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Hoare逻辑的遗传编程。 (英语) Zbl 1219.68144号

摘要:几乎所有现有的遗传程序设计系统都只通过测试来处理适应度评估。相比之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将遗传编程与Hoare逻辑相结合的原始方法,并借助于模型检查和有限状态自动机,从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以验证为中心的形式化遗传编程系统,该系统使进化具有数学验证性质的可靠程序成为可能。

MSC公司:

68T20型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问题解决(启发式、搜索策略等)
60年第68季度 规范和验证(程序逻辑、模型检查等)
68T27型 人工智能中的逻辑

软件:

MCGP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Rich C,Waters R C。自动编程:神话与前景。计算机,1988,21:40–51·doi:10.1109/2.75
[2] Koza J R.遗传程序设计: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自然选择方法。马萨诸塞州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92年·Zbl 0850.68161号
[3] Holland J H.《自然和人工系统的适应》。密歇根: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75年
[4] Mitchell M.遗传算法导论。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96·Zbl 0906.68113号
[5] Oltean M,Grosan C.几种线性遗传规划技术的比较。复杂系统,2004,14:1–29·Zbl 1167.90695号
[6] Abraham A,Nedjah N,de Macedo M L。进化计算:从遗传算法到遗传编程。收录:Nedjah N等人编著的《计算智能研究》。柏林:Springer-Verlag,2006年。1–20
[7] Koza J R.通过遗传算法实现人机竞争智能。在:Booker L、Forrest S、Mitchell M等编辑的《自然和人工系统中适应的观点》中。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33–55
[8] Koza J R、Bennett F H III、Andre D等人。四个问题是由遗传编程进化而来的计算机程序与人类的表现相竞争。摘自:IEEE国际会议记录。进化计算,日本名古屋,1996年。1–10
[9] Koza J R,Keane M A,Yu J等。通过基因编程自动创建人类竞争程序和控制器。Genet Program Evolv Mach,2000年,1:121–164·Zbl 1006.68632号 ·doi:10.1023/A:1010076532029
[10] Binard F,Felty A.基于抽象的遗传编程系统。收录于:GECCO’2007,英国伦敦,2007。2415–2422
[11] Frias-Martinez E,Gobet F.使用遗传编程自动生成认知理论。Minds Mach,2007,17:287–309·doi:10.1007/s11023-007-9070-6
[12] O'Neill M,Ryan C.语法进化。IEEE跨进化计算,2001,5:349–358·doi:10.1109/4235.942529
[13] Sette S,Boullart L.遗传编程:原理和应用。《工程应用技术情报》,2001年,14:727–736·doi:10.1016/S0952-1976(02)00013-1
[14] Montana D J.强类型遗传程序设计。进化计算,1995,3:199–230·doi:10.1162/evco.1995.3.2.199
[15] Koza J R.遗传编程II:可重用程序的自动发现。马萨诸塞州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94年·Zbl 0850.68160号
[16] Wang M L,Leung K S.使用基于语法的遗传编程进行数据挖掘及其应用。多德雷赫特:Kluwer学术出版社,2002年。27–99
[17] 基于模型检验的适应度遗传规划。摘自:Ebner M等人编辑的2007年欧洲大奖赛。遗传编程,LNCS 4445。柏林:Springer-Verlag,2007年。114–124
[18] 何鹏,康立生,傅明。基于形式的遗传编程。In:程序。IEEE进化计算大会。香港。2008. 4081–4088
[19] Katz G,Peled D.基于模型检查的遗传编程及其互斥应用。收录:Ramakrishnan C R,Rehof J,eds.TACAS2008,LNCS 4963,匈牙利布达佩斯,2008。141–156 ·Zbl 1134.68411号
[20] Chen H W,Wang J,Dong W.高置信度软件工程技术(中文)。《罪恶学报》,2003,31:1933–1938
[21] Dijkstra E W.编程学科。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克利夫斯:普伦蒂斯·霍尔,1976年·Zbl 0368.68005号
[22] Brinksma E.验证是实验。国际期刊STTT,2001,3:107–111·Zbl 1002.68587号
[23] Kneuper R.形式方法的极限。形式方面计算,1997,9:379–394·doi:10.1007/BF01211297
[24] Clarke E M,Wing J M等。形式方法:最新技术和未来方向。ACM计算概况,1996年,28:626–643·doi:10.1145/242223.242257
[25] Huth M,Ryan M。《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关于系统的建模和推理》。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4·兹比尔1073.68001
[26] Lin H M,Zhang W H。模型检验:理论、技术和应用(中文)。《罪恶学报》,2002,30:1907–1912
[27] Visser W、Havelund K、Brat G等。模型检查程序。自动化软件工程,2003,10:203–232·doi:10.1023/A:1022920129859
[28] Hoare C A R。计算机编程的公理基础。CACM,1969年,12:576–583·Zbl 0179.23105号 ·doi:10.1145/363235.363259
[29] Manna Z.部分正确性数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科学杂志,1971年,5:239–253·Zbl 0215.55905号 ·doi:10.1016/S0022-0000(71)80035-1
[30] Singh A K,Ghanekar U,Bandyopadhyay A K。使用类似WP的形式化方法指定移动网络。Revista Colomb Compute,2005年,6:59–77
[31] Winskel G.编程语言的形式语义:导论。马萨诸塞州剑桥:米特出版社,1993年·Zbl 0919.68082号
[32] 杨福清,王清霞,梅赫,等。基于复用的软件生产技术。科学与中国Ser F-Inf Sci,2001,44:8–19·doi:10.1007/BF02713936
[33] Xiong H M,Ying S,Yu L,et al.使用反射的建筑连接器的复合重用(中文)。《软件杂志》,2006年,17:1298–1306·Zbl 1099.68598号 ·doi:10.1360/jos171298
[34] Hopcroft J E,Motwani R,Ullman J D.自动机理论、语言和计算导论。第三版,新泽西州上鞍河:皮尔逊教育公司,2007年。1–170 ·Zbl 0980.68066号
[35] Aho A V,Lam M S,Sethi R等,《编译器:原理、技术和工具》。第二版,马萨诸塞州波士顿:Addison Wesley,2007·Zbl 1155.68020号
[36] Garey M,Johnson D S.计算机与难稳定性——NP完备性理论指南。旧金山:弗里曼,1979年。213 ·Zbl 0411.68039号
[37] Kaner C、Falk J、Nguyen H Q.测试计算机软件。第二版,纽约:John Wiley and Sons,Inc.,1999年。480 ·Zbl 0838.68018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