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飞行器纵向轨迹跟踪的一种新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 (英语) Zbl 07821106号

摘要:考虑到在外部扰动和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下,航天模型的精确模型信息并不总是可用的,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驱动的点到点迭代学习控制(PTPILC)方法,用于航天飞行器跟踪预定轨迹。首先,将航天飞行器的系统转化为离散形式,不留任何遗漏,通过输入输出数据反映原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然后,以二次形式提出跟踪误差的目标函数,以便于共轭梯度算法的应用,该算法发展了一种改进的数据驱动PTPILC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收敛性分析。此外,对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使该方法对不同的参数偏差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最后,通过不同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23 John Wiley&Sons有限公司。

MSC公司:

93B47码 迭代学习控制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ChaiR、TsourdosA、SavvarisA、ChaiS、XiaY、ChenP。审查空间/航天飞行器的先进制导和控制算法。航空科学计划。2021;122:1‐18. doi:10.1016/j.paeroci.2021.100696
[2] VisioliA,LegnaniG公司。工业SCARA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IEEE Trans Ind Electron公司。2002;49(1):224‐232.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41.982266
[3] ElawadyWM、LebdaSM、SarhanAM。不确定系统的优化模糊连续滑模控制器与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相结合。Optim Control应用方法。2020;41(3):980‐1000. doi:10.1002/oca.2580·Zbl 1467.93190号
[4] 钟敏,钟焕。用于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的滑模控制。IEEE Trans机器人自动。1999;15(3):578‐587.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70.768190
[5] 沈,夏Y,MaD,张杰。有限时间收敛的火星进入轨道跟踪自适应滑模控制。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19;29(5):1249‐1264. doi:10.1002/rnc.4433·Zbl 1410.93030号
[6] XuG、XiaY、ZhaiDH、CuiB。基于自适应滑模扰动观测器的外扰四旋翼漏斗轨迹跟踪控制。IET控制理论应用。2021;15(13):1778‐1788. doi:10.1049/cth2.12159
[7] FrazzoliE、DahlehMA、FeronE。基于Backstepping算法的自主直升机轨迹跟踪控制设计。2000年美国控制会议记录;2000:4102‐4107. doi:10.1109/ACC.2000.876993
[8] 佛罗伦萨,塞拉尼。非最小相位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的自适应受限轨迹跟踪。自动化。2012;48(7):1248‐1261. doi:10.1016/j.automatica.2012.04.006·Zbl 1246.93035号
[9] 刘华、赵伟、左智、钟毅。具有多个时变不确定性和时滞的四转子鲁棒控制。IEEE Trans Ind Electron公司。2017;64(2):1303‐1312. doi:10.1109/TIE.2016.2612618
[10] DongH、XiJ。具有轨迹跟踪模型的无人地面飞行器的模型预测纵向运动控制。IEEE Trans-Veh技术。2022;71(2):1397‐1410. doi:10.1109/TVT.2021.31314
[11] 曹锐、刘毅、玉屏。航天飞行器上升轨迹跟踪的鲁棒多模型预测控制。IEEE Trans-Aerosp电子系统。2022;58(2):1333‐1351. doi:10.1109/TAES.2021.3117058
[12] PuZ、TanX、FanG、YiJ。柔性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的不确定性分析和鲁棒轨迹线性化控制。《宇航员学报》。2014;101:16‐32. doi:10.1016/j.actaastro.2014.01.025
[13] ZoQ WangZ。高速大范围轨迹跟踪中的同步滞后动力学补偿:数据驱动的迭代控制。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22;33:1‐18. doi:10.1002/rnc.6435
[14] 玛丽·卡拉特。基于无模型PID‐SMC方法的机器人鲁棒轨迹跟踪控制。2018年《工程学报》;6(3):170‐188.
[15] EmamiSA、BanazadehA。存在内部和外部干扰时飞机的智能轨迹跟踪。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19;29(16):5820‐5844. doi:10.1002/rnc.4698·Zbl 1430.93059号
[16] DouL、SuX、ZhaoX、ZongQ、HeL。基于策略自适应动态规划的四电机鲁棒跟踪控制。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21;31(7):2509‐2525. doi:10.1002/rnc.5419·Zbl 1526.93174号
[17] 邱X、华C、陈杰、张磊、关X。机器人外骨骼轨迹跟踪系统的无模型自适应迭代滑模控制。国际系统科学杂志。2020;51(10):1782‐1797. doi:10.1080/00207721.2020.1778114·Zbl 1483.93300号
[18] UchiyamaM。通过试验形成机械臂的高速运动模式。Trans-Soc仪表控制工程1978;14(6):706‐712.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9746/sicetr1965.14.706
[19] WuB、WangD、PohEK。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高精度卫星姿态跟踪控制。制导控制动力学杂志。2015;38(3):528‐534. doi:10.2514/1.G000497
[20] 阿乔。导弹寻的制导设计中的迭代学习控制。国防技术。2017;13(5):360‐366. doi:10.1016/j.dt.2017.01.002
[21] YangR、GongY、LiuG‐P。通过ILC方案对离散时间系统重复过程设置进行鲁棒有限迭代跟踪。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21;32:1‐18. doi:10.1002/rnc.5782
[22] ShewchukJR。介绍无痛苦的共轭梯度法。卡内基·梅隆大学;1994
[23] MurilloOJ公司。高超音速吸气飞行器快速上升轨道优化方法[论文]。爱荷华州立大学;201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