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Gettier问题的逻辑不可解性。 (英语) Zbl 1062.03503号

摘要:命题、可谬误知识的三方解释,作为正当的真信念,只有当它能够解决盖蒂尔问题时,才能变得足够。然而,只有当成功协调资源(至少是真理和正当性)的问题是必要的和足够的,以提供能够解决的命题、易犯错误的知识时,后者才能得到解决。本文通过证明协调问题与“协调攻击”问题等价,证明了协调问题是不可解的,而“协调攻击问题”在认知逻辑中是不可解决的。由此可知,正如盖蒂尔类型反例所证明的那样,三方叙述不仅是目前的不足,而且在原则上显然是不可修复的,因此,改进它的努力永远不会成功。

MSC公司:

03A05号 逻辑和基础的哲学和批判性方面
03B42号 知识和信念的逻辑(包括信念变化)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阿尔斯通,W.:1986,“认识圈”,《哲学与现象学研究》47,1-30。
[2] Apel,K.O.:1975,“从语言的先验语用学角度看哲学基础的问题”,《人与世界》8,239-275·doi:10.1007/BF01255646
[3] Chisholm,R.M.:1989年,《知识理论》,第三版,普伦蒂斯·霍尔,恩格伍德悬崖。
[4] Crisp,T.M.:2000,《盖蒂尔和普兰廷加的认股权证修订账目》,分析60(265),42-50·doi:10.1093/analys/60.1.42
[5] Dancy,J.:1985年,《当代认识论导论》,牛津布莱克威尔出版社。
[6] Dancy,J.和E.Sosa(编辑):1992年,《认识论指南》,布莱克威尔参考,牛津。
[7] 埃弗里特,N.和A.费舍尔:1995年,《现代认识论:新导论》,麦格劳-希尔出版社,纽约,伦敦。
[8] Fagin,R.、J.Y.Halpern、Y.Moses和M.Y.Vardi:1995,《知识推理》,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马萨诸塞州剑桥,伦敦·Zbl 0839.68095号
[9] Floridi,L.:1996年,《怀疑论与认识论基础:形而上学谬误研究》,布瑞尔,莱顿。
[10] Gettier,E.:1963年,“正当的真实信仰是知识吗?”,分析23121-123·doi:10.1093/analys/23.6.121
[11] Goldman,A.:1967,“认识的因果理论”,《哲学杂志》64(12),355-372·doi:10.2307/2024268
[12] 格雷,J.N。;Bayer,R.(编辑);Graham,R.(编辑);Seegmuller,G.(编辑),《数据库操作系统注释》,393-481(1978),柏林·Zbl 0375.68002号 ·doi:10.1007/3-540-08755-99
[13] Greco,J.和E.Sosa(编辑):1999年,《布莱克威尔认识论指南》,布莱克威尔出版社,牛津。
[14] Griffiths,A.P.(编辑):1967年,《知识与信仰》,牛津大学出版社,伦敦。
[15] Halpern,J.和B.Tuttle:1993年,《知识、概率和对手》,计算机协会期刊40,917-962·Zbl 0783.68120号 ·doi:10.1145/153724.153770
[16] 哈尔彭,J.Y。;Gabbay,D.(编辑);Hogger,C.J.(编辑);Robinson,J.A.(编辑),《关于知识的推理:调查》,1-34(1995),牛津
[17] Halpern,J.Y.和Y.Moses:1990,“分布式环境中的知识和常识”,《计算机协会期刊》37(3),549-587·Zbl 0699.68115号 ·doi:10.1145/79147.79161
[18] Hetherington,S.C.:1996,《知识困惑:认识论导论》,Westview出版社,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牛津。
[19] Kirkham,R.L.1984,“盖蒂尔问题是基于错误吗?”,思维93,501-513·doi:10.1093/mind/XCIII.372.501
[20] Lenzen,W.:1978年,《认识逻辑的最新研究》,阿姆斯特丹北霍兰德·Zbl 0397.0302号
[21] Morris,S.和H.S.Shin:1997,“近似常识和协同:博弈论的最新经验教训”,《逻辑、语言和信息杂志》6171-190·Zbl 0877.68105号 ·doi:10.1023/A:1008270519000
[22] 诺齐克,R:1981,《哲学解释》,哈佛大学出版社,马萨诸塞州剑桥。
[23] Pappas,G.S.(编辑):1979年,《辩护与知识:认识论新研究》,荷兰多德雷赫特莱德尔;波士顿。
[24] Pappas,G.S.和M.Swain(编辑):1978年,《关于知识和正当性的论文》,康奈尔大学出版社,伦敦伊萨卡。
[25] Pease,M.、R.Shostak和L.Lamport:1980年,《在存在故障的情况下达成协议》,计算机协会杂志27(2),228-234·Zbl 0434.68031号 ·doi:10.1145/322186.322188
[26] 普兰廷加,A.:1993a,《认股权证:当前的争论》,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牛津。 ·doi:10.1093/0195078624.001.0001
[27] 普兰廷加,A.:1993b,《保证与正当功能》,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 ·doi:10.1093/0195078640.001.0001
[28] Pust,J.:2000,《认股权证与分析》,《分析》60(265),51-57·doi:10.1093/analys/60.1.51
[29] Roth,M.D.和L.Galis(编辑):1970年,《了解:知识分析中的论文》,纽约兰登书屋。
[30] Schreiber,D.S.G.:1987,“盖蒂示例的非法性”,元哲学18,49-54·doi:10.1111/j.1467-9973.1987.tb00186.x
[31] Shope,R.K.:1983年,《知识分析:十年研究》,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
[32] Steup,M.:1996,《当代认识论导论》,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Zbl 0898.93001号
[33] Steup,M.:2001,“知识分析”,斯坦福知识百科全书,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knowledge-analysis/。 ·Zbl 1398.03038号
[34] Wooldridge,M.J.:2002,《多智能体系统简介》,J.Wiley,Chichester。
[35] Zagzebski,L.:1994,“盖蒂尔问题的不可回避性”,《哲学季刊》44(174),65-73·doi:10.2307/22214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