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收入依赖性相对收入效应时的最优税收。 (英语) Zbl 1417.91374号

摘要:与新古典经济学中人们通常被描述为利己主义的观点不同,越来越多的社会研究强烈支持这样的观点,即个人不仅从自己的地位中获得效用,还从与他人的比较中获得效用。虽然先前的研究表明,相对收入效应对最佳所得税很重要,但大多数假设要么是对整个人口的同质相对收入效应,要么是仅根据一个人是否高于或低于其比较组而有所不同的相对收入效应。我们在具有更广泛形式异质性的最优所得税模型的背景下,研究相对收入效应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我们假设收入相关的相对收入效应,这符合实证的精神。模拟结果表明,当相对富裕的人比相对贫穷的人更关心他人的收入时,最优税制变得更进步。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果,因为它可以提供理论证据,增加累进性可以提高效率。

MSC公司:

91磅64 宏观经济理论(货币模型、税收模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佐治亚州阿克洛夫,《标签经济学应用于最佳收入税、福利计划和人力规划》,《美国经济评论》,68,8-19,(1978)
[2] 阿莱西纳,A;伊奇诺,A;Karabarbounis,L,《基于性别的税收和家庭家务分工》,《美国经济与经济政策杂志》,3,1-40,(2011)·doi:10.1257/pol.3.2.1
[3] Alpizar,F;卡尔森,F;Johansson Stenman,O,我们对绝对收入和相对消费有多在意?,《经济行为器官杂志》,56,405-21,(2005)·doi:10.1016/j.jebo.2002.10.07
[4] 阿伦森,T;Johansson Stenman,O,《当琼斯夫妇的消费受到伤害时:最优公共物品供给和非线性所得税》,《公共经济学杂志》,92,986-97,(2008)·doi:10.1016/j.jpubeco.2007.12.007
[5] 阿伦森,T;Johansson-Stenman,O,《OLG模型中的位置关注:最优劳动和资本所得税》,《国际经济评论》,51,1071-1095,(2010)·文件编号:10.1111/j.1468-2354.2010.00611.x
[6] 阿伦森,T;Johansson Stenman,O,《显眼的休闲:当相对消费和相对休闲都重要时的最佳所得税》,《Scand J Econ》,115,155-175,(2013)·Zbl 1397.91423号 ·文件编号:10.1111/j.1467-9442.2012.01738.x
[7] 阿伦森,T;Johansson Stenman,O,《重新审视Veblen的休闲阶层理论:最优所得税的含义》,Soc Choice Welf,41,551-578,(2013)·Zbl 1288.91144号 ·doi:10.1007/s00355-012-0701-3
[8] 阿伦森,T;Johansson Stenman,O,《跟上琼斯家族、史密斯家族和塔纳卡斯家族:国际税收协调和社会比较》,《公共经济学杂志》,131,71-86,(2015)·doi:10.1016/j.jpubeco.2015.08.004
[9] 博斯,D;Tillmann,G,《令人羡慕的税收理论原理及其在德国对富人附加费中的应用》,公共财政财政出版社,40,35-63,(1985)
[10] 博斯金,MJ;Sheshinski,E,《当个人福利取决于相对收入时的最优再分配税收》,《夸特经济杂志》,92,589-601,(1978)·Zbl 0397.90011号 ·doi:10.2307/1883177
[11] CJ博伊斯;布朗,GDA;摩尔,南卡罗来纳州,《金钱与幸福:收入而非收入的等级影响生活满意度》,《心理科学》,21,471-75,(2010)·doi:10.1177/095679767610362671
[12] 克拉克,AE;奥斯瓦尔德,AJ,《满意度和比较收入》,《公共经济学杂志》,61359-81,(1996)·doi:10.1016/0047-2727(95)01564-7
[13] 科莱特,WJ;海牙,DC,《互补性与过度税收负担》,Rev Econ Stud,21,21-30,(1953)·doi:10.2307/2296257
[14] Diamond,PA,《最优所得税:最优边际税率U型模式的示例》,《美国经济评论》,88,83-95,(1998)
[15] Duesenberry James Stemble(1949)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哈佛大学出版社,剑桥
[16] Easterlin,RA,《提高所有人的收入会增加所有人的幸福感》,J Econ Behav Organ,27,35-47,(1995)·doi:10.1016/0167-2681(95)00003-B
[17] Easterlin,RA,《收入与幸福:走向统一理论》,《经济学杂志》,第111期,第465-84页,(2001年)·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1/1468-0297.00646
[18] Ferrer-i-Carbonell,A,《收入与幸福:比较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公共经济学杂志》,89997-1019,(2005)·doi:10.1016/j.jpubeco.2004.06.003
[19] Fischbacher U、Schudy S、Teyssier S(2013)公共产品回报异质性的异质性反应。Soc选择范围:1-23·Zbl 1302.91052号
[20] Frank,RH,公共政策应该对位置外部性做出回应吗?,《公共经济学杂志》,92,1777-86,(2008)·doi:10.1016/j.jpubeco.2008.03.001
[21] 爱尔兰,新泽西州,《寻求状态,所得税和效率》,《公共经济学杂志》,70,99-113,(1998)·doi:10.1016/S0047-2727(98)00062-0
[22] 爱尔兰,新泽西州,存在地位效应的最佳所得税,公共经济学杂志,81,193-212,(2001)·doi:10.1016/S0047-2727(00)00108-0
[23] 约翰·斯坦曼,O;卡尔森,F;Daruvala,D,《衡量未来祖父母对平等和相对地位的偏好》,《经济学杂志》,第112期,第362-83页,(2002年)·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1/1468-0297.00040
[24] 坎布尔,R;Tuomala,M,《相对论、不平等与最优非线性所得税》,《国际经济评论》,第54期,第1199-1217页,(2013年)·Zbl 1420.91336号 ·doi:10.1111/iere.12033
[25] Luttmer,EFP,Neighbors as negatives:relative incomes and wellability,Quart J Econ,120,963-1002,(2005年)
[26] 曼昆,NG;Weinzierl,M,《对身高的最优征税——功利主义收入再分配的案例研究》,《美国经济与经济政策杂志》,2155-76,(2010)·doi:10.1257/pol.2.155
[27] 曼昆,NG;韦恩齐尔,M;Yagan,D,《理论与实践中的最优税收》,《经济展望杂志》,第23期,第147-74页,(2009年)·doi:10.1257/jep.23.4.147
[28] Mankiw NG,Weinzierl M,Yagan D(2009)模拟文件。最优税收理论实践。http://www.aeaweb.org/jep/app/2304_Mankiw_Weinzierl_Yagan_appendix.pdf。2018年2月9日访问
[29] Mayraz Guy、Wagner Gert G、Schupp Jürgen(2009)《生活满意度和相对收入:认知和证据》。IZA讨论论文4390,劳工研究所(IZA)
[30] McBride,M,相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横截面影响,《经济行为器官杂志》,45,251-78,(2001)·doi:10.1016/S0167-2681(01)00145-7
[31] Mccormick,K,Duesenberry and veblen-重新审视示范效应,《经济问题杂志》,第17期,第1125-29页,(1983)·doi:10.1080/00213624.1983.11504194
[32] Mirrlees,JA,《最优所得税理论探索》,《经济研究》,第38期,第175-208页,(1971年)·Zbl 0222.90028号 ·doi:10.2307/2296779
[33] 奈姆扎达,A;Sacco,P;Sodini,M,作为OLG模型动态复杂性来源的财富敏感位置竞争,非线性分析真实世界应用,14,1-13,(2013)·Zbl 1254.91430号 ·doi:10.1016/j.nonrwa.2012.04.07
[34] 奥斯瓦尔德,AJ,利他主义,嫉妒与最优非线性税收理论,公共经济学杂志,2077-87,(1983)·doi:10.1016/0047-2727(83)90021-X
[35] Peng,L,《估算英国的收入相关相对收入影响》,《社会指标研究》,133,527-542,(2017)·doi:10.1007/s11205-016-1385-3
[36] 萨德卡,E,《收入分配、激励效应和最优所得税》,《经济研究评论》,第43期,第261-67页,(1976年)·Zbl 0366.90011号 ·doi:10.2307/2297322
[37] Saez,E,《利用弹性得出最佳所得税税率》,Rev Econ Stud,68,205-29,(2001)·Zbl 0976.91052号 ·doi:10.1111/1467-937X.00166
[38] Seade,JK,《最优税制的形成》,《公共经济学杂志》,第7期,第203-35页,(1977年)·doi:10.1016/0047-2727(77)90046-9
[39] 索尼克,SJ;海门威,D,越多越好?位置关注点调查,《经济行为器官杂志》,37,373-83,(1998)·doi:10.1016/S0167-2681(98)00089-4
[40] 索尼克,SJ;Hemenway,D,某些领域的位置关注是否比其他领域更强烈?,《美国经济评论》,95,147-51,(2005)·doi:10.1257/000282805774669925
[41] Tran,A型;Zeckhauser,R,《排名作为一种内在激励:来自实地实验的证据》,《公共经济学杂志》,96,645-50,(2012)·doi:10.1016/j.jpubeco.2012.05.004
[42] Tuomala Matti(1990)《最佳所得税和再分配》。牛津大学出版社
[43] 特维斯基,A;格里芬,D;斯特拉克,F(编辑);阿盖尔,M(编辑);施瓦茨,N(编辑),《幸福判断中的捐赠与对比》,第21期,第101-118页,(1991年),牛津
[44] Veblen T(1899)[1934]休闲阶级理论。纽约兰登书屋现代图书馆
[45] Weinzierl,M,《年龄依赖性税收的惊人力量》,《Rev Econ Stud》,第78期,第1490-518页,(2011年)·Zbl 1274.91326号 ·doi:10.1093/restud/rdr00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