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食者行为策略对捕食者-食饵系统动力学的影响。 (英文) Zbl 1291.92095号

摘要:提出了一个包含个体行为的捕食-被捕食模型,其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一个具有自限制猎物的经典Lotka-Volterra模型描述;食肉动物在相遇时,可以使用剪纸鸟的行为策略与猎物争执。捕食者行为的变化由复制因子方程描述,这是一个快速时间尺度下的博弈动力学模型,而捕食者-食饵相互作用被假定在相对缓慢的时间尺度下进行。采用聚合方法将两个时间尺度合并为一个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捕食者-食饵相互作用系统的稳定状态下,捕食者采取三种策略的概率相等。捕食者种群采取的多样化策略有利于捕食者种群本身的生存,更重要的是,它还保持了捕食者-食饵系统的稳定性。显然,捕食者的即时竞争行为可以提高捕食者种群的密度,并使猎物保持在较低的密度。然而,巨大的战斗成本不仅会导致捕食者的密度降低,而且会导致捕食物的数量增加,这甚至可能导致捕食者种群的灭绝。

MSC公司:

92D25型 人口动态(一般)
37N25号 生物学中的动力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T.C.Gard,“随机生态系统模型中的聚集”,《生态建模》,第44卷,第1-2期,第153-164页,1988年。
[2] R.Bravo de la Parra、P.Auger和E.Snchez,“离散模型中的聚集方法”,《生物系统杂志》,第3卷,第603-6121995页·doi:10.1142/S0218339095000551
[3] Y.Iwasa、V.Andreasen和S.Levin,“模型生态系统中的聚集。I.完美聚集”,《生态建模》,第37卷,第3-4期,第287-302页,1987年·Zbl 0659.92023号
[4] Y.Iwasa、S.A.Levin和V.Andreasen,“模型生态系统中的聚集。II.近似聚集”,《医学与生物学应用数学杂志》,第6卷,第1期,第1-23页,1989年·Zbl 0659.92023号
[5] P.Auger和R.Bravo de la Parra,“种群动力学中变量的聚集方法”,Comptes Rendus 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第323卷,第8期,第665-674页,2000年·doi:10.1016/S0764-4469(00)00182-7
[6] P.Auger、R.Bravo de la Parra、S.Morand和E.Sánchez,“使用鹰和鸽子战术的捕食者-食饵模型”,《数学生物科学》,第177-178卷,第185-200页,2002年·兹比尔0999.92034 ·doi:10.1016/S0025-5564(01)00112-2
[7] J.M.Smith和G.R.Price,“动物冲突的逻辑”,《自然》,第246卷,第5427号,第15-18页,1973年·兹比尔1369.92134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38/246015a0
[8] A.J.Lotka,“从质量作用定律导出的无阻尼振荡”,《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第42卷,第8期,第1595-15981920页。
[9] V.Volterra,“物种animali conventi的变化e flutuazioni del numero d'individui”,《国家林西学院备忘录》,第2卷,第31-113页,1926年。
[10] C.Cattani和A.Ciancio,“肿瘤免疫系统竞争二阶模型的定性分析”,《数学与计算机建模》,第47卷,第11-12期,第1339-1355页,2008年·Zbl 1145.34303号 ·doi:10.1016/j.mcm.2007.07.005
[11] C.Cattani和A.Ciancio,“肿瘤免疫系统竞争中混合动力学模型的一类解决方案”,《工程数学问题》,2013年第卷,文章编号430486,11页,2013年·Zbl 1296.35198号 ·doi:10.1155/2013/430486
[12] C.Cattani和A.Ciancio,“肿瘤免疫系统竞争混合模型中的可分离跃迁密度”,《医学中的计算和数学方法》,2012年第卷,文章ID 610124,6页,2012年·Zbl 1234.92026号 ·doi:10.1155/2012/610124
[13] R.Colucci,“具有间接影响的单捕食者、二灰系统中的共存”,《应用数学杂志》,2013年第卷,文章编号625391,13页,2013年·Zbl 1266.92063号 ·doi:10.1155/2013/625391
[14] P.Chesson,“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生态学和系统学年度评论》,第31卷,第343-366页,2000年·doi:10.1146/annurev.ecolsys.31.1343
[15] Å. Brännström、N.Loeuille、m.Loreau和U.Dieckmann,“进化食物网模型中生物多样性的出现和维持”,《理论生态学》,第4卷,第4期,第467-478页,2011年·doi:10.1007/s12080-010-0089-6
[16] J.M.Levine和J.HilleRisLambers,“物种多样性的维护”,《自然教育知识》,第3卷,第59条,2012年。
[17] J.M.Biernaskie、A.Gardner和S.A.West,“多色绿胡子、细菌素多样性和剪纸游戏”,《进化生物学杂志》,第26卷,第2081-2094页,2013年·doi:10.1111/jeb.12222
[18] R.M.Sibly和R.H.Smith,《行为生态学:适应性行为的生态后果》,英国牛津布莱克威尔,1985年。
[19] A.Lömnicki,“由于个体差异和斑块状环境对人口密度的调节”,《Oikos》,第35卷,第185-193页,1988年。
[20] M.Pigluicci,《表型可塑性:超越自然和养育》,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美国,2001年。
[21] V.Grimm和S.F.Railsback,《基于个体的建模与生态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新泽西州,美国,2005年·Zbl 1085.92043号
[22] J.A.Stamps和M.Beuchner,“岛屿脊椎动物的领土防御假设和生态”,《生物学季刊》,第60卷,第2期,第155-181页,1985年。
[23] P.Perret和J.Blondel,“岛屿蓝山雀领土防御假说的实验证据”,《经验》,第49卷,第1期,第94-98页,1993年·doi:10.1007/BF01928800
[24] D.Pontier、N.Rioux和A.Heizmann,“家猫Felis catus中橙色等位基因的选择证据:社会结构的作用”,《Oikos》,第73卷,第3期,第299-3081995页。
[25] P.D.Taylor和L.B.Jonker,“进化稳定策略和博弈动力学”,《数学生物科学》,第40卷,第1-2期,第145-156页,1978年·兹伯利039590118 ·doi:10.1016/0025-5564(78)90077-9
[26] J.Hofbauer、P.Schuster和K.Sigmund,“进化稳定策略和博弈动力学注释”,《理论生物学杂志》,第81卷,第3期,第609-612页,1979年·doi:10.1016/0022-5193(79)90058-4
[27] E.C.塞曼,“博弈论中的人口动力学”,摘自《动力系统全球理论国际会议论文集》,A.Nitecki和C.Robinson,Eds.,数学讲义第819卷,德国柏林斯普林格·兹比尔0448.92015
[28] J.W.Weibull,《进化博弈论》,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剑桥,马萨诸塞州,美国,1995年·Zbl 0879.90206号
[29] J.Hofbauer和K.Sigmund,《进化博弈与人口动力学》,剑桥大学出版社,英国剑桥,1998年·Zbl 0914.90287号 ·doi:10.1017/CBO9781139173179
[30] J.Hofbauer和K.Sigmund,“进化博弈动力学”,《美国数学学会公报》,第40卷,第4期,第479-5192003页·Zbl 1049.91025号 ·doi:10.1090/S0273-0979-03-00988-1
[31] W.S.C.Gurney和R.M.Nisbet,生态动力学,牛津大学,英国牛津,1998年·Zbl 0417.92024号
[32] E.Sanchez、P.Auger和R.Bravo de la Parra,“个体攻击性对竞争种群动态的影响”,《生物学报》,第45卷,第3-4期,第321-333页,1997年。
[33] P.Auger和D.Pontier,“快速博弈理论与缓慢种群动态耦合:家猫种群案例”,《数学生物科学》,第148卷,第1期,第65-82页,1998年·Zbl 0931.92032号 ·doi:10.1016/S0025-5564(97)10003-7
[34] P.Auger、R.Bravo de la Parra和E.Sánchez,“鹰步游戏和竞争动力学”,《数学与计算机建模》,第27卷,第4期,第89-98页,1998年·Zbl 1185.91065号 ·doi:10.1016/S0895-7177(98)00009-0
[35] D.Pontier、P.Auger、R.Bravo de la Parra和E.Sánchez,“个体水平的行为可塑性对家猫种群动态的影响”,《生态建模》,第133卷,第1-2期,第117-124页,2000年·doi:10.1016/S0304-3800(00)00285-4
[36] M.M.Peixoto,“关于结构稳定性”,《数学年鉴》。第二辑,第69卷,第199-222页,1959年·Zbl 0084.29101号 ·doi:10.1073/pnas.45.4.633
[37] M.Mangel和C.W.Clark,《行为生态学中的动态建模》,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新泽西州,美国,1988年。
[38] C.B.Huffaker,“捕食的实验研究:分散因子和捕食-被捕食振荡”,希尔加迪亚,第27卷,第343-383页,1958年。
[39] M.Mobilia、I.T.Georgiev和U.C.Täuber,“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晶格模型中的波动和相关性”,《物理评论》E卷,第73卷,第4期,文章ID 0409032006·doi:10.1103/PhysRevE.73.040903
[40] Q.He,U.C.Täuber和R.K.P.Zia,“关于循环和等级三种捕食者-食饵系统与两种Lotka-Volterra模型之间的关系”,《欧洲物理杂志》B,第85卷,第4期,第141-153页,2012年·doi:10.1140/epjb/e2012-20918-4
[41] K.J.Benoit-Bird,B.C.Battaile,S.A.Heppell等人,“捕食斑块模式预测具有不同觅食策略的顶级海洋捕食者的栖息地使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第8卷,第1期,文章编号e533482013·doi:10.1371/journal.pone.0053348
[42] M.Fras和M.Gosak,“捕食者-食饵模型中环境变异引发的时空模式”,《生物系统》,第114卷,第172-177页,2013年·doi:10.1016/j.biosystems.2013.09.00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