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的稳定域分岔:零型鞍节点分岔。 (英语) Zbl 1218.37036号

从文本中:本文研究了动力系统在稳定边界上发生零型鞍点分岔时的稳定域和稳定边界的行为。给出了零型鞍节点平衡点位于稳定边界上的充要条件如果系统具有这样的平衡点,则给出了稳定边界的化。通过探索这一特征,得到了描述鞍节点分岔值附近稳定性边界行为的结果。特别地,研究表明,如果在稳定边界上发生零鞍型节点分叉,则稳定区域会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发生剧烈变化。给出了在零型鞍节点分岔值附近这些变化的完整特征。”

MSC公司:

37C75号 光滑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
34天30分 结构稳定性和常微分方程解的类似概念
34C23型 常微分方程的分岔理论
37G10型 动力系统奇异点的分岔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Chiang,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势能边界面法基础,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35(6),第712页–(1988)·Zbl 0659.93048号 ·doi:10.1109/31.1808年
[2] Zaborszky,关于电力系统等一类大型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相图,IEEE自动控制汇刊33(1)pp 4–(1988)·Zbl 0638.93037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356
[3] 阿罗,一般竞争分析(1971)
[4] Pai,电力系统稳定性(1981年)
[5] Varaiya,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直接方法:最新结果,IEEE 73(12)第1703页会议记录–(1985)·doi:10.1109/PROC.1985.13366
[6] May,《模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1973)
[7] 阿尔贝托,双时间尺度非线性系统快速子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统一方法,国际应用科学与工程分岔与混沌杂志17页4195–(2007)·Zbl 1162.34331号 ·doi:10.1142/S0218127407019731
[8] Silva,有耗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经典能量函数的平滑扰动,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I 52(1)pp 222–(2005)·Zbl 1374.93281号 ·doi:10.1109/TCSI.2004.840090
[9] Chiang,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准稳定区域:最优估计,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I 43(8)pp 636–(1996)·doi:10.1109/81.526679
[10] Genesio,《关于渐近稳定区域的估计:最新进展和新建议》,IEEE自动控制汇刊30(8),第747页–(1985)·兹伯利0568.93054 ·doi:10.10109/TAC 1985年1104057
[11] Loccufier,估计自治动态系统稳定区域的一种新的轨迹反转方法,非线性动力学21 pp 265–(2000)·Zbl 0970.34047号 ·doi:10.1023/A:1008311427709
[12] Amato,关于非线性二次系统的吸引力区域,Automatica 43第2119页–(2007)·Zbl 1138.93028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7.03.022
[13] Tan,使用多项式和复合多项式Lyapunov函数和平方和编程进行稳定域分析,IEEE电路和系统汇刊53(2),第565页–(2008)·Zbl 1367.34079号
[14] 非线性系统吸引域的Paice A Wirth F鲁棒性分析353 356·兹伯利0925.93814
[15] Chiang,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的稳定域,IEEE自动控制汇刊33(1)pp 16–(1988)·Zbl 0639.93043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357
[16] Chiang,二阶向量微分方程描述的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35(6)pp 703–(1988)·Zbl 0661.34052号 ·doi:10.1109/31.1807年
[17] Venkatasubramanian,大微分代数系统动力学的分类,IEEE 83(11)第1530–(1995)页论文集·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5.481633
[18] 古根海默,非线性振动,动力系统和向量场分岔(1983)·Zbl 0515.34001号 ·doi:10.1007/978-1-4612-1140-2
[19] 索托马约尔,动力系统第549页–(1973)·doi:10.1016/B978-0-12-550350-1.50046-1
[20] 巴利斯,《动力系统几何理论导论》(1981年)
[21] Palis,《关于Morse-Smale动力系统的拓扑》,第8页,385–(1969)·Zbl 0189.23902号 ·doi:10.1016/0040-9383(69)90024-X
[22] Smale,可微动力系统,美国数学学会公报73 pp 747–(1967)·Zbl 0202.55202号 ·doi:10.1090/S002-9904-1967-11798-1
[23] 亚伯拉罕(Abraham),《横向绘图和流》(1967)·Zbl 0171.44404号
[24] Hirsch,不变流形,美国数学学会公报76(5)pp 1015–(1970)·Zbl 0226.58009号 ·网址:10.1090/S0002-9904-1970-12537-X
[25] Guillemin,微分拓扑(1974)
[26] Hurewicz,维度理论(1948)
[27] 史密斯,现代分析入门(1983)·doi:10.1007/978-1-4612-1144-0
[28] Chiang,用于小传输电导网络还原电力系统模型直接稳定性分析的bcu方法的理论基础,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I:基础理论与应用42(5)pp 252-(1995)·Zbl 0872.93062号 ·doi:10.1109/81.386159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