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误差动力学钝化的非线性观测器设计。 (英语) Zbl 1103.93313号

摘要:通过对误差动力学的钝化,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状态观测器(全局、全阶、渐近观测器)的设计方案。为了考虑观测器问题的误差动力学的无源性,我们将概念输入和输出放在广义误差动力学上,广义误差动力学也包括被控对象,并将无源性的严格性推广到估计误差为零的集合。然后,对误差动态进行输出反馈钝化,从而构造状态观测器。研究还表明,非线性观测器通常容易受到测量扰动的影响,即即使是任意小的测量扰动也会导致误差状态的放大。然而,由于误差动力学的无源性,所提出的非线性注入增益可以很容易地修改,使观测器对测量扰动具有鲁棒性。

MSC公司:

93个B07 可观察性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93亿B51 设计技术(稳健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rcak,M。;Kokotovic,P.,基于观测器的斜率受限非线性系统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46,7,1146-1150(2001)·Zbl 1014.93033号
[2] Banaszuk,A.和Sluis,W.M.(1997)。具有近似线性误差动力学的非线性观测器。美国控制会议记录; Banaszuk,A.和Sluis,W.M.(1997)。具有近似线性误差动力学的非线性观测器。美国控制会议记录
[3] 贝桑松,G。;Hammouri,H.,《关于非均匀可观测系统的均匀观测》,《系统与控制快报》,29,9-19(1996)·Zbl 0866.93013号
[4] Bestle,D。;Zeitz,M.,非线性时变系统的规范形式观测器,国际控制杂志,38,419-431(1983)·Zbl 0521.93012
[5] 伯恩斯,C.I。;Isidori,A。;Willems,J.C.,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的无源性、反馈等价性和全局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36,11,1228-1240(1991)·Zbl 0758.93007号
[6] Byun,J.、Shim,H.和Seo,J.H.(2000)。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传递。美国控制会议记录; Byun,J.、Shim,H.和Seo,J.H.(2000)。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传递。美国控制会议记录
[7] Dawson,D.M。;曲,Z。;Carroll,J.C.,《非线性不确定动态系统的状态观测和输出反馈问题》,《系统与控制快报》,1992年第18期,第217-222页·Zbl 0752.93021号
[8] Freeman,R.A.和Kokotovic,P.V.(1993)。非线性系统对状态测量扰动的全局鲁棒性。决定和控制会议记录; Freeman,R.A.和Kokotovic,P.V.(1993)。非线性系统对状态测量扰动的全局鲁棒性。决策和控制会议记录
[9] Gauthier,J.P。;哈穆里,H。;Othman,S.,非线性系统的简单观测器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IEEE自动控制汇刊,37,6875-880(1992)·Zbl 0775.93020号
[10] 侯,M。;Pugh,A.C.,非线性多输出系统的线性误差动态观测器,《系统与控制快报》,37,1-9(1999)·Zbl 0917.93010号
[11] 姜振平。;Hill,D.J.,不确定非线性系统通过输出反馈的无源性和干扰衰减,IEEE自动控制汇刊,43,7,992-997(1998)·Zbl 0952.93052号
[12] Keller,H.,通过转换为广义观测器规范形式的非线性观测器设计,国际控制杂志,46,6,1915-1930(1987)·Zbl 0634.93012号
[13] Krener,A.J。;Isidori,A.,通过输出注入和非线性观测器进行线性化,《系统与控制快报》,347-52(1983)·Zbl 0524.93030号
[14] Lin,Y。;Sontag,E.D。;Wang,Y.,鲁棒稳定性的光滑逆Lyapunov定理,SIAM控制优化杂志,34,1,124-160(1996)·Zbl 0856.93070号
[15] Praly,L.(2001)。关于具有状态无关误差Lyapunov函数的观测器。第五届IFAC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研讨会论文集NOLCOS公司; Praly,L.(2001)。关于具有状态无关误差Lyapunov函数的观测器。第五届IFAC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研讨会论文集NOLCOS公司
[16] 塞普尔赫里,R。;扬科维奇,M。;Kokotovic,P.V.,《构造非线性控制》(1997),施普林格出版社:柏林施普林格·兹比尔1067.93500
[17] Shi,G.和Saberi,A.(2002年)。具有饱和线性控制律的双积分器的输入-状态稳定性。美国控制会议记录; Shi,G.和Saberi,A.(2002年)。具有饱和线性控制律的双积分器的输入-状态稳定性。美国控制会议记录
[18] Shim,H.和Seo,J.H.(2000年)。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无源性框架。美国控制会议记录; Shim,H.和Seo,J.H.(2000)。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无源性框架。美国控制会议记录
[19] 垫片H。;Seo,J.H.,超越均匀可观察性的递归观测器设计,IEEE自动控制汇刊,48,2294-298(2003)·Zbl 1364.93099号
[20] 垫片H。;儿子Y.I。;Seo,J.H.,多输出非线性系统的半全局观测器,《系统与控制快报》,42,233-244(2001)·Zbl 0985.93006号
[21] Sontag,E.D.,“平滑稳定化意味着互质分解”,IEEE自动控制学报,34435-443(1989)·兹伯利0682.93045
[22] Sontag,E.D。;Wang,Y.,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到状态稳定性和可检测性,《系统与控制快报》,29279-290(1997)·Zbl 0901.93062号
[23] Tsinias,J.,《非线性系统的观测者设计》,《系统与控制快报》,13,135-142(1989)·Zbl 0684.93006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