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峰高斯分布适应度景观上准物种的统计特性和误差阈值。 (英语) Zbl 1343.92356号

小结:提出的随机特征模型十、冯等【“单峰高斯分布适应度景观上准物种的误差阈值”,J.Theor.Biol.246,No.1,28-32(2007;doi:10.1016/j.jtbi.2006.12.016)]结果表明,误差阈值不再是一个相变点,而是一个交叉区域,其宽度取决于环境中随机波动的强度。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单峰高斯分布适应度景观代替常数景观来研究和分析误差阈值的变化以及准谱种群的统计特性。我们发现误差阈值的宽度与适应度波动强度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对于给定的准谱,相对浓度的波动最小,在平均相对浓度的最大值处相对浓度呈正态分布,但在误差阈值附近相对浓度呈双峰分布,波动最大。上述结果加深了我们对准物种和误差阈值的理解,并对探索可行的抗病毒策略具有启发性。

MSC公司:

92D15型 与进化有关的问题
92D25型 人口动态(一般)
60E05型 概率分布:一般理论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Boerlijst,M.C。;Bonhoeffer,S。;Nowak,M.A.,《病毒准谱和重组》,Proc。R.Soc.伦敦。B、 2631577-1584(1996)
[2] 克劳,J.F。;Kimura,M.,《种群遗传学理论导论》,纽约(1970),哈珀和罗出版社·Zbl 0246.92003号
[3] 多明戈,E。;Escarmis,C。;Martinez,医学硕士。;马丁内斯,S.E。;Mateu,M.G.,口蹄疫病毒种群是准种,Curr。顶部。微生物。,176, 33-47 (1992)
[4] 多明戈,E。;Sabo,D。;Taniguchi,T。;Weissmann,C.,RNA噬菌体群体的核苷酸序列异质性,细胞,13,4735-744(1978)
[5] 多明戈,E。;Gomez,J.,Quasispecies及其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病毒研究,127131-150(2007)
[6] Eigen,M.,《物质的自组织和生物大分子的进化》,Naturwissenschaften,58,10,465-523(1971)
[7] Eigen,M.,错误灾难和抗病毒策略,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99,13374-13376(2002)
[8] 艾根,M。;Schuster,P.,《自然自组织原理A部分:超循环的出现》,Naturwissenschaften,64,541-565(1977)
[9] 艾根,M。;Schuster,P.,《自然自组织原理B部分:抽象超循环》,Naturwissenschaften,65,7-41(1978)
[10] 艾根,M。;麦卡斯基尔,J。;Schuster,P.,《分子准谱》,J.Phys。化学。,92, 6881-6891 (1988)
[11] 艾根,M。;麦卡斯基尔,J。;Schuster,P.,分子准物种,高级化学。物理。,75, 149-263 (1989)
[12] 冯,X.L。;李,Y.X。;顾建忠。;Zhuo,Y.Z。;Yang,H.J.,单峰高斯分布适应度景观上准物种的误差阈值,J.Theor。《生物学》,246,1,28-32(2007)·Zbl 1451.92222号
[13] Fishman,S.L。;Branch,A.D.,丙型肝炎病毒准种性和生物学意义,感染。遗传学。演变。,9, 6, 1158-1167 (2009)
[14] 加尔斯蒂安,V。;Saakian,D.B.,《化学主方程的动力学,D维空间中的一条方程链》,《物理学》。版本E,86,011125(2012)
[15] Graci,J.D。;Cameron,C.E.,《利巴韦林对抗不同病毒的作用机制》,《病毒医学评论》。,16, 1, 37-48 (2006)
[16] 郭伟。;Mei,D.C.,受有界噪声和时间延迟影响的肿瘤免疫系统中的随机共振,Physica a,41690-98(2014)·Zbl 1395.92189号
[17] Inagaki,H.,styochastic特征模型随机突变下的选择,Bull。数学。《生物学》,44,17-28(1982)·兹比尔04889006
[18] 琼斯,B.L。;Enns,R.H。;Rangnekar,S.S.,《耦合大分子系统选择理论》,布尔。数学。《生物学》,38,1,15-28(1976)·Zbl 0323.92005号
[19] Kamp,C.,适应免疫系统背景下病毒进化的准物种方法,微生物感染。,5, 15, 1397-1405 (2003)
[20] 拉扎罗,E。;Escarmis,C.,《瓶颈通道上病毒对灭绝的抵抗力:健康损失衰减和波动模式的研究》,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10010830(2003)
[21] 洛杉矶勒布。;Mullins,J.I.,通过诱变核糖核苷类似物对HIV的致命诱变,艾滋病研究,人类回顾。,16, 1, 1-3 (2000)
[22] 南卡罗来纳州曼鲁比亚。;多明戈,E。;Lazaro,E.,《灭绝之路:超越错误阈值》,Philos。事务处理。R.Soc.B,3651943-1952(2010年)
[23] Neher,R.A。;Shraiman,B.I.,适应度分布的波动和Muller棘轮的速率,遗传学,191,4,1283-1293(2012)
[24] Nowak,M.A.,《进化动力学:探索生命方程》,34-35(2006),哈佛大学校长和研究员:加拿大哈佛大学校长与研究员·Zbl 1115.92047号
[25] Nowak,M。;Schuster,P.,有限种群突变频率中复制的错误阈值和Muller’s ratche的发病,J.Theor。生物学,137375-395(1989)
[26] 尼尔森,M。;Snoad,N.,动态适应度景观上准物种的误差阈值,Phys。E版,84、1、191-194(2000)
[27] 乔·L·H。;赵天杰。;顾建忠。;Zhuo,Y.Z.,物种进化随机性的特征模型,《物理学学报》。罪。,63, 10, 108701 (2014)
[28] Rozen,D.E。;de Visser,J.A。;Gerrish,P.J.,微生物种群中固定有益突变的适应效应,Curr。生物学,12,12,1040-1045(2002)
[29] Ruiz Jarabo,C。;Ly,M.C。;多明戈,E。;Torre,J.C.,原型沙粒病毒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病毒(LCMV)的致命突变,病毒学,308,1,37-47(2003)
[30] Saakian,D.B。;胡春凯。;Khachatryan,H.,并行突变选择方案中具有一般适应度函数和多重突变的可解生物进化模型,Phys。E版,70,041908(2004)
[31] Saakian,D.B。;Hu,C.K.,具有一般适应度函数和退化率的特征模型的精确解,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103,13,4935-4939(2006)
[32] Saakian,D.B。;Rozanova,O。;Akmetzhanov,A.,分子进化的特征动力学和Crow-Kimura模型,Phys。修订版E,78,4041908(2008)
[33] Sardanyés,J。;Elena,S.F.,具有互补性的RNA准物种模型的误差阈值,J.Theor。生物学,265,3278-286(2010)·Zbl 1460.92148号
[34] Sardanyes,J。;Simo,C。;马丁内斯,R。;Sole,R.V.公司。;Elena,S.F.,突变适应度效应的可变性阻止了大型准物种种群的完全致命转变,科学。代表,44625(2014)
[35] 斯坦豪尔,D.A。;托瑞,J.C。;Meier,E。;Holland,J.J.,水泡性口炎病毒种群的极端异质性,J.Virol。,63, 5, 2072-2080 (1989)
[36] 斯威蒂娜,J。;Schuster,P.,带误差的自我复制-多核苷酸复制模型,生物物理学。化学。,16, 329-345 (1982)
[37] Tannenbaum,E。;Shakhnovich,E.I.,《错误和修复灾难:准物种模型中的二维相图》,Phys。版本E,69,1,011902(2004)
[38] Tarazona,P.,《分子准物种作为相变的误差阈值:从简单景观到自旋玻璃模型》,Phys。版本A,45,6038-6039(1992)
[39] 特杰罗,H。;A.马林。;Montero,F.,杀伤力对准物种灭绝和误差阈值的影响,J.Theor。生物学,262733-741(2010)·Zbl 1403.92269号
[40] 汤普森,C.J。;Mcbride,J.L.,《论Eigen的分子自组织理论和生物大分子的进化》,《数学》。生物科学。,21, 127-142 (1974) ·Zbl 0287.92005号
[41] Wain,H.S.,人体免疫缺陷病毒1型体内和体外准种,Curr。顶部。微生物。免疫学。,176, 181-193 (1992)
[42] Wiehe,T。;Baake,E。;Schuster,P.,二倍体生物繁殖中的错误传播。《单峰景观案例研究》,J.Theor。生物学,177,1,1-15(1995)
[43] Zhu,Y。;永基,A。;Yin,J.,RNA病毒在单细胞中的生长揭示了广泛的适应度分布,《病毒学》,385,1,39-46(2009)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