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面轮轨滑动表面温度演变的分析公式。 (英语) Zbl 1427.74133号

小结:研究滑动表面热影响区(TAZ)的温度演变至关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微观结构演变、磨损和疲劳。由于滑动体热分析的复杂性,预测其表面温度演化的关系非常有用,因为它们可以用作与时间相关的边界条件;这使得滑动体的热分析是独立的。本文通过假设滑动公共表面的热接触电导(TCC),求解了整个车轮平台上轮轨滑动热分析的微分方程。主要结果包括轮轨表面的温度演变和热分配系数。最后,将得到的车轮和轨道表面温度方程作为两个实际案例应用于货车和客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文献中的现有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一致实现。

MSC公司:

74M10个 固体力学中的摩擦
80A20型 传热传质、热流(MSC2010)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Kapoor,A.,塑料棘轮磨损,磨损,212,119-130(1997)·doi:10.1016/S0043-1648(97)00083-5
[2] 肯尼迪,F.E。;卢,Y。;贝克,I.,《销盘摩擦试验期间接触温度及其对磨损的影响》,摩擦学国际,82,534-542(2015)·doi:10.1016/j.triboint.2013.10.022
[3] Velkavrh,I。;Autserer,F。;克莱恩,S。;Voyer,J。;里斯托,A。;布伦纳,J。;对于存在,P。;Diem,A.,《温度对不同气体环境中非润滑钢/钢触点摩擦和磨损的影响》,摩擦学国际,98,155-171(2016)·doi:10.1016/j.triboint.2016.02.022
[4] 埃克伯格,A。;Kabo,E.,《滚动接触和热负荷下铁路车轮和钢轨的疲劳——概述》,《磨损》,258,7-8,1288-1300(2005)·doi:10.1016/j.wear.2004.03.039
[5] Cvetkovski,K。;Ahlström,J。;Karlsson,B.,精细珠光体钢的热软化及其对疲劳行为的影响,第十届国际疲劳大会会议记录,疲劳2010
[6] 普提尼亚诺,C。;雷德霍夫,T。;Dini,D.,《温度对粘弹性摩擦性能的影响》,摩擦学国际,100338-343(2016)·doi:10.1016/j.triboint.2016.03.018
[7] Jergéus,J.,铁路车轮平面周围的马氏体形成和残余应力,机械工程师学会学报,C部分:机械工程科学杂志,212,1,69-79(1998)·doi:10.1243/0954406981521051
[8] Ahlström,J。;Karlsson,B.,用于分析铁路车轮打滑过程中形成的热影响区的分析1D模型,Wear,232,1,15-24(1999)·doi:10.1016/S0043-1648(99)00167-2
[9] Blok,H.,《极端压力条件下的地表温度》,第二届世界石油大会会议记录
[10] Carslaw,H.S。;Jaeger,J.C.,《固体中的热传导》(1959),英国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英国牛津·Zbl 0029.37801号
[11] Archard,J.F.,摩擦表面的温度,磨损,2,6,438-455(1959)·doi:10.1016/0043-1648(59)90159-0
[12] Archard,J.F。;Rowntree,R.A.,摩擦体的温度;第2部分,温度分布,磨损,128,1,1-17(1988)·doi:10.1016/0043-1648(88)90249-9
[13] 斯利瓦斯塔瓦,J.P。;Sarkar,P.K。;Ranjan,V.,《热负荷对轮轨接触的影响:综述》,《热应力杂志》,39,11,1389-1418(2016)·doi:10.1080/01495739.2016.116060
[14] Ling,F.F。;Ng,C.W.,关于滑动接触中物体界面的温度,第四届美国国家应用力学大会论文集,19G2
[15] González-Santander,J.L。;普莱斯,J.M.V。;Isidro,J.M.,干磨中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的精确解:在节段式砂轮上的应用,工程中的数学问题,2011(2011)·doi:10.1155/2011/927876
[16] González-Santander,J.L。;Martín,G.,湿磨中求最高温度的定理,工程数学问题,2015(2015)·Zbl 1394.80005号 ·doi:10.1155/2015/150493
[17] Barber,J.R.,滑动表面之间的热量分布,机械工程科学杂志,9,5,351-354(2006)·doi:10.1243/JMES_JOUR_1967_009_054_02
[18] Ling,F.F。;Pu,S.L.,滑动接触固体的可能界面温度,磨损,7,1,23-34(1964)·doi:10.1016/0043-1648(64)90075-4
[19] Ozisik,M.N.,《热传导》(1993),美国纽约州纽约市:John Willey&Sons。公司,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20] 杰热乌斯(Jergéus,J.)。;奥登马克,C。;伦登,R。;Sotkovszki,P。;卡尔森,B。;Cullers,P.,《全尺寸铁路平轮实验》,《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刊》,第F部分:《轨道与快速交通杂志》,213,1,1-13(1999)·doi:10.1243/0954409991530985
[21] 杰热乌斯(Jergéus,J.)。;奥登马克,C。;伦登,R。;卡尔森,B。;Sotkovszki,P。;Gullers,P.,《Silinge Wheel Flat实验》(1997),哥德堡:Chalmers固体力学,哥德伯格
[22] Burghold,E.M。;Frekers,Y。;Kneer,R.,《通过红外测温法测定与时间相关的热接触电导》,《国际热科学杂志》,98,148-155(2015)·doi:10.1016/j.ijthermalsci.2015.07.009
[23] 波波夫,V.L.,《接触力学与摩擦:物理原理与应用》(2010),德国柏林:施普林格,德国柏林·Zbl 1193.74001号 ·doi:10.1007/978-3642-10803-7
[24] Vernersson,T。;Lundén,R.,《铁路踏面制动温度》。第3部分:车轮和缸体温度以及轨冷的影响,《机械工程师学会学报》,第F部分:《轨道与快速交通杂志》,221,4,443-454(2007)·doi:10.1243/09544097JRRT9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