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MLT合唱和地球静止轨道电子之间回旋共振的准线性建模。 (英语) Zbl 1270.86010号

摘要:通过完全求解二维福克-普朗克方程,详细区分了合唱波的昼侧和夜侧陀螺共振对电子辐射带演化的贡献。数值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合唱波所起的作用明显不同。白天的合唱波可以在较低的俯仰角导致能量电子的明显损失,而在较大的俯仰角度则会导致弱能量化。夜间合唱波可以在较大的俯仰角产生显著的能量,但不能在较低的俯仰角度与高能电子有效共振。由于完全求解福克-普朗克方程的数值困难,以往的工作往往忽略了交叉扩散项。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的交叉扩散效应。在白天,忽略交叉扩散会在较低的俯仰角下高估数个数量级的电子相空间密度,因此,白天的合唱波被错误地视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夜间,忽略交叉扩散会在较大俯仰角下高估电子相空间密度(PSD)约一个数量级。这些数值结果表明,交叉扩散项可以显著影响日间和夜间合唱波的陀螺共振,这应该包括在未来的辐射带模型中。

MSC公司:

86A25型 地电和地磁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刘凯,夏立德,陈毅,等。日晕CME与日冕暗化关系的统计研究。科技中国科技,2010,53:2020–2034·doi:10.1007/s11431-009-3229-8
[2] 赵华,宗庆光,魏毅,等。不同磁暴期间太阳风动压对地磁Dst指数的影响。科技中国科技,2011,54:1445–1454·Zbl 1236.86013号 ·doi:10.1007/s11431-011-4319-y
[3] 程振伟,史建康,张天良,等。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FACs密度与Kp指数的关系。科技中国科技,2011,54:2987–2992·doi:10.1007/s11431-011-4545-3
[4] 孙文杰,石清清,傅世英,等。磁尾电流片运动特性的统计研究:集群观测。科技中国科技,2010,53:1732–1738·doi:10.1007/s11431-010-3153-y
[5] Chu X N,Pu Z Y,Cao X,等。2008年2月26日两次亚暴的THEMIS观测。科技中国科技,2010,53:1328–1338·doi:10.1007/s11431-009-0399-3
[6] Blake J B,Kolasinski W A,Fillius R W,et al.向L<中注入数十MeV能量的电子和质子;1991年3月24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1992年,19:821–824·doi:10.1029/92GL00624
[7] Reeves G D、McAdams K L、Friedel R H W等。地磁风暴期间相对论电子的加速和损失。地球物理研究快报,2003,30:1529·doi:10.1029/2002GL016513
[8] Bortnik J、Thorne R M、O’Brien T P等。2003年11月20日辐射带脱落事件期间两种不同的快速损失机制的观察。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6,111:A12216·doi:10.1029/2006JA011802
[9] 宗庆庚,周晓初,王永发,等。外辐射带行星际激波引起的超低频波的高能电子响应。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9,114:A10204·doi:10.1029/2009JA014393
[10] 苏志平,肖福林,郑海宁,等。1990年10月9日电子辐射带脱落事件的CRRES观测和STEERB模拟。地球物理研究快报,2011,38:L06106
[11] 袁春杰,宗庆刚。1.5-6.0MeV电子在磁暴期间外辐射带的动态变化。科技中国科技,2011,54:431–440·doi:10.1007/s11431-010-4269-9
[12] 李磊,冯玉英。内磁层和中磁层能量电子通量分布模型。科技中国科技,2011,54:441–446·doi:10.1007/s11431-010-4234-7
[13] 何志光,肖福林,宗庆光,等。合唱波驱动的高能外区电子通量风暴增强的多卫星观测。科技中国科技,2011,54:2209–2216·doi:10.1007/s11431-011-4445-6
[14] Wang C R,Zong Q G,Wang Y F.行星际激波激发超低频(ULF)波在磁层-电离层-大气-多空间飞行器“集群”和地面磁强计观测中的传播。科技中国科技,2010,53:2528–2534·doi:10.1007/s11431-010-4064-7
[15] Gao H,Xu J Y,Chen G M,等。TIMED卫星观测到的OH和O2(1.27 M)夜光辐射的全球分布。科技中国科技,2011,54:447–456·doi:10.1007/s11431-010-4236-5
[16] 徐涛,吴振生,胡永林,等。中国F传播发生的统计分析与模型。科技中国科技,2011,54:1725–1731
[17] Dessler A J,Karplus R.反磁环电流对范艾伦辐射的一些影响。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961,66:2289–2295·doi:10.1029/JZ066i008p02289
[18] McIlwain CE环形电流对捕获粒子的影响。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966,71:3623–3628·doi:10.1029/JZ071i015p03623
[19] Kim H J,Chan A A.风暴时间相对论电子通量的完全绝热变化。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997,102:22107–22116·doi:10.1029/97JA01814
[20] 苏志平,肖福林,郑海宁,等。任意俯仰角辐射带电子的径向扩散和绝热输运组合。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11,115:A10249·doi:10.1029/2010JA015903
[21] 苏志平,肖福林,郑海宁,等。绝热输运、径向扩散和波粒相互作用驱动的辐射带电子动力学。《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11116:A04205
[22] Schulz M,Eviatar A.赤道粒子在外辐射区的扩散。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969,74:2182–2192·doi:10.1029/JA074i009p02182
[23] Lyons L R,Thorne R N。辐射带电子的平衡结构。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973,78:2142–2149·doi:10.1029/JA078i013p02142
[24] Brautigam D H,Albert J M.1990年10月9日磁暴期间外辐射带电子的径向扩散分析。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0,105:291–310·doi:10.1029/1999JA900344
[25] Horne R B,Thorne R M。磁暴期间相对论电子散射和随机加速度的势波。地球物理研究快报,1998年,25:3011–3014·doi:10.1029/98GL01002
[26] Summers D,Thorne R M,Xiao F L。波粒共振扩散的相对论理论及其在磁层电子加速中的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998,103:20487–20500·doi:10.1029/98JA01740
[27] Albert J M.多物种等离子体中EMIC波准线性扩散系数的评估。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3,108:A81249
[28] 苏志平,郑海宁。外辐射带高能电子与哨声模共鸣共振相互作用的模拟。《中国物理快报》,2008年,25:4493–4496·doi:10.1088/0256-307X/25/12/087
[29] 苏志平,郑海宁。等离子体非球面羽流电磁离子回旋波对相对论性外区电子的共振散射。《中国物理快报》,2009年,26:129401·doi:10.1088/0256-307X/26/12/129401
[30] 肖福林,宗庆光,苏志平,等。内磁层中VLF/ELF波与高能电子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科学中国地球科学,2010,53:317–326·doi:10.1007/s11430-010-0007-1
[31] Thorne R M.辐射带动力学:波粒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地球物理研究快报,2010,37:L22107
[32] 郑海南,苏志平,熊明。哨声模式下高能电子的俯仰角分布演化。《中国物理快报》,2008年,25:3515–3518·doi:10.1088/0256-307X/25/9/113
[33] 苏志平,郑海宁,熊明。哨声模式合唱引起的外辐射带电子的动态演化。《中国物理快报》,2009年,26:039401·doi:10.1088/0256-307X/26/3/039401
[34] Li W,Shprits Y Y,Thorne R M.风暴期间波粒相互作用导致高能电子的动力学演化。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7,112:A10220·doi:10.1029/2007JA012368
[35] Summers D,Ni B B,Meredith N P。辐射带电子加速和共振波粒子相互作用引起的损失的时间表:2。VLF合唱、ELF嘶嘶声和电磁离子回旋波的评估。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7,112:A04206
[36] 肖福林,苏志平,郑海宁。用多维扩散过程模拟外辐射带电子。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9,114:A03201
[37] 苏志平,郑海宁,陈立新,等。基于波粒相互作用(包括交叉扩散)的风暴时间外辐射带动力学数值模拟。大气溶胶物理杂志,73:95–105
[38] Su Z P,Zheng H N,Wang S.基于真实密度模型的哨声模式合唱引起的高能外区电子的动态演化。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9,114:A07201
[39] 何永华,陈立新,肖福林,等。电磁波与高能粒子相互作用的真实密度模型。科技中国科技,2010,53:2552–2557·Zbl 1203.86018号 ·doi:10.1007/s11431-010-4072-7
[40] 肖福林,陈丽霞,何永华,等。超发光R-X模波驱动外辐射带电子的动力学演化。科技中国科技,2010,53:2734–2738·Zbl 1269.78009号 ·doi:10.1007/s11431-010-4071-8
[41] Tsurutani B T,Smith E J。两种类型的磁层ELF合唱及其亚暴依赖性。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977,82:5112–5128·doi:10.1029/JA082i032p05112
[42] Burtis W J,Helliwell R A.磁层弦-振幅和增长率。《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975,80:3265–3270·doi:10.1029/JA080i022p03265
[43] Meredith N P,Horne R B,Anderson R R。合唱振幅的基底依赖性:电子加速到相对论能量的含义。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1,106:13165–13178·doi:10.1029/2000JA900156
[44] Meredith N P、Horne R B、Thorne R M等。地球外辐射带中合唱驱动的电子加速到相对论能量的有利区域。《地球物理研究快报》,2003年,30:1871·doi:10.1029/2003GL017698
[45] Albert J M,Young S.辐射带电子的多维准线性扩散。地球物理研究快报,2005,32:L14110
[46] Horne R B、Thorne R M、Glauert S A等。哨声模式合唱波辐射带电子加速的时间尺度。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5,110:A03225
[47] Varotsou A、Boscher D、Bourdarie S等。地球同步轨道附近外辐射带电子的模拟,包括径向扩散和与哨声模式合唱波的共振相互作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2005,32:L19106·doi:10.1029/2005GL023282
[48] Varotsou A、Boscher D、Bourdarie S等人。外辐射带电子动力学的三维测试模拟,包括电子合唱共振相互作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8,113:A12212·doi:10.1029/2007JA012862
[49] Kozyra J U,Rasmussen C E,Miller R H,等。环状电流和辐射带质子与导管等离子体层嘶嘶声的相互作用。1:扩散系数和时间尺度。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994,99:4069–4084·doi:10.1029/93JA01532
[50] Su Z P,Zheng H N,Wang S.亚暴注入后与哨声模式合唱相互作用引起的电子节距角分布的演变。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9,114:A08202
[51] 齐庆伟,张安,蒋丽莉,等。专题地图数学模型的优化。中国科技科学,2010,53(增刊I):15–24·doi:10.1007/s11431-010-3235-x
[52] 苏志平,肖福林,郑海恩,等。STEERB:电子辐射带风暴时间演化的三维代码。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10,115:A09208
[53] 乔毅,刘海平,白明,等。基于统一概念模型的多源卫星图像不透水表面的决策树算法提取。中国科技科学,2010,53(增刊I):68–74·doi:10.1007/s11431-010-3207-1
[54] 苏志平,郑海宁,王珊。用哨声模式合唱共振相互作用对漫射极光降水的参数研究。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10,115:A05219
[55] 夏永斌,庞培英,翁建安。面向分布式GIS的广义图像金字塔及其实践。中国科技科学,2010,53(增刊I):99–104·doi:10.1007/s11431-010-3209-z
[56] 苏志平,郑海宁,王S.波粒相互作用和方位平流引起的高能外区电子动力学的三维模拟。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10,115:A06203
[57] Zhang X D,Wang W B,Wang D F,et al.基于非抽样金字塔和二维经验分解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中国科技科学,2010,53(增刊I):196-204·doi:10.1007/s11431-010-3236-9
[58] Zhou Q M,Sun B.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分析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格局和驱动力。中国科技科学,2010,53(增刊I):111–119·doi:10.1007/s11431-010-3196-0
[59] 肖福林,苏志平,郑海宁,等。含交叉扩散项的外辐射带电子动力学三维模拟。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10,115:A05216
[60] 罗阿,王永德,陈世海。面向合成环境下地理空间服务的混合匹配方法。中国科技科学,2010,53(增刊I):213-220·doi:10.1007/s11431-010-3238-7
[61] 肖福林,苏志平,陈丽霞,等。超发光R-X模波对外辐射带电子演化的参数研究。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10,115:A10217·doi:10.1029/2010JA015374
[62] Chen Z,Shen L,Zhao Y Q,et al.在现代GPU上从网格DEM实时绘制轮廓的并行算法。中国科技科学,2010,53(增刊I):33–37·doi:10.1007/s11431-010-3210-6
[63] 熊B,张晓杰,蒋伟生。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遥感图像半监督分类。中国科技科学,2010,53(增刊I):85–90·Zbl 1215.68264号 ·doi:10.1007/s11431-010-3211-5
[64] Xiao F L,Chen L X,He Y H等。电磁离子回旋波对环流质子沉淀损失的建模。《原子Sol-Terres物理学杂志》,2011年,73:88–94·doi:10.1016/j.jastp.2009年12月12日
[65] 吴磊,颜明磊,高毅,等。网格环境下的分布式空间计算原型系统。中国科技科学,2010,53(增刊I):25–32·doi:10.1007/s11431-010-3198-y
[66] Zhang G,Li Y,Li Z J。基于对象的变化检测的新方法。中国科技科学,2010,53(增刊I):105–110·Zbl 1215.68265号 ·doi:10.1007/s11431-010-3215-1
[67] 霍敏聪,格洛塞A,郑强,等。辐射带环境模型的最新发展。大气Sol-Terr物理杂志,2010,73:1435–1443·doi:10.1016/j.jastp.2010.09.033
[68] 龚建英,向立光,陈杰,等。虚拟地球中多源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与共享。《科学与中国技术科学》,2010,53(增刊I):1–6·doi:10.1007/s11431-010-3216-0
[69] 孙金明,隋海光,李德瑞,等。基于小波变换和低通滤波器的变化检测相对辐射一致性处理新方法。《科学与中国技术科学》,2010,53(增刊I):7–14·Zbl 1218.78091号 ·doi:10.1007/s11431-010-3197-z
[70] 董文华,田毅,张毅。基于动态分割的地铁地图自动综合。《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53(增刊一):158–165·doi:10.1007/s11431-010-3204-4
[71] Thorne R M、Ni B、Tao X等。合唱波散射是漫射极光降水的主要原因。《自然》,2010,467:943–946·doi:10.1038/nature09467
[72] Tao X,Thorne R M,Li W,等。等离子体层注入后电子节角分布的演变。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11,116:A04229
[73] 郑强,霍明,阿尔伯特J,等。能量和俯仰角混合扩散对辐射带电子的影响。大气Sol-Terr物理杂志,2011年,73:785–795·doi:10.1016/j.jastp.2011.01.014
[74] Vasyliunas V M.用OGO 1和OGO 3对磁层晚区低能电子的调查。《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968,73:2839–2884·doi:10.1029/JA073i009p02839
[75] Maksimovic M,Pierrard V,Lemaire J F.日冕中具有Kappa分布函数的太阳风动力学模型。《天体物理学》,1997,324:725-734。
[76] Maksimovic M,Pierrard V,Riley P.Ulysses电子分布与Kappa函数拟合。地球物理研究快报,1997,24:1151–1154·doi:10.1029/97GL00992
[77] Vinas AF,Mace RL,Benson RF。Maxwellian和Kappa分布等离子体共振的色散特性及其与IMAGE/RPI观测结果的比较。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5,110:A06202
[78] 肖福林(Xiao F L.)用等离子体中的相对论卡伯-洛斯分布函数模拟高能粒子。血浆物理控制融合,2006,48:203–207·doi:10.1088/0741-3335/48/2/003
[79] 肖福林,陈丽霞,李建芳。等离子体中用广义相对论kappa型分布函数模拟的高能粒子。等离子物理控制融合,2008,50:105002·doi:10.1088/0741-3335/50/10/105002
[80] 肖福林,沈C,王毅,等。地球同步轨道上用相对论kappa型函数拟合的高能电子分布。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08,113:A05203
[81] 肖福林,周庆华,李川,等。用相对论卡伯型分布模拟太阳高能粒子。等离子物理控制融合,2008,50:062001·doi:10.1088/0741-3335/50/6/062001
[82] 吕清明,珊丽萍,沈春丽,等。磁鞘中符合幂律函数的超热电子速度分布:团簇观测。地球物理研究杂志,2011,116:A03224
[83] 徐培忠,吴永伟,黄晓明,等。优化数据网格中副本的写入操作。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研究所,2011,54:1–11·doi:10.1007/s11432-010-4153-z
[84] 蒋海涛,朱德明。短块移动排序的14/11近似算法。科学与中国信息科学,2011,54:279–292·Zbl 1214.68464号 ·doi:10.1007/s11432-010-4131-5
[85] He P,Kang L S,Johnson C G等。基于霍尔逻辑的遗传编程。科学与中国信息科学,2011,54:623–637·Zbl 1219.68144号 ·doi:10.1007/s11432-011-4200-4
[86] 曹雪林,莫振英,刘霞,等。基于JASMIN的快速多极子方法的并行实现。科学与中国信息科学,2011,54:757–766·doi:10.1007/s11432-011-4181-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