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间属性。 (英语) Zbl 1248.68156号

Palsberg,Jens(编辑)等人,《静态分析》。2009年8月9日至11日,第16届国际研讨会,SAS 2009,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诉讼程序。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ISBN 978-3-642-03236-3/pbk)。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5673343-359(2009)。
总结:我们为证明与两个程序相关的属性奠定了基础。我们的形式化是基于对单个程序的程序不变量进行适当修改的概念。首先,我们基于断言函数的概念给出了程序不变量理论的抽象形式:一个将断言分配给程序点的函数。然后,我们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抽象概念,以便它可以用于证明两个程序之间的属性。我们描述了该理论在翻译验证中证明程序属性的应用。
关于整个系列,请参见[Zbl 1169.68005号].

MSC公司:

68号30 软件工程的数学方面(规范、验证、度量、需求等)

软件:

CoVaC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Barthe,G.、Grégoire,B.、Kunz,C.、Rezk,T.:优化编译器的证书翻译。收录:Yi,K.(编辑)SAS 2006。LNCS,第4134卷,第301-317页。斯普林格,海德堡(2006)·Zbl 1225.68062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7/11823230_20
[2] Benton,N.:静态分析和程序转换的简单关系正确性证明。收录于:POPL,第14-25页(2004年)·Zbl 1325.68057号 ·doi:10.1145/964001.964003
[3] 弗洛伊德·R.W.:赋予程序意义。载:Schwartz,J.T.(编辑)《应用数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9-32页(1967年)·doi:10.1090/psapm/019/0235771
[4] Hoare,C.A.R.:计算机编程的公理基础。CACM 12(10),576–580(1969)·Zbl 0179.23105号 ·doi:10.1145/363235.363259
[5] Lacey,D.,Jones,N.D.,Van Wyk,E.,Frederiksen,C.C.:通过时序逻辑证明编译器优化的正确性。In:POPL(2002)·Zbl 1323.68380号 ·doi:10.1145/503272.503299
[6] Leockx,J.、Sieber,K.、Stansifer,R.D.:《程序验证的基础》,第2版。John Wiley&Sons,Inc.,纽约(1987)·doi:10.1007/978-3-322-96753-4
[7] Lerner,S.,Millstein,T.,Chambers,C.:自动证明编译器优化的正确性。收录于:PLDI,第220–231页(2003年)·doi:10.1145/781131.781156
[8] Lerner,S.、Millstein,T.、Rice,E.、Chambers,C.:通过本地规则进行数据流分析和转换的自动稳健性证明。In:POPL(2005)·Zbl 1369.68145号 ·doi:10.1145/1040305.1040335
[9] Leroy,X.:编译器后端的正式认证或:使用校对助手对编译器进行编程。SIGPLAN不是。 41(1), 42–54 (2006) ·Zbl 1369.68124号 ·doi:10.1145/1111320.1111042
[10] Manna,Z.,Waldinger,R.:有时“有时”比“总是”好吗证明程序正确性的间歇断言。CACM 21(2),159-172(1978)·Zbl 0367.68011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359340.359353
[11] Narasamdya,I.,Voronkov,A.:寻找基本块和变量对应。收录:Hankin,C.,Siveroni,I.(编辑)SAS 2005。LNCS,第3672卷,第251-267页。斯普林格,海德堡(2005)·Zbl 1141.68361号 ·doi:10.1007/11547662_18
[12] Narasamdya,I.:在优化编译器的翻译验证中建立程序等效性。曼彻斯特大学博士论文(2007),网址:http://www-verimag.imag.fr/narasamd/Narasamdya论文.ps
[13] Narasamdya,I.,Périn,M.:通用标准中智能卡应用的认证。技术报告TR-2008-14,Verimag(2008年9月)
[14] Necula,G.C.:优化编译器的翻译验证。摘自:2000年6月ACM SIGPLAN编程语言设计与实现原则会议记录,第83-95页(2000)·doi:10.1145/349299.349314
[15] Pnueli,A.,Siegel,M.,Singerman,E.:翻译验证。收录:Steffen,B.(编辑)TACAS 1998。LNCS,第1384卷,第151页。斯普林格,海德堡(1998)·doi:10.1007/BFb0054170
[16] Pnueli,A.,Zaks,A.:过程间优化的翻译验证。收录于:第四届软件验证与确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
[17] Pottier,F.,Simonet,V.:ml的信息流推断。SIGPLAN不是。 37(1), 319–330 (2002) ·Zbl 1323.68148号 ·doi:10.1145/565816.503302
[18] Rinard,M.,Marinov,D.:可靠的指针编译。In:FLoC运行时结果验证研讨会会议记录,意大利特伦托(1999年7月)
[19] 对手X:基于符号传递函数的认证编译方法。在:第31届ACM SIGPLAN-SIGCT编程语言原理研讨会论文集,第1-13页。ACM出版社,纽约(2004)·Zbl 1325.68070号 ·doi:10.1145/964001.964002
[20] Voronkov,A.,Narasamdya,I.:证明程序间属性。技术报告TR-2008-13,Verimag(2008)·Zbl 1248.68156号
[21] Yang,H.:关系分离逻辑。西奥。计算。科学。 375(1-3), 308–334 (2007) ·Zbl 1111.68078号 ·doi:10.1016/j.tcs.2006.12.036
[22] Zaks,A.,Pnueli,A.:Covac:通过交叉积的程序分析进行编译器验证。收录:Cuellar,J.、Maibaum,T.、Sere,K.(编辑)FM 2008。LNCS,第5014卷,第35-51页。斯普林格,海德堡(2008)·doi:10.1007/978-3-540-68237-05
[23] Zuck,L.D.,Pnueli,A.,Goldberg,B.:VOC:优化编译器的翻译验证方法。加州大学学报9(3),223-247(200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