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并发的模型和逻辑。 (英语) Zbl 1075.68604号


MSC公司:

2010年第68季度 计算模式(非确定性、并行、交互式、概率性等)
03B70号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
68T27型 人工智能中的逻辑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pt,K.R。;Francez,N。;de Roever,W.P.,通信顺序过程的证明系统,acm Trans。程序。语言系统。,2, 359-385 (1980) ·兹伯利0468.68023 ·doi:10.1145/357103.357110
[2] Bergstra,J.A。;Klop,J.W.,同步通信的进程代数,Inf.Control,60,1-3,109-137(1984)·Zbl 0597.68027号 ·doi:10.1016/S0019-9958(84)80025-X
[3] Boudol,G.,流事件结构和流网络。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469卷,62-95(1990),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
[4] 布多尔,G。;Castellani,I.,基于已证明的转换的ccs的非交互语义,Fundam。Inf.,11,433-452(1988)·Zbl 0657.68066号
[5] 布劳尔,W。;Reisig,W。;Rozenberg,G.,Petri网:中心模型及其性质。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254卷(1987),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Zbl 0619.00023号
[6] Burgess,J.P.,分支时间的可判定性,Stud.Logica,39,203-218(1980)·Zbl 0467.03006号 ·doi:10.1007/BF00370320
[7] 伯吉斯,J.P。;加巴伊,D。;Guenthner,F.,《基本时态逻辑》,《哲学逻辑手册II》,89-133(1984),多德雷赫特:D Reidel,多德雷赫特·Zbl 0875.03046号
[8] Christiansen S 1989A线性n-agent事件结构的逻辑表征,奥胡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理科硕士论文
[9] 克拉克,E.M。;艾默生,E.A。;Sistla,A.P.,使用时序逻辑规范自动验证有限状态并发程序,acmTrans。程序。语言系统。,8, 244-263 (1986) ·Zbl 0591.68027号 ·doi:10.1145/5397.5399
[10] Degano,P。;Montanari,U.,《并发历史:观察分布式系统的基础》,计算机杂志。系统。科学。,34, 422-461 (1987) ·Zbl 0619.68017号 ·doi:10.1016/0022-0000(87)90032-8
[11] Degano,P。;德尼古拉,R。;Montanari,U.,非确定性并发过程的偏序描述和观察。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354卷,438-466(1989),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Zbl 0683.68067号
[12] 加巴伊,D。;普努利,A。;谢拉,S。;Stavi,J.,《公平的时间分析》,Proc。第7届acmSymp。项目原则。朗,163-173(1980),新德里:新德里acm出版社
[13] 范·格拉贝克,R。;Vaandrager,F.,并发代数理论的Petri网模型。计算机科学讲义。第259卷,224-242(1987),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Zbl 0633.68054号
[14] Harel,D。;加巴伊,D。;Guenthner,F.,《动态逻辑》,《哲学逻辑手册II》,497-604(1984),多德雷赫特:D Reidel,多德雷赫特·Zbl 0875.03076号
[15] Harel,D.,《重复多米诺骨牌:使高度不可判定的事物变得高度可理解》,《离散数学》。,24, 51-72 (1985) ·Zbl 0531.68003号
[16] 轩尼诗,M。;Milner,R.,《不确定性和并发性的代数定律》,J.Assoc.Compute。机器。,32, 137-161 (1985) ·Zbl 0629.68021号
[17] Hoare,C.A R.,计算机编程的公理基础,Commun。美国医学会,12576-580(1969)·Zbl 0179.23105号 ·doi:10.1145/363235.363259
[18] Hoare,C.A R.,《通信顺序过程》(1984),新德里: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新德里
[19] Katz,S。;Peled,D.,并行和分布式程序的有效验证方法。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354卷,489-507(1989),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兹伯利0683.68015
[20] Lodaya K、Parikh R、Ramanujam R、Thiagarajan P S 1992分布式过渡系统的逻辑研究,报告imsc/92/07,Inst.Math。科学。,马德拉斯·兹比尔0832.68075
[21] Lodaya,K。;拉马努贾姆,R。;Thiagarajan,P.S.,分布式转换系统逻辑。计算机科学讲义。第354卷,508-522(1989),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Zbl 0683.68053号
[22] Lodaya K,Ramanujam R,Thiagarajan P S 1989b时序代理通信的时序逻辑:国际期刊发现。计算。科学。(出现)·Zbl 0754.68085号
[23] Lodaya,K。;Thiagarajan,P.S.,事件结构子类的模态逻辑。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267卷,290-303(1987),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Zbl 0643.68026号
[24] Mazurkiewicz,A.,痕迹理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354卷,285-363页(1989年),柏林:施普林格印度公司,柏林·Zbl 0683.68032号
[25] Milner,R.,《通信与并发》(1989),新德里: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新德里·Zbl 0683.68008号
[26] 莫伊特拉,A.,acmTrans。程序。语言系统。,5, 500-501 (1983)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2166.357222
[27] Mukund M 1990分支素事件结构逻辑的表达性和完整性,报告tcs-90-1,数学学院。,马德拉斯spic科学基金会
[28] Mukund,M。;Thiagarajan,P.S.,事件结构公理化。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405卷,143-160(1989),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Zbl 0731.03021号
[29] Mukund M,Thiagarajan P S 1991井分支事件结构的逻辑表征。西奥。计算。科学。(出现)·Zbl 0761.68058号
[30] 尼尔森,M。;Plotkin,G。;Winskel,G.,Petri网,事件结构和域I,Theor。计算。科学。,13, 86-108 (1980) ·兹比尔0452.68067
[31] 尼尔森,M。;Rozenberg,G。;Thiagarajan,P.S.,《基本网络系统的行为概念》,分布式计算。,4, 45-57 (1990) ·doi:10.1007/BF01783665
[32] Ochmanski,E.,常规跟踪语言(1985),华沙:华沙大学
[33] Olderog,E-R,csp的操作Petri网语义。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266卷,196-223(1987),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Zbl 0636.68072号
[34] R·帕里赫。;Narasimhan,R.,《分布式过渡系统中的可决定性和不可决定性,理论计算机科学的观点——Gift Siromoney纪念卷,199-209(1989)》,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新加坡·Zbl 0744.68026号
[35] Peleg,D.,并发动态逻辑,J.Assoc.Compute。机器。,34, 450-479 (1987) ·Zbl 0645.03021号
[36] Penczek,W.,事件结构的时间逻辑,Fundam。Inf.,11,297-326(1988)·Zbl 0677.03012号
[37] Pinter,S。;Wolper,P.,《关于偏序计算推理的时序逻辑》,Proc。第三个acmSymp。分布计算原理。(1984),新德里:新德里acm出版社
[38] Plotkin G 1981操作语义的结构方法,报告daim ifn-19,奥胡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39] Pnueli,A.,程序的时序逻辑,Proc。第18届国际计算机大会基础。科学。,46-57(1977),新德里:ieee,新德里
[40] Pratt,V.,用部分顺序建模并发,国际并行编程杂志,15,33-71(1986)·Zbl 0622.68034号 ·doi:10.1007/BF01379149
[41] Reisig,W.,面向分布式系统中因果关系和选择的时序逻辑。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354卷,603-627(1986),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
[42] Stark,E.W.,并发转换系统,Theor。计算。科学。,64, 221-269 (1989) ·Zbl 0671.68027号 ·doi:10.1016/0304-3975(89)90050-9
[43] Stirling,C.,通信系统的模态逻辑,Theor。计算。科学。,49, 311-347 (1987) ·Zbl 0624.68019号 ·doi:10.1016/0304-3975(87)90012-0
[44] Thiagarajan,P.S.,网络理论的一些行为方面,Theor。计算。科学。,71, 133-153 (1990) ·Zbl 0699.68083号 ·doi:10.1016/0304-3975(90)90193-L
[45] Wang,H.,通过模式识别证明定理II,贝尔系统。《技术期刊》,40,1-41(1961)
[46] Winskel,G.,《CCS和相关语言的事件结构语义》。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140卷,561-577(1982),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Zbl 0518.68045号
[47] Winskel,G.,《事件结构》。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255卷,325-392(1987),柏林:施普林格印度,柏林·兹比尔062668022
[48] Zielonka,W.,《有限异步自动机注释》,RAIRO Inf.Theor。申请。,21, 2, 99-135 (1987) ·Zbl 0623.68055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