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协同数据聚合。 (英语) Zbl 1233.68096号

摘要:近年来,协作通信机制被证明是一种仅通过单个收发机天线就可以提高发射分集的有前途的技术。使用这种通信范式,多个源节点能够协调它们的传输,从而获得节能。由于数据聚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重要的操作之一,本文研究了通过协作通信实现高效节能的数据聚合问题。我们首先定义了协同数据聚合(CDA)问题,并正式证明了该问题是NP-hard问题。由于该问题的复杂性,我们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MCT用于协作数据聚合。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可以达到2的近似性能比。此外,还描述了该算法的分布式DMCT实现。我们证明了集中式和分布式算法都可以构造相同的拓扑来进行协同数据聚合。实验仿真表明,与PEDAP和PEGASIS算法相比,该算法的功耗分别降低了12.5%和66.3%。

MSC公司:

64岁以下 分布式系统
2017年第68季度 问题的计算难度(下限、完备性、近似难度等)
68宽15 分布式算法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ertsekas,D。;Gallager,R.:数据网络,(1991)·Zbl 0734.68006号
[2] Cardei,M。;吴杰。;Yang,S.:使用协作通信的自组织无线网络拓扑控制,IEEE移动计算事务5,第6期(2006)
[3] M.Enachescu,A.Goel,R.Govindan,R.Motwani,传感器网络中的无标度聚合,在:Proc。第一届无线传感器网络算法方面国际研讨会,2004年·Zbl 1104.68315号
[4] D.Estrin、R.Govindan、J.Heidemann、S.Kumar,《下一世纪的挑战:传感器网络中的可扩展协调》,摘自:Proc。MOBICOM,1999年。
[5] Garey,M.R。;约翰逊:计算机与棘手;NP-完备性理论指南(1979)·Zbl 0411.68039号
[6] Gehrke,J。;Madden,S.:传感器网络中的查询处理,普适计算3,第1期,46-55(2004)
[7] A.Goel,D.Estrin,《凹成本的同步优化:单汇聚合或单源批量采购》,摘自:Proc。ACM离散算法研讨会,SODA,2003年·Zbl 1092.68626号
[8] B.Hohlt,L.Doherty,E.Brewer,传感器网络的灵活功率调度,in:Proc。IPSN,2004年。
[9] 艾哈迈德·易卜拉欣。;韩朱;Liu,K.J.Ray:《无线网络中的分布式节能协同路由》,《无线网络的分布式节能协作路由》7,第10期,3930-3941(2008)
[10] C.Intanagowiwat、R.Govindan、D.Estrin,《定向扩散: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且健壮的通信范式》,摘自:Proc。MOBICOM,2000年。
[11] J.Kahn,R.Katz,K.Pister,《下一世纪的挑战:“智能灰尘”的移动网络》,摘自:Proc。MOBICOM,1999年。
[12] K.Kalpakis,K.Dasgupta,P.Namjoshi,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最大寿命数据收集和聚合,摘自:Proc。2002年IEEE国际联网会议·Zbl 1059.68523号
[13] Khandani,A。;Aboundi,J。;莫迪亚诺,E。;Zheng,L.:静态无线网络中的合作路由,IEEE通信事务55,第11期,2185-2192(2007)
[14] M.Khan,G.Pandurangan,最小生成树的快速分布式近似算法,in:Proc。2006年分布式计算国际研讨会·Zbl 1155.68562号
[15] B.Krishnamachari,D.Estrin,S.Wicker,《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建模》,摘自:Proc。IEEE INFOCOM,纽约,2002年6月。
[16] 兰曼,J.N。;谢国忠,D.N.C。;Wornell,G.W.:《无线网络中的合作多样性:有效协议和中断行为》,IEEE信息理论事务50,第12期,3062-3080(2004)·Zbl 1316.94050号
[17] 林赛,S。;拉加文德拉,C。;Sivalingam,K.M.:使用能量度量的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算法,IEEE并行和分布式系统事务13,924-932(2002)
[18] A.Mainwaring、J.Polastre、R.Szewczyk、D.Culler、J.Anderson,《栖息地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摘自:Proc。WSNA,2002年9月。
[19] Y.Shi,S.Sharma,Y.T.Hou,S.Kompella,合作通信的最佳中继分配,收录于:Proc。MohiHoc,2008年。
[20] 谭,H。;Korpeoglu,I.: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能数据收集和聚合,SIGMOD记录32,第4期(2003年)
[21] N.Thepvilojanapong,Y.Tobe,K.Sezaki,《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高效数据收集树的构建》,摘自:Proc。ISCAS,2005年。
[22] A.Woo,T.Tong,D.Culler,《应对传感器网络中可靠多跳路由的潜在挑战》,摘自:Proc。SenSys,2003年。
[23] N.Xu,S.Rangwala,K.Chintalapudi,D.Ganesan,A.Broad,R.Govindan,D.Estrin,《用于结构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摘自:Proc。SenSys,2004年。
[24] Zhang,Y。;Huang,Q.:基于学习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路由树,《通信杂志》2006年第1期第2期
[25] 张杰。;Zhang,Q.:多源多目的地多跳无线网络中的合作路由,Ieee infocom,2369-2377(2008)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