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活动拉格朗日示踪剂维持的大尺度对流。 (英语) Zbl 07628444号

摘要:悬浮在流体中的非等温粒子会导致复杂的相互作用——粒子会对流体流动的变化做出反应,而流体流动的改变又会因其温度异常而改变。在这里,我们基于热耦合到流体的示踪粒子进行了一项新的概念验证数值研究。我们想象粒子可以根据一些局部流体特性调整其内部温度,并遵循简单的硬接线主动控制协议。我们研究了通过将粒子温度从热切换到冷而引起不稳定性的情况,这取决于粒子在流中是上升还是下降。根据活动粒子的数量及其过量的负/正温度,实现了从稳定对流到不稳定对流的宏观转变。稳定状态的特点是湍流动能低,温度梯度稳定,没有大规模特征。对流状态具有较高的湍流动能、自持的大尺度对流和弱稳定的温度梯度。单个粒子促进稳定温度梯度的形成,而其聚集效应导致大规模对流。当拉格朗日温度尺度较小时,形成弱对流层流系统。拉格朗日方法还与具有相同平均注入剖面的均匀欧拉整体加热进行了比较,未观察到此类转变。我们的经验方法表明,热对流可以由纯拉格朗日力控制,并为其他基于数据驱动的粒子协议提供了途径,以增强或消除热流中的大规模运动。

MSC公司:

76F35型 对流湍流
76T20型 悬架
76E06型 水动力稳定性中的对流
76层70 湍流控制
80甲19 扩散和对流传热传质、热流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Ahlers,G.,Grossmann,S.&Lohse,D.2009湍流Rayleigh-Bénard对流中的传热和大尺度动力学。修订版Mod。《物理学》81(2),503。
[2] Bec,J.,Homann,H.&Ray,S.S.2014湍流中重力驱动的重粒子聚集增强。物理学。修订稿112(18),184501。
[3] Beintema,G.,Corbetta,A.,Biferale,L.&Toschi,F.2020通过强化学习控制Rayleigh-Bénard对流。《湍流杂志》21(9-10),585-605。
[4] Carbone,M.、Bragg,A.D.和Iovieno,M.2019各向同性湍流中的多尺度流体-颗粒热相互作用。《流体力学杂志》881、679-721·兹比尔1430.76203
[5] Cencini,M.、Bec,J.、Biferale,L.、Boffetta,G.、Celani,A.、Lanotte,A.S.、Musacchio,S.和Toschi,F.2006湍流中重粒子的动力学和统计。J.Turbul.7,N36·Zbl 1097.76040号
[6] Ching,E.S.C.2014湍流Rayleigh-Bénard对流中的统计和标度。斯普林格·Zbl 1280.76001号
[7] Elperin,T.,Kleeorin,N.&Rogachevskii,I.1996小惯性粒子的湍流热扩散。物理学。修订稿76(2),224·Zbl 1011.76035号
[8] Falkovich,G.、Fouxon,A.和Stepanov,M.G.2002云湍流加速降雨。自然419(6903),151-154。
[9] Fernando,H.J.S.、Zajic,D.、Di Sabatino,S.、Dimitrova,R.、Hedquist,B.和Dallman,A.2010城市大气中的流动、湍流和污染物扩散。物理学。流体22(5),051301·Zbl 1190.76039号
[10] Gayen,B.,Griffiths,R.W.&Hughes,G.O.2014水平对流中的稳定性转变和湍流。《流体力学杂志》751、698-724。
[11] Guo,Z.,Zheng,C.&Shi,B.2002离散晶格对晶格Boltzmann方法中强迫项的影响。物理学。版本E65046308·Zbl 1244.76102号
[12] He,X.,Chen,S.&Doolen,G.D.1998不可压缩极限下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新型热模型。J.计算。《物理学》146(1),282-300·Zbl 0919.76068号
[13] Irannejad,A.,Banaeizadeh,A.&Jaberi,F.2015湍流喷雾燃烧的大涡模拟。库布斯特。火焰162(2),431-450。
[14] Kim,H.等.2013液态金属电池:过去、现在和未来。化学。修订版113(3),2075-2099。
[15] Ladd,A.J.C.1994通过离散Boltzmann方程对颗粒悬浮液进行数值模拟。第1部分:。理论基础。《流体力学杂志》271285-309·Zbl 0815.76085号
[16] Lay,T.、Hernlund,J.和Buffett,B.A.2008岩芯-地幔边界热流。《自然地质学》1(1),25-32。
[17] Limare,A.,Villela,K.,Di Giuseppe,E.,Farnetani,C.G.,Kaminski,E.,Surducan,E.,Surducan,V.,Neamtu,C.,Forel,L.&Jaupart,C.2015行星地幔对流微波加热实验室实验。《流体力学杂志》777,50-67。
[18] Lohse,D.和Xia,K.-Q.2010湍流Rayleigh-Bénard对流的小尺度特性。每年。流体力学修订版42,335-364·Zbl 1345.76038号
[19] Markowski,P.2007大气对流概述。《大气对流:研究和运行预测方面》,第1-6页。斯普林格。
[20] Marshall,J.&Schott,F.1999Open-ocean对流:观测、理论和模型。《地球物理学评论》37(1),1-64。
[21] Mazin,I.1999.凝结和蒸发对云中湍流的影响。大气。第51(2)号决议,171-174。
[22] Park,H.J.、O'Keefe,K.和Richter,D.H.2018Rayleigh-Bénard湍流由双向耦合惯性非等温粒子修正。物理学。流体版本3(3),034307。
[23] Salesky,S.T.&Anderson,W.2018对流大气边界层中大尺度运动的浮力效应:对近壁过程调制的影响。《流体力学杂志》856135-168·兹比尔1415.76408
[24] Seta,T.2013用于模拟自然对流的基于隐式温度校正的浸入式边界热晶格玻尔兹曼方法。物理学。修订版E87,063304。
[25] Siggia,E.D.1994高瑞利数对流。每年。《流体力学评论》26(1),137-168·Zbl 0800.76425号
[26] Squires,K.D.和Eaton,J.K.1991湍流颗粒参考浓度。物理学。流体A3(5),1169-1178。
[27] Tang,J.&Bau,H.H.1994 Rayleigh-Bénard问题中无运动状态的稳定性。程序。R.Soc.伦敦。A447(1931),587-607·Zbl 0820.76041号
[28] Tritton,D.J.1975金星大气和实验室中的内部加热对流。《自然》257(5522),110-112。
[29] Wang,Q.,Lohse,D.&Shishkina,O.2021内加热对流中的尺度:统一理论。地球物理学。Res.Lett.48(4),e2020 GL091198。
[30] Xi,H.-D.,Zhang,Y.-B.,Hao,J.-T.&Xia,K.-Q.2016湍流Rayleigh-Bénard对流中的高阶流动模式。《流体力学杂志》805,31-51。
[31] Yang,T.S.&Shy,S.S.2005固体颗粒与均匀空气湍流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颗粒沉降率和湍流修正测量。《流体力学杂志》526171-216·Zbl 1065.76009号
[32] Yoshino,M.和Inamuro,T.2003三维多孔结构中流动和传热/传质问题的格子Boltzmann模拟。国际期刊数字。方法。流体43(2),183-198·Zbl 1032.76661号
[33] Zamansky,R.,Coletti,F.,Massot,M.&Mani,A.2014辐射在颗粒流体中引发湍流。物理学。流体26(7),071701。
[34] Zamansky,R.,Coletti,F.,Massot,M.&Mani,A.2016由加热惯性粒子驱动的湍流热对流。《流体力学杂志》809、390-437·兹比尔1383.7651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