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遗传算法的EPS混合H_2/H_infty路感控制。 (英语) Zbl 1421.70044号

摘要:针对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中存在的系统模型、扰动信号等不确定性,以及对系统动态性能的要求,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H_2/H_infty混合控制器。为了获得满意的转向感觉、鲁棒性能和转向稳定性,建立了EPS系统和一辆二自由度汽车的模型,然后建立了状态空间模型和增广矩阵。引入H(infty)方法以最小化扰动对输出的影响,并基于遗传算法应用H(2)方法优化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混合H2/H控制器综合了H2控制和H控制的优点,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和鲁棒稳定性。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衰减由路面随机激励、扭矩传感器测量和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引起的噪声和干扰,使驾驶员获得满意的路面感觉。

理学硕士:

2005年第70季度 机械系统的控制
78A55型 光学和电磁理论的技术应用
68T05型 人工智能中的学习和自适应系统
93B52号 反馈控制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赵文智,林毅,魏建伟,等。一种集成主动前轮转向功能的新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科技中国科技,2011,54(6):1515-1520·Zbl 1237.93073号 ·doi:10.1007/s11431-011-4393-1
[2] 薛鹏,赵欣,李杰,等。电动助力转向控制中转向特性曲线的参数化设计与应用。机电一体化,2009,19(6):905-911·doi:10.1016/j.mechatronics.2009.05.003
[3] Ge M,Chiu M S,Wang Q G.基于LMI方法的鲁棒PID控制器设计。《过程控制杂志》,2002,12:3-13·doi:10.1016/S0959-1524(00)00057-3
[4] Bensenouci A.使用H2-Norm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器的鲁棒迭代PID控制器。电子系统杂志,2011,7(1):25-39
[5] Chen X,Yang T,Chen X Q,等。基于通用模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高级控制。IEEE Trans Control Syst Technol,2008年,16:1289-1300·doi:10.1109/TCST.2008.921805
[6] 高世兴,石培林,邹国德,等。基于LQG控制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优化控制研究。微型计算机信息,2010,7:71-72
[7] Moriwaki K.采用非线性状态反馈H∞控制的电动汽车自主转向控制。非线性分析理论方法应用,2005,63(5-7):2257-2268·Zbl 1224.93044号 ·doi:10.1016/j.na.2005.03.065
[8] Kurishige M,Nishihara Q,Kumamoto H。一种新的控制策略,用于降低配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车辆的转向扭矩,而不会产生明显的振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期刊,2010,132(5):054504·数字标识代码:10.1115/1.4001838
[9] 赵文忠,王春英,孙鹏,等。基于质量工程的电动轮差速转向集成优化的初步研究。中国科技,2011,54:3047-3053·Zbl 1421.70007号 ·doi:10.1007/s11431-011-4565-z
[10] 赵文忠,石国斌,林毅,等。基于混合H2/H∞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路感。机械工程杂志,2009,45(4):142-147·doi:10.3901/JME.2009.04.142
[11] Muradore R,Picci G.混合H2/H∞控制:离散时间情形。系统控制快报,2005,54(1):1-13·兹比尔1129.93435 ·doi:10.1016/j.sysconle.2004.06.00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