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粘弹性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三相模型及其计算实现。 (英语) Zbl 1476.92017号

摘要:利用能量变分方法推导了牛顿流体和粘弹性流体混合物的新型热力学一致三相模型。该模型由耦合的Navier-Stokes方程和Cahn-Hilliard方程组成,自动满足能量耗散定律,具有伽利略不变量。为了利用该模型研究移动接触线问题,还引入了考虑流体弹性的修正通用Navier边界条件。为了有效地求解模型方程组,开发了能量稳定的数值格式。通过模拟重力作用下液滴在斜面上的滑动,验证了数值格式的收敛性。该模型可用于研究各种生物或生物物理问题。通过模拟不同粘弹性性质的静脉血凝块的变形,以及在不同生物相关剪切血流条件下实验观察到的内部结构,验证了该模型的预测能力。

MSC公司:

92立方35 生理流量
76D05型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
35问题35 与流体力学相关的PDE
92年第35季度 与生物、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相关的PDE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H.Abels,H.Garcke,G.Grün,《不同密度不可压缩两相流的热力学一致性框架无关扩散界面模型》,数学。模型方法应用。科学。22(3), 1150013, 2012. ·Zbl 1242.76342号
[2] A.Abedijaberi,G.Bhatara,E.S.G.Shaqfeh,B.Khomami,《粘弹性对浸涂流动界面动力学影响的计算研究》,《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166, 614-627, 2011. ·Zbl 1282.76046号
[3] D.M.Anderson、G.B.McFadden、A.A.Wheeler,《流体动力学中的扩散界面方法》,年。Rev.流体。机械。30 139-165, 1998. ·Zbl 1398.76051号
[4] V.I.Arnold,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第二版,Springer-Verlag,纽约,1989年·Zbl 0692.70003号
[5] V.E.Badalassi,H.D.Ceniceros,S.Banerjee,用相场模型计算多相系统,J.Compute。物理学。190, 371-397, 2003. ·Zbl 1076.76517号
[6] F.Bajd,I.Sersa,《血流介导期间血凝块碎片的数学建模,血栓形成,生物物理》。J.104:1181-902013年;
[7] M.Bajaj,J.R.Prakash,M.Pasquali,《粘弹性对稀聚合物溶液槽涂层流动影响的计算研究》,J.非牛顿流体力学。149, 104-123, 2008. ·Zbl 1159.76001号
[8] J.B.Bell,D.L.Marcus,变密度流的二阶投影法,J.Compute。物理学。101, 334-348, 1992. ·兹比尔0759.76045
[9] R.B.Bird,R.C.Armstrong,O.Hassafer,《聚合物流体动力学》,1,纽约州纽约市:Wiley。
[10] A.V.Borkar、J.A.Tsamopoulos、S.A.Gupta、R.K.Gupta,平面圆盘上粘弹性和非挥发性流体的旋转涂层,物理。液体6,3539-35532007。
[11] F.Boyer,C.Lapuerta,三组分Cahn-Hilliard流动模型研究,数学。模型。数字。分析。40, 653-687,2006. ·Zbl 1173.35527号
[12] J.Brannick,C.Liu,T.Qian,H.Sun,《多相材料的扩散界面方法:能量变分法》,数值。数学。西奥。方法。申请。8, 220-236,2014. ·Zbl 1349.76759号
[13] J.W.Cahn,J.E.Hilliard,非均匀系统的自由能。I.界面自由能,J.Chem。物理学。28, 258-267, 1958. ·兹比尔1431.35066
[14] R.A Campbell,K.A.Overmyer,C.R.Bagnell,A.S.Wolberg,《细胞促凝活性决定了血栓的结构和稳定性,这是与细胞表面、动脉硬化血栓距离的函数》。瓦斯克。生物学28(12),2247-22542008。
[15] A.J.Chorin,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解,数学。计算。22, 745-762, 1968. ·Zbl 0198.50103号
[16] B.S.Dandapat,S.K.Singh,《细胞运动受基质刚性生物物理的引导》。J.79,1,第79卷,144-1522000。
[17] Y.Di,R.Li,T.Tang,三维通用移动网格框架及其在多相流混合模拟中的应用,Commun。计算。物理学。3, 582 -602, 2008. ·Zbl 1195.76252号
[18] H.Ding、P.D.M.Spelt和C.Shu,大密度比不可压缩两相流扩散界面模型,J.Compute。物理学。226, 2078-2795, 2007. ·Zbl 1388.76403号
[19] H.Ding,P.D.M.Spelt,接触线运动扩散界面模拟中的润湿条件,物理。版本E.75,0467082007。
[20] S.Dong,《不可压缩N相流的有效算法》,J.Compute。物理学。276, 691-728, 2014. ·Zbl 1349.76196号
[21] B.Eisenberg,Y.Hyon,Chun Liu,水和通道中离子的能量变分分析:复杂离子流体原始模型的场论,J.Chem。物理学。133(10), 104104, 2010.
[22] D.J.Eyre,梯度系统的无条件稳定一步格式,未发表文章,1998年6月。
[23] D.J.Eyre,J.W.Bullard等人(编辑),《微结构演化的计算和数学模型》,材料研究学会,宾夕法尼亚州沃伦代尔,39-461998年·Zbl 0955.74003号
[24] X.Feng,T.Tang,J.Yang,使用p-自适应谱延迟校正方法进行相场问题的长期数值模拟,SIAM J.Sci。计算。37(1), 271-294, 2014. ·Zbl 1327.65161号
[25] M.Fontelos,G.Grün,S.Jörres,《关于电润湿和其他电动现象的相场模型》,SIAM J.Math。分析。43, 527-563, 2011 ·Zbl 1228.35082号
[26] 约翰内斯·福斯特(Johannes Forster),《复杂流体的数学建模》,硕士,瓦尔茨堡大学,2013年。
[27] G.P.Galdi、R.Rannacher、A.M.Robertson和S.Turek,《血流动力学建模、分析和模拟》,第37页,Birkhäuser Basel,2008年。
[28] M.Gao,X.-P.Wang,移动接触线问题相场模型的梯度稳定格式,J.Compute。物理学。231, 1372-1386, 2012. ·Zbl 1408.76138号
[29] M.Gao,X.-P.Wang,变密度和粘度运动接触线问题相场模型的有效方案,J.Compute。物理学。272, 704-718, 2014. ·Zbl 1349.76464号
[30] H.Garcke,M.Hinze,C.Kahle,两相不可压缩流热力学一致性模型的稳定和线性时间离散化,应用数值数学,99151-171016·Zbl 1329.76168号
[31] K.C.Gersh、C.Nagaswami、J.W.Weisel,纤维蛋白网络结构和凝块机械性能因红细胞掺入而改变,血栓止血。102(6), 1169-75, 2009.
[32] J.-L.Germond,A.Salgado,基于压力泊松方程的变密度不可压缩流的分裂方法,J.Comput。物理学。228, 2834-2846, 2009. ·Zbl 1159.76028号
[33] J.-L.Guermond,L.Quartapelle,变密度不可压缩流动的投影有限元法,J.计算。物理学。165(1), 167-188, 2000. ·Zbl 0994.76051号
[34] Z.Guo,P.Lin,具有热毛细效应的两相流热力学一致相场模型,《流体力学杂志》。766, 226-271, 2015. ·Zbl 1337.76023号
[35] 何毅,刘毅,汤涛,关于Cahn-Hilliard方程的大时间步长方法,应用。数字。数学。57, 616-628, 2007. ·Zbl 1118.65109号
[36] J.W.Heemskerk,E.M.Bevers,T.Lindhout,血小板活化和凝血,血栓。止血。88(2), 186-93, 2002.
[37] P.C.Hohenberg和B.I.Halperin,动态临界现象理论,修订版。物理学。49, 435-479, 1977
[38] C.-C.Huang,P.-Y.Chen,C.-C.Shih,使用超声剪切波方法估计血栓的粘弹性模量,医学物理学。40(4),042901, 2013
[39] Y.Hyon,D.Y.Kwak,C.Liu,复杂流体中的能量变分方法:最大耗散原理,DCDS-A 24(4),1291-1304,2010·Zbl 1423.76380号
[40] D.Jackmin,《扩散流体界面的接触线动力学》,J.流体力学。402, 57-88, 2000. ·兹伯利0984.76084
[41] J.Jiang,Y.Li,C.Liu,《变密度二相不可压缩流:能量变分方法》,DCDS-A 37(6),2017年·Zbl 1361.35129号
[42] T.H.S.Van Kempen、A.C.B.Bogaerds、G.W.M.Peters、F.N.Van de Vosse,成熟纤维蛋白网络的本构模型,生物物理学。J.107(2),504-5132014年。
[43] E.Kim、O.V.Kim、K.R.Machlus、X.Liu、T.Kupaev、J.Lioi、A.S.Wolberg、D.Z.Chen、E。
[44] D.Rosen,Z.Xu,M.Alber,纤维蛋白网络结构和机械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实验和计算分析,《软物质》7,4983-49922011年。
[45] J.S.Kim,K.K.Kang,J.S.Lowengrub,Cahn-Hilliard流体的保守多重网格方法,J.Compute。物理学。193, 511-543, 2004. ·Zbl 1109.76348号
[46] J.S.Kim,K.K.Kang,J.S.Lowengrub,三元Cahn-Hilliard系统的保守多重网格方法,公共数学。科学。2, 53-77, 2004. ·Zbl 1085.65093号
[47] J.S.Kim,J.S.Lowengrub,三相流的相场建模和模拟,国际自由边界。7, 435-466, 2005. ·Zbl 1100.35088号
[48] J.S.Kim,多组分流体流动的相场模型,Commun。计算。物理学。12(3), 613-661, 2012. ·Zbl 1373.76030号
[49] O.V.Kim,Z.Xu,E.D.Rosen,M.Albe,纤维蛋白网络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调节蛋白质转运,PLoS Compute。生物学9(6):e10030952013。
[50] 林福华、刘春华、张鹏,《粘弹性流体的流体动力学》,康明斯。纯应用程序。数学。58, 1437-1471, 2005. ·Zbl 1076.76006号
[51] C.Liu,J.Shen,X.F.Yang,变密度两相不可压缩流相场模型的解耦能量稳定格式,科学杂志。计算。62(2), 601-622, 2015. ·Zbl 1326.76064号
[52] C.Liu,J.Shen,两种不可压缩流体混合物的相场模型及其通过傅里叶谱方法的近似,Physica D 179,211-2282003·Zbl 1092.76069号
[53] J.Lowengrub,L.Truskinovsky,《准不可压缩CahnHilliard流体和拓扑变换》,Proc。R.Soc.伦敦。A 4542617-26541998年·Zbl 0927.76007号
[54] L.Onsager,不可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I.物理。第二版。序列号。37, 405-426, 1931.
[55] L.Onsager,不可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二、 。,物理学。第二版。序列号。38, 2265-2279, 1931. ·Zbl 0004.18303号
[56] M.V.Ovanesov、J.V.Krasotkina、L.I.Ul'yanova等人,血友病A和B与血栓生长的异常空间动力学有关。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学报》1572(1),45-572002年。
[57] N.zkaya,生物力学基础:平衡、运动和变形。纽约:施普林格出版社,2012年。
[58] R.Polanowska-Grabowska、S.Raha、A.R.Gear,《粘附效率、血小板密度和大小》,英国血液学杂志。82, 715-720, 1992.
[59] 钱涛,王晓鹏,盛鹏,不混溶流动的分子尺度接触线流体力学,物理学。修订版E 680163062003。
[60] 钱涛,王晓鹏,盛鹏,两相非混相流动中运动接触线的分子流体力学,公社。计算。物理学。1, 1-52, 2006. ·Zbl 1115.76079号
[61] T.Qian,X.-P.Wang,P.Sheng,《动接触线流体动力学的变分方法》,《流体力学杂志》。564, 333-360, 2006. ·Zbl 1178.76296号
[62] S.Rafaí,D.Bonn和A.Boudaoud,非牛顿流体在亲水表面上的扩散,J.FluidMech。513, 77, 2004. ·Zbl 1107.76008号
[63] M.Ranucci、T.Laddomada、M.Ranucci和E.Baryshnikova,不同剪切速率下联合凝固期间的血液粘度,《生理学报告》,2(7),2014年。
[64] W.Ren,W.E,动接触线问题的边界条件,物理学。流体10221012007·Zbl 1146.76513号
[65] W.Ren,D.Hu,W.E,接触线问题的连续统模型,物理学。液体221021032010·Zbl 1308.76082号
[66] G.Della Rocca,G.Blanquart,接触线上水平集重新初始化,J.Compute。物理学。265 (2014) 34-49. ·Zbl 1349.76599号
[67] R.J.Ryham,《带电流体数学建模的能量变分方法:电荷相、模拟和良好位置》,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论文,2006年。
[68] J.Shen,C.Wang,X.M.Wang,S.M.Wise,具有Ehrlich-Schwoebel型能量的梯度流的二阶凸分裂方案:在薄膜外延中的应用,SIAM J.Numer。分析。50(1), 105-125, 2012. ·Zbl 1247.65088号
[69] 沈晓阳,不同密度和粘度的两相不可压缩流动的相场模型及其数值近似,SIAM,J.Sci。计算。32(3), 1159-1179, 2010. ·Zbl 1410.76464号
[70] 沈建中,杨晓霞,Allen-Cahn和Cahn-Hilliard方程的数值逼近,DCDS-A 28(4),1669-16912010·Zbl 1201.65184号
[71] T.J.Stalker、J.D.Welsh、M.Tomaiuolo、J.Wu、T.V.Colace、S.L.Diamond和L.F.Brass,《止血的系统方法:3》。血栓凝固调节血栓内溶质转运和局部凝血酶活性,血液。124(11), 1824-31, 2014.
[72] T.J.Stalker、E.A.Traxler、J.Wu、K.M.Wannemacher、S.L.Cermingnano、R.Voronov、S.L Diamond和L.F.Brass,《止血反应的层级组织及其与血小板吞噬网络的关系》,血液。121(10), 1875-85, 2013.
[73] R.Temam,《Navier-Stokes方程解的近似方法》,第二版,Arch。老鼠。机械。分析。33, 377-385, 1969. ·Zbl 0207.16904号
[74] G.Tierra,J.P.Pavisich,R.Nerenberg,Z.Xu,M.Alber,流体流动下生物膜变形和剥离的多组分模型,J.R.Soc.Interface 12,201500452015。
[75] R.J.Trudnowski,R.C.Rico,4℃和37℃时血液和血浆的比重,临床。化学。20, 615-616, 1974.
[76] A.Undas,R.A.Ariéns,纤维蛋白凝块的结构和功能:在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动脉硬化血栓。瓦斯克。生物.31(12),88-992011。
[77] S.W.Walker,具有移动接触线的Stokes流尖锐界面模型的混合公式ESAIM:数学建模和数值分析,48969-10092014·Zbl 1299.76064号
[78] Y.Wang,D.-Q.Minh,G.Amberg,粘弹性液滴的动态润湿,物理。E版,920430022015年。
[79] J.D.Welsh、T.J.Stalker、R.Voronov、R.W.Muthard、M.Tomaiuolo、S.L.Diamond、L.F.Brass,《止血的系统方法:1。血小板间隙中血栓结构和激动剂运动的相互依赖性,血液124(11),1808-152014。
[80] S.Wu,J.Xu,多相AllenCahn和CahnHilliard模型及其在成对表面张力影响下的离散化,计算物理杂志343(15),2017年10月32日·Zbl 1380.65208号
[81] 许绍,任文华,运动接触线三维仿真中水平集函数的重新初始化,Commun。计算。物理学。20(5), 1163-1182, 2016. ·Zbl 1373.76201号
[82] Z.Xu,N.Chen,M.M.Kamocka,E.D.Rosen,M.Alber,血栓形成的多尺度模型,J.R.Soc.Interface。5(24), 705-22, 2008.
[83] Z.L.Xu,J.Lioi,J.Mu,M.M.Kamocka,X.Liu,D.Z.Chen,E.D.Rosen,M.Alber,《通过表面介导控制凝血级联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尺度模型》,《生物物理杂志》981723-17322010年。
[84] 许S.Xu,盛P.,刘C.Liu,离子输运的能量变分方法,Commun。数学。科学。12(4), 779-789, 2014. ·Zbl 1319.35199号
[85] P.Yue,J.J.Feng,移动接触线Cahn-Hilliard模型中的壁能量松弛,Phys。流体23,0121062011·Zbl 1308.76132号
[86] P.Yue,J.J.Feng,粘弹性流体动态润湿的相场模拟,J.Non-Newton。流体189-190,8-132012。
[87] P.Yue,J.J.Feng,Chun Liu,J.Shen,《模拟复杂流体两相流的扩散界面法》,J.Fluid Mech。515, 293-317, 2004. ·Zbl 1130.76437号
[88] P.Yue,C.Zhou,J.J.Feng,运动接触线Cahn-Hilliard模型的尖锐界面极限,J.流体力学。645, 279-294, 2010. ·Zbl 1189.76074号
[89] Q.Zhang,X.-P.Wang,固体表面三相流动的相场建模与模拟,J.Compute。物理学。319, 79-107, 2016. ·兹比尔1349.76561
[90] 张天勇,N.Cogan,Q.Wang,生物膜的相场模型。I.理论和一维模拟,SIAM J.Appl。数学。69 (3), 641-669, 2008. ·Zbl 1186.92015号
[91] C.Zhou,P.Yue,J.J.Feng,C.F.Ollivier-Gooch,H.H.Hu,牛顿和粘弹性流体界面动力学的三维相场模拟,J.Compute。物理学。229, 498-511, 2010. ·Zbl 1355.76037号
[92] M.B.Zucker,V.T.Nachmias,血小板活化,动脉硬化血栓血管生物学。5, 2-18, 1985.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