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局部立方非线性的多自由度系统在共振下的近似超谐波和亚谐波响应。 (英语) Zbl 1263.93095号

摘要:本文研究了局部三次非线性多自由度动力系统在超/亚谐激励下的动力学行为。本文的目的是逼近系统在超/亚谐共振下的非线性响应。在许多情况下,当系统进入超/亚谐波共振时,通常观察到单共振模式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单模态自然共振理论来简化系统模型,并总是得到只有一个自由度的简化模型。因此,利用经典摄动分析导出了频率响应关系的近似解和解析表达式。当系统由多个模态控制时,线性化系统的模态分析用于确定主模态。找到了由这些相关模式控制的简化模型,并得到了近似的数值解。对一个具有十个自由度的离散质量-弹簧-阻尼器非线性振动系统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原非线性系统运动方程直接数值积分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近似结果。获得了相当好的协议。

MSC公司: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93B18号机组 线性化
93B11号机组 系统结构简化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M.K.Yazdi、H.Ahmadian、A.Mirzabeigy和A.Yildirim,“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理论物理通讯》,第57卷,第183-187页,2012年·Zbl 1247.34054号
[2] I.Kovacic和M.J.Brennan,《Duffing方程:非线性振子及其行为》,John Wiley&Sons出版社,2011年·Zbl 1246.93003号 ·doi:10.1002/9780470977859
[3] A.I.Manevich和L.I.Maneveich,《具有内部共振的非线性系统的力学》,帝国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Zbl 1111.68398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7/b105073
[4] J.C.Ji和C.H.Hansen,“关于超谐波共振下分段非线性振子的近似解”,《声音与振动杂志》,第283卷,第1-2期,第467-474页,2005年·Zbl 1237.70068号 ·doi:10.1016/j.jsv.2004.05.033
[5] A.M.Elnaggar和A.F.El-Basyouny,“自激二阶耦合系统对多频激励的谐波、亚谐波、超谐波、同时亚/超谐波和组合共振”,《机械学报》,第9卷,第1期,第61-71页,1993年·兹比尔0777.70016 ·doi:10.1007/BF02489163
[6] M.Eissa和A.F.El-Bassouny,“非线性船舶横摇运动的分析和数值解”,《应用数学与计算》,第134卷,第2-3期,第243-270页,2003年·Zbl 1135.70315号 ·doi:10.1016/S0096-3003(01)00279-X
[7] T.C.Kim、T.E.Rook和R.Singh,“使用谐波平衡法计算间隙非线性扭转系统的超谐波和亚谐波响应”,《声音与振动杂志》,第281卷,第3-5期,第965-993页,2005年·doi:10.1016/j.jsv.2004.02.039文件
[8] C.Duan和R.Singh,“在平均转矩下,干摩擦路径受谐波激励的扭转系统中的超谐波”,《声音与振动杂志》,第285卷,第4-5期,第803-834页,2005年·doi:10.1016/j.jsv.2004.08.020
[9] R.W.Hamming,《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值方法》,多佛出版社,1987年·Zbl 0952.65500号
[10] B.W.Bader,求解大型非线性方程组的Tensor-Krylov方法,科罗拉多大学,2003年。
[11] 郑振中,“关于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的内在简单联系——大规模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国家结构动力学会议论文集》,第1-13页,中国南昌,2008年。
[12] M.I.Friswell、J.E.T.Penny和S.D.Garvey,“使用线性模型简化研究具有局部非线性的结构动力学”,《机械系统与信号处理》,第9卷,第3期,第317-328页,1995年·doi:10.1006/mssp.1995.0026
[13] R.H.B.Fey、D.H.van Campen和A.de Kraker,“具有局部非线性的机械系统的长期结构动力学”,《振动与声学杂志》,第118卷,第2期,第147-153页,1996年。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