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分析。 (英语) Zbl 1465.93172号

摘要:自抗扰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处理干扰和不确定性。然后针对一般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阐述了当控制输入发生扰动时,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稳定性、不确定性和参数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如果参考值和不确定性满足特定条件,则通过Lyapunov函数和Gronwall-Bellman不等式证明了估计和输出误差最终和全局有界,并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推导和仿真验证。另一方面,应用Lyapunov方法和Cauchy不等式得到了全局渐近稳定的结果,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可以估计收敛速度。此外,还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充分显示结果和证明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MSC公司:

93D20型 控制理论中的渐近稳定性
93立方厘米 信息不完整的控制/观测系统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汉江。从PID到自抗扰控制。IEEE Trans Ind Electron公司。2009;56(3):900‐906.
[2] 高Z。基于缩放和带宽参数化的控制器调整。论文发表于:《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3年6月4日至6日;IEEE,丹佛,科罗拉多州。
[3] 郑强、高丽、高姿。具有未知动态的非线性时变对象自抗扰控制的稳定性分析。论文发表于:第46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2007年12月12日至14日;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IEEE。
[4] 黄毅,薛伟。自抗扰控制:方法和理论分析。ISA事务。2014;53(4):963‐976.
[5] WuZ、GuoB。利用ADRC方法对具有不匹配不确定性的MIMO非线性系统进行近似解耦和输出跟踪。J Frankl Inst‐Eng应用数学。2018;355(9):3873‐3894. ·Zbl 1390.93273号
[6] SunL、HuaQ、LiD、PanL、XueY、LeeK。基于直接能量平衡的燃煤电厂自抗扰控制。ISA事务。2017;70:486‐493.
[7] 邱德、孙美、王姿、王毅、陈姿。大型深空观测天线的实际风干扰抑制。IEEE变速器控制系统技术。2014;22(5):1983‐1990.
[8] SunH、SunQ、WuW、ChenZ、TaoJ。基于自抗扰控制和前馈补偿的柔性翼无人机高度控制。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20;30(1):222‐245. https://doi.org/10.1002/rnc.47。 ·Zbl 1451.93257号 ·doi:10.1002/rnc.47
[9] VincentJ、MorrisD、UsherN、GaoZ、NicolettiA、ZhengQ。超导射频腔基于自抗扰的控制设计。Nucl Instrum MethodsPhys-Res Sect A‐Accel Spectrom Dect Assoc Equip.2011年;643(1):11‐16.
[10] Hosseini‐PishrobatM,KeighobadiJ。通过非线性主动抗扰实现三轴MEMS陀螺仪的鲁棒输出调节。Int J鲁棒非线性控制。2018;28(5):1830‐1851. ·Zbl 1390.93249号
[11] SunL、LiD、HuK、LeeK、PanF。自抗扰控制器的整定与实际实现:以1000MW发电厂蓄热式加热器为例。2016年工业工程化学研究;55(23):6686‐6695.
[12] Guerrero‐CastellanosJ、RifaïH、Arnez‐PaniaguaV、Linares‐FloresJ、Saynes‐TorresL、MohammedS。通过控制Lyapunov函数实现鲁棒主动抗扰控制:应用于驱动式踝足矫形器。控制工程实践。2018;80:49‐60.
[13] TanW,FuC公司。时滞过程的自抗扰控制分析。论文发表于:《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15年7月1日至3日;IEEE,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14] 赵斯,高Z。时滞系统的改进型自抗扰控制。ISA事务。2014;53(4):882‐888.
[15] XiaY、ShiP、LiuG、ReesD、HanJ。时滞不确定多变量系统的自抗扰控制。IET控制理论应用。2007;1(1):75‐81.
[16] LiM、LiD、WangJ、ZhaoC。分数阶系统的自抗扰控制。ISA事务。2013;52(3):365‐374.
[17] 高Z。非线性分数阶系统的自抗扰控制。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16;26(4):876‐892. ·Zbl 1333.93089号
[18] 赵Z,国波。SISO非线性系统非线性自抗扰控制的收敛性。动态控制系统杂志。2016;22(2):385‐412. ·Zbl 1337.93076号
[19] 郭斌,赵Z。MIMO系统非线性自抗扰控制的收敛性。SIAM J控制优化。2013;51(2):1727‐1757. ·Zbl 1266.93075号
[20] 赵Z,国波。具有不确定性下三角系统镇定的自抗扰控制方法。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16;26(11):2314‐2337. ·Zbl 1346.93332号
[21] 赵Z,国B。一种用于不匹配不确定性MIMO系统输出跟踪的新型扩展状态观测器。IEEE自动变速器控制。2018;63(1):211‐218. ·Zbl 1390.93422号
[22] WuZ、GuoB。具有随机不确定性的MIMO非线性系统的自抗扰控制:近似解耦和输出反馈镇定。国际J控制。2020;93(6):1408‐1427. https://doi.org/10.1080/00207179.2018.1508854。 ·Zbl 1443.93106号 ·doi:10.1080/00207179.2018.1508854
[23] WuZ、GuoB。一类不确定随机非线性系统自抗扰控制的收敛性。国际J控制。2019;92(5):1103‐1116. ·Zbl 1416.93196号
[24] WuD,ChenK。基于描述函数法的非线性自抗扰控制的频域分析。IEEE Trans Ind Electron公司。2013;60(9):3906‐3914.
[25] WuD,ChenK。双非线性自抗扰控制系统的极限环分析。ISA事务。2014;53(4):947‐954.
[26] LiJ、XiaY、QiX、GaoZ、ChangK、PuF。用圆判据法分析单输入单输出系统非线性自抗扰控制的绝对稳定性。IET控制理论应用。2015;9(15):2320‐2329.
[27] LiJ、XiaY、QiX、ZhaoP。基于区间非线性自抗扰控制系统的鲁棒绝对稳定性分析。ISA事务。2017;69:122‐130.
[28] RanM、WangQ、DongC。不确定非仿射控制非线性系统的自抗扰控制。IEEE Trans Autom控制。2017;62(11):5830‐5836. ·Zbl 1390.93546号
[29] RanM、WangQ、DongC。一类具有执行器饱和的非线性系统的自抗扰控制镇定。自动化。2016;63:302‐310. ·Zbl 1329.93121号
[30] 薛伟、黄毅。一类不确定LTI系统的自抗扰跟踪控制性能分析。ISA事务。2015;58:133‐154.
[31] 薛伟、黄毅。一类MIMO下三角非线性不确定系统自抗扰控制器的性能分析。ISA事务。2014;53:955‐962.
[32] 薛伟、黄毅。一类具有不连续扰动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二自由度跟踪控制性能分析。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18;28(4):1456‐1473. ·Zbl 1390.93392号
[33] 邵斯,高Z。基于奇异摄动分析的自抗扰控制的指数稳定性条件。国际J控制。2017;90(10):2085‐2097. ·Zbl 1380.93211号
[34] 蒋T、黄C、郭L。基于观测器和估计器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自动化。2015;59:35‐47. ·Zbl 1326.93073号
[35] Aguilar‐IbañezC、Sira‐RamirezH、AcostaJ。不确定系统自抗扰控制的稳定性:Lyapunov观点。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17;27(18):4541‐4553. ·Zbl 1379.93075号
[36] ChenZ、WangY、SunM、SunQ。一阶非线性动态系统自抗扰控制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分析。Trans-Inst测量控制。2019;41(7):2064‐2076.
[37] 赵C,国力。二阶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Sci Chin信息科学。2017;60(2):1‐13.
[38] ZhaoC、GuoL。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PID控制能力。IFAC‐在线论文。2017;50(1):1521‐1526.
[39] 张德、吴强、姚X。非线性不确定系统基于带宽的自抗扰控制稳定性分析。系统科学综合杂志。2018;31(6):49‐68.
[40] LiS、YangJ、ChenW、ChenX。不匹配不确定性系统的广义扩展状态观测器控制。系统科学综合杂志。2012;59(12):4792‐4802.
[41] 哈利勒。非线性系统。普伦蒂斯·霍尔:新泽西州上马鞍河;2002. ·Zbl 1003.34002号
[42] 斯洛汀·J,LiW。应用非线性控制。普伦蒂斯·霍尔: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悬崖;1991. ·Zbl 0753.93036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