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函数结果概要。 (英语) 兹比尔1294.93071

摘要:比较函数的使用已成为系统和控制理论中的标准,特别是用于研究稳定性特性。这些函数的使用通常允许对稳定性属性进行优雅简洁的陈述,如渐近稳定性和状态稳定性及其几个变体的输入。此外,在过去20年中,已经发展了几个涉及这些比较函数的不等式,简化了它们的操作,以证明更重要的结果。这些不等式中有许多出现在证明的正文或各种论文的附录中。我们的目标是在一个地方收集这些不平等现象。

理学硕士:

93D20型 控制理论中的渐近稳定性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lbertini F,Sontag ED(1999)渐近可控时变系统的连续控制Lyapunov函数。国际J控制72:1630-1641·Zbl 0949.93035号 ·doi:10.1080/002071799219977
[2] Angeli D、Ingalls B、Sontag ED、Wang Y(2004)《输入-输出分离原则和积分输入-状态稳定性》。SIAM J控制优化43(1):256-276·Zbl 1101.93070号 ·doi:10.1137/S0363012902419047
[3] Angeli D、Sontag ED、Wang Y(2000)《积分输入-状态稳定性的表征》。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45(6):1082-1097·Zbl 0979.93106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863594
[4] Barbashin EA,Krasovskii NN(1952)《关于大范围运动稳定性》,Dokl Acad Nauk 86:453-456·Zbl 0047.33001号
[5] Clarke FH,Ledyaev YS,Stern RJ(1998)渐近稳定性与光滑Lyapunov函数。J Differ Equ杂志149:69-114·Zbl 0907.34013号 ·doi:10.1006/jdeq.1998.3476
[6] Dashkovskiy SN,Rüffer BS,Wirth FR(2008)一般Lyapunov ISS小增益定理在网络中的应用。摘自:第47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记录,墨西哥坎昆,第25-30页·Zbl 1393.93058号
[7] Dower PM,Kellett CM(2008)非线性L}_2L2-gain逼近的动态规划方法。摘自:第47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记录,墨西哥坎昆,第1-6页·Zbl 0949.93035号
[8] Geiselhart R,Wirth F(2013)《关于保证小收益条件的最大收益》(已提交)·兹比尔1336.93122
[9] Grüne L(2002)动力系统在扰动和离散化下的渐近行为。数学课堂笔记。柏林施普林格·兹比尔0991.37001
[10] Grüne L(2002)输入-状态动态稳定性及其Lyapunov函数表征。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47(9):1499-1504·Zbl 1364.93567号 ·doi:10.1109/TAC.2002.802761
[11] 哈恩·W(1959)《理论与直接方法》(Theory und Anwendung der directen Methode von Ljapunov)。Ergebnisse der Mathematik和ihrer Grenzgebiete。斯普林格,1963年。英语翻译:利亚普诺夫直接法的理论与应用·Zbl 1364.93567号
[12] Hahn W(1967)运动稳定性。柏林施普林格·Zbl 0189.38503号
[13] Hardy G,Littlewood JE,Polya G(1989)不等式,第2版。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1238.93087号
[14] Ito H(2012)iISS系统网络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必要条件。数学控制信号系统24:55-74·Zbl 1238.93087号 ·doi:10.1007/s00498-012-0077-z
[15] Ito H,Jiang Z-P,Dashkovskiy SN,Rüffer BS(2013)iISS系统网络的鲁棒稳定性:和型Lyapunov函数的构造。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58(5):1192-1207·Zbl 1369.93461号
[16] Jiang Z-P,Mareels IMY(1997)具有动态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级联系统的小增益控制方法。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42(3):292-308·Zbl 0869.93004号
[17] Jiang Z-P,Teel AR,Praly L(1994)ISS系统和应用的Small-gain定理。数学控制信号系统7(2):95-120·Zbl 0836.93054号 ·doi:10.1007/BF01211469
[18] Kellett CM,Teel AR(2004)离散时间渐近可控性意味着光滑控制-Lyapunov函数。系统控制快报52(5):349-359·Zbl 1157.93469号 ·doi:10.1016/j.sysconle.2004.02.011
[19] Kellett CM,Teel AR(2004)弱逆Lyapunov定理和控制Lyapunow函数。SIAM J控制优化42(6):1934-1959·Zbl 1151.34307号 ·doi:10.1137/S0363012901398186
[20] KrstićM,Li Z-H(1998)输入-状态稳定非线性控制器的逆最优设计。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43(3):336-350·Zbl 0910.93064号
[21] Lakshmikantham V,Leela S,Martynyuk AA(1989)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Marcel Dekker,纽约·Zbl 0676.34003号
[22] Lin Y,Sontag ED,Wang Y(1996)鲁棒稳定性的光滑逆Lyapunov定理。SIAM J控制优化34(1):124-160·兹比尔0856.93070 ·doi:10.1137/S0363012993259981
[23] Logemann H,Sarkans E(2012)离散时间Lur’E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收录:网络与系统数学理论论文集·Zbl 1349.93351号
[24] Lyapunov AM(1892)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Math Soc Kharkov(俄语)。(英语翻译.国际J Control 55:531-773(1992))
[25] Massera JL(1949)《论利亚波诺夫的稳定条件》。Ann数学50:705-721·Zbl 0038.25003号 ·doi:10.2307/1969558
[26] Massera JL(1956)对稳定性理论的贡献。数学年鉴64:182-206。(勘误表.数学年鉴,68:2021958)·Zbl 0070.31003号
[27] Moisseiev N(1937年),《稳定》(Stabilitätswahrscheinlichkeitsrechnung)。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数学课42:513-537·Zbl 0016.23501号 ·doi:10.1007/BF01160092
[28] Müller M(1926)将其称为“格沃赫尼琴差异理论的基本理论”。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数学杂志26:619-645·doi:10.1007/BF01475477
[29] Praly L,Jiang Z-P(1993)具有ISS逆动力学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系统控制Lett 21(1):19-34·Zbl 0784.93088号
[30] Praly L,Wang Y(1996)不考虑匹配的未建模动力学和输入-状态稳定性的等效定义的稳定性。数学控制信号系统9:1-33·Zbl 0869.93040号 ·doi:10.1007/BF01211516
[31] Riesz F,Nagy B Sz(1955),功能分析。弗雷德里克·昂加出版公司,纽约,多佛出版公司出版,1990年·Zbl 0070.10902号
[32] Rouche N,Habets P,Laloy M(1977)《利亚普诺夫直接法稳定性理论》。柏林施普林格·Zbl 0364.34022号
[33] Rüffer BS(2007)单音动力系统、图和大规模互联系统的稳定性。不来梅大学博士论文·Zbl 0979.93106号
[34] Sánchez DA(1968)常微分方程和稳定性理论。W.H,Freeman and Company,旧金山·Zbl 0179.12502号
[35] Sontag ED(1989)平滑稳定化意味着互质分解。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34(4):435-443·Zbl 0682.93045号
[36] Sontag ED(1998)关于ISS整体变体的评论。系统控制Lett 34(1-2):93-100·Zbl 0902.93062号 ·doi:10.1016/S0167-6911(98)00003-6
[37] Sontag ED,Wang Y(2000)输入-输出稳定性的Lyapunov刻画。SIAM J控制优化39(1):226-249·兹伯利0968.93076 ·doi:10.1137/S0363012999350213
[38] Teel A,Praly L(1995)通过部分状态和输出反馈实现半全局稳定的工具。SIAM J控制优化33(5):1443-1488·Zbl 0843.93057号
[39] Teel AR(1996)用于分析饱和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小增益定理。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41(9):1256-1270·Zbl 0863.93073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536496
[40] Teel AR(1998)Razumikhin型定理和ISS非线性小增益定理之间的联系。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43(7):960-964·Zbl 0952.93121号 ·doi:10.1109/9.701099
[41] Vidyasagar M(1978)非线性系统分析。普伦蒂斯·霍尔,恩格尔伍德悬崖·Zbl 0407.93037号
[42] Vidyasagar M(1993)非线性系统分析,第2版。普伦蒂斯·霍尔,恩格尔伍德悬崖·Zbl 0900.93132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