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模型中最优分配的高效计算算法。 (英语) Zbl 1277.62189号

小结:我们在一个实验中讨论了使用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时的最优分配问题。文献中讨论了一类求解D-最优性的乘法算法的单调收敛性。我们用一个简单的计算算法给出了D-准则单调收敛的另一种证明,并进一步证明了它收敛于D-最优性。我们还讨论了a准则单调收敛的一个算法和一个猜想。蒙特卡罗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靠性、效率和实用性。

MSC公司:

62克05 最佳统计设计
62J99型 线性推断、回归
65二氧化碳 蒙特卡罗方法
62号05 可靠性和寿命测试
65C60个 统计中的计算问题(MSC2010)

软件:

R(右)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Elfving,G.,线性回归理论中的最优分配,《数学统计年鉴》,23,255-262(1952)·Zbl 0047.13403号
[2] 费多罗夫,V.V.,《最佳实验理论》(1972),学术出版社:纽约学术出版社
[3] Silvey,S.D.,《优化设计》(1980),查普曼和霍尔:查普曼与霍尔纽约·Zbl 0468.62070号
[4] 盒子,G.E.P。;Draper,N.R.,《经验模型构建和响应面》(1987),John Wiley&Sons:John Willey&Sons纽约·Zbl 0614.62104号
[5] 阿特金森。;Donev,A.N.,《最佳实验设计》(1992),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兹比尔0829.62070
[6] Liski,E.P。;新泽西州曼达尔。;沙阿·K·R。;Sinha,B.K.,《优化设计主题》(2002),施普林格出版社:纽约施普林格·Zbl 0985.62057号
[7] Seber,G.A.F。;Wild,C.J.,《非线性回归》(2003),John Wiley&Sons:John Willey&Sons Hoboken,New Jersey·Zbl 0721.62062号
[8] 奥布莱恩,T.E。;Funk,G.M.,《回归模型优化设计简介》,《美国统计学家》,第57期,第265-267页(2003年)
[9] Wynn,H.P.,《(D)最优实验设计的序列生成》,《数学统计年鉴》,第14期,1655-1664页(1970年)·Zbl 0224.62038号
[10] Mitchell,T.J.,构建\(D)-最优实验设计的算法,Technometrics,16203-210(1974)·Zbl 0297.62055号
[11] 库克·R·D。;Nachtsheim,C.J.,《构建精确(D)最优设计的算法比较》,《技术计量学》,22,315-324(1980)·Zbl 0459.62061号
[12] Atwood,C.L.,《收敛于(D)最优实验设计的序列》,《数理统计年鉴》,1342-352(1973)·Zbl 0263.62047号
[13] Silvey,S.D。;Titterington,D.M.,优化设计理论的几何方法,生物统计学,60,21-32(1973)·Zbl 0252.62045号
[14] Wu,C.-F.,生成非奇异最优设计的一些迭代过程,《统计学中的通信》,第14期,1399-1412页(1978年)·Zbl 0399.62076号
[15] Meyer,R.K。;Nachtsheim,C.J.,构建精确优化实验设计的坐标交换算法,技术计量学,37,60-69(1995)·Zbl 0825.62652号
[16] 范登伯格,L。;博伊德,S。;Wu,S.-P.,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下的行列式最大化,SIAM矩阵分析与应用杂志,19499-533(1998)·Zbl 0959.90039号
[17] 托斯尼,B。;Mandal,S.,构建优化分布的两类乘法算法,计算统计与数据分析,511591-1601(2006)·Zbl 1157.62330号
[18] 哈曼,R。;Pronzato,L.,《关于删除(D)-优化设计算法中非最优支持点的改进》,《统计学与概率快报》,77,90-94(2007)·Zbl 1106.62080号
[19] 德特,H。;佩佩利舍夫,A。;Zhigljavsky,A.,计算优化设计乘法算法中的更新规则的改进,计算统计学和数据分析,53112-320(2008)·Zbl 1231.62141号
[20] 托斯尼,B。;Martin-Martin,R.,计算最优设计的乘法算法,《统计规划与推断杂志》,1393947-3961(2007)·Zbl 1190.62138号
[21] Silvey,S.D。;Titterington,D.M。;Torsney,B.,有限设计空间上的优化设计算法,《统计学中的通信——理论和方法》,第14期,1379-1389页(1978年)·Zbl 0389.62061号
[22] Yu,Y.,计算最优设计的通用算法的单调收敛性,统计年鉴,381593-1606(2010)·Zbl 1189.62125号
[23] Qu,A。;Lindsay,B。;Li,B.,使用二次推理函数改进广义估计方程,Biometrika,87,823-836(2000)·Zbl 1028.62045号
[24] 库恩,H.W。;Tucker,A.W.,第二届伯克利研讨会论文集非线性规划,481-492(1951),加州大学出版社:加州大学出版社伯克利分校
[25] 基弗,J。;Wolfowitz,J.,《两个极值问题的等价性》,《加拿大数学杂志》,第12期,第363-366页(1960年)·Zbl 0093.15602号
[27] Kullback,S.,《区分信息变异项的下限》,IEEE信息理论汇刊,第13期,第126-127页(1967年)
[28] Csiszar,I.,概率分布差异和间接观测的信息型度量,匈牙利科学研究所,2299-318(1967)·Zbl 0157.25802号
[29] Kemperman,J.H.B.,《关于最佳信息传输速率》(概率与信息理论(1969),施普林格-弗拉格出版社: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第126-169页·Zbl 0287.94021号
[30] Anderson,T.W.,《多元统计分析导论》(2003),威利出版社:威利纽约·Zbl 1039.62044号
[31] 施,N.-Z。;姜浩,方差未知的等渗正态均值的最大似然估计,多元分析杂志,64,183-196(1998)·Zbl 0895.62057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