《关于群体中突变基因的固定概率》,遗传学,47713-719,(1962)
[26] Kimura,M.,《群体遗传学中的扩散模型》,J.appl。概率,1177-232,(1964)·兹伯利0134.38103
[27] Kimura,M.,选择性中性突变体在有限群体中通过随机频率漂移达到固定所需的时间长度,Genet。第15号决议、第131-133号决议(1970年)
[28] 木村,M。;Ohta,T.,当选择性优势随时间减少时,突变基因在有限人群中的固定概率,遗传学,65,525-534,(1970)
[29] 木村,M。;Weiss,G.H.,Stepping stone种群结构模型和遗传相关性随距离的降低,遗传学,49,561-576,(1964)
[30] 科尼格,W.D。;VanVuren,D。;Hooge,P.N.,《脊椎动物的可探测性、捕猎性和散布距离的分布》,Trends ecol。埃弗尔。,11, 514-517, (1996)
[31] Lee,E.T.,1992年。生存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第二版,纽约。;Lee,E.T.,1992年。生存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第2版,纽约。
[32] Leturque,H。;Rousset,F.,《分散、亲属竞争和空间异质种群中的理想自由分布》,Theor。人口。生物学,62169-180,(2002)·Zbl 1101.92307号
[33] McPeek,文学硕士。;霍尔特,R.D.,《时空变化环境中扩散的演变》,《美国自然》,第140期,第1010-1027页,(1992年)
[34] 摩根,A.D。;甘顿,S。;Buckling,A.,《移民对共同进化的寄主-寄主系统中局部适应的影响》,《自然》,437,253-256,(2005)
[35] Morris,D.W.,《关于扩散到下沉栖息地的进化稳定性》,《美国自然》,137907-911,(1991)
[36] 蒙斯特,V.J。;Baas,C。;Lexmond,P。;瓦尔登斯特罗姆,J。;Wallensten,A。;Fransson,T。;Rimmelzwaan,G.F.,野生候鸟中甲型流感病毒流行的空间、时间和物种变异,Plos pathog。,3, 630-638, (2007)
[37] Nagylaki,T.,地理结构人口的迁移极限,J.math。生物学,9,101-114,(1980)·Zbl 0427.92012号
[38] 内森·R。;佩里·G。;克罗宁,J.T。;斯特兰德,A.E。;Cain,M.L.,《远距离扩散估算方法》,Oikos,103,261-273,(2003)
[39] 佐治亚州巴特瓦。;Wahl,L.M.,裂解病毒的固定概率:附着裂解模型,遗传学,180,459-470,(2008)
[40] Peck,S.L.公司。;Ellner,S.P.公司。;Gould,F.,《不断变化的迁移和德姆规模以及转移平衡的可行性》,《进化》,54,324-327,(2000)
[41] Pulliam,H.R.,《来源、汇和人口调节》,《美国自然》,第132期,第652-661页,(1988年)
[42] Ronce,O。;Kirkpatrick,M.,《当源变成汇:异质栖息地中的迁移熔解》,《进化》,55,1520-1531,(2001)
[43] Tachida,H。;Iizuka,M.,空间变化环境中的固定概率,Genet。研究,58,243-251,(1991)
[44] 萨尔,P.H。;Burdon,J.J.,《集合种群背景下的寄主-寄主动力学:空间存在的生态和进化后果》,J.ecol。,85, 743-753, (1997)
[45] 特纳,体育。;Elena,S.F.,RNA病毒中宿主辐射的成本,遗传学,1561465-1470,(2000)
[46] Tyutyunov,Y。;Zhadanovskaya,E。;布尔盖,D。;Arditi,R.,《景观避难所延迟了欧洲玉米螟对bt-mize的抗性:一个进化动力学模型》,Theor。人口。生物学,74,138-146,(2008)·Zbl 1210.92059号
[47] Vuilleumier,S。;Perrin,N.,认知能力对集合种群连通性的影响,Oikos,113139-147,(2006)
[48] Vuilleumier,S。;Yearsley,J.M。;Perrin,N.,《集合种群中局部有益等位基因的固定》,遗传学,178467-475,(2008)
[49] 白色,G.C。;Garrott,R.A.,《野生动物无线电跟踪数据分析》,(1990年),纽约学术出版社
[50] Whitlock,M.C.,细分群体的固定概率和时间,遗传学,164767-779,(2003)
[51] M.C.惠特洛克。;Gomulkiewicz,R.,异质环境中的固定概率,遗传学,1711407-1417,(2005)
[52] M.C.惠特洛克。;McCauley,D.E.,基因流动和迁移的间接测量:F-ST不相等(1/(4 N m+1)),遗传,82,117-125,(1999)
[53] Wright,S.,《远距离隔离》,《遗传学》,第28期,第114-138页,(1943年)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