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重优先蕴涵的语义。 (英语) Zbl 1182.03061号

摘要:我们引入并探讨了由状态偏好序诱导的蕴涵关系的对偶概念。我们从布尔代数、推理规则和模态公理化的角度讨论了这些优先蕴涵关系之间的关系。将偏好关系解释为可及性关系建立了模块化哥德尔-洛布逻辑,作为理性偏好推理的合适模式框架。

MSC公司:

03B60号 其他非经典逻辑
03B45号 模态逻辑(包括规范逻辑)
05年3月 布尔代数的逻辑方面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mati,G.、Carlucci,L.、Gabbay,D.和Pirri,F.(1996)。表示默认逻辑的模态框架的结构属性。IGPL逻辑杂志,4(1),7–22·Zbl 0844.03013号 ·doi:10.1093/jigpal/4.1.7
[2] Blackburn,P.、de Rijke,M.和Venema,Y.(2002年)。模态逻辑:剑桥理论计算机科学丛书(第53卷)。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
[3] Boolos,G.(1993)。可证明性的逻辑。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891.03004号
[4] Boutiler,C.(1994年)。正规的条件逻辑:模态方法。人工智能,68(1),87-154·兹伯利0811.68114 ·doi:10.1016/0004-3702(94)90096-5
[5] Britz,K.、Heidema,J.和Labuschagne,W.(2007年)。蕴涵、二元性和推理形式。http://www.cs.otago.ac.nz/research/publications/OUCS-2007-01.pdf . ·Zbl 1182.03061号
[6] Crocco,G.和Lamarre,P.(1992年)。关于非单调推理系统与条件逻辑之间的联系。R.Nebel、C.Rich和W.Swartout(编辑),《知识表示和推理原理》(KR’92)(第565-571页)。圣马特奥:摩根·考夫曼。
[7] Davis,E.(1990年)。常识知识的表达。圣马特奥:摩根·考夫曼。
[8] Delgrand,J.、Schaub,T.、Tourpits,H.和Wang,K.(2004)。非单调推理中偏好处理方法的分类和综述。计算智能,20(2),308–334·doi:10.1111/j.0824-7935.2004.00240.x
[9] Dickman,M.(1975)。大型无限语言。阿姆斯特丹:北荷兰。
[10] Freund,M.和Lehmann,D.(1994年)。信念修正和理性推理。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莱布尼茨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技术代表TR–94–16。arXiv:cs/0204032v1[cs.AI]·Zbl 0802.03022号
[11] Freund,M.、Lehmann,D.和Morris,P.(1991)。合理性、及物性和对位性。人工智能,52(2),191-203·Zbl 0773.03019号 ·doi:10.1016/0004-3702(91)90043-J
[12] Gabbay,D.和Woods,J.(编辑)(2007年)。逻辑中的多值和非单调转向:逻辑史手册(第8卷)。阿姆斯特丹:北荷兰/爱思唯尔·Zbl 1135.03302号
[13] Giordano,L.、Gliozzi,V.、Olivetti,N.和Pozzato,G.(2005年)。KLM优先逻辑和累积逻辑的分析表。G.Sutcliffe和A.Voronkov(编辑),《LPAR 2005:人工智能课堂讲稿》(第3835卷,第666-681页)。柏林:斯普林格·Zbl 1143.68599号
[14] Hansson,S.和Grüne-Yanoff,T.(2006)。偏好。在E.Zalta(编辑),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斯坦福大学逻辑与信息中心,2006年冬编,plato.Stanford.edu/archives/win2006/entries/preferences。
[15] 卡普,C.(1964)。具有无限长表达式的语言。阿姆斯特丹:北荷兰·Zbl 0127.00901号
[16] Kraus,S.、Lehmann,D.和Magidor,M.(1990年)。非单调推理、优先模型和累积逻辑。人工智能,44167-207·Zbl 0782.03012号 ·doi:10.1016/0004-3702(90)90101-5
[17] Lehmann,D.和Magidor,M.(1992年)。有条件的知识库包含什么?人工智能,55,1-60·Zbl 0762.68057号 ·doi:10.1016/0004-3702(92)90041-U
[18] Makinson,D.(2005)。如何去非单调。《哲学逻辑手册》第二版(第12卷,第175-278页)。海德堡:施普林格。
[19] Meier,B.和Robinson,M.(2004)。为什么乐观的一面是向上的:情感和垂直位置之间的联系。心理科学,15,243-247·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1/j.0956-7976.2004.00659.x
[20] Moinard,Y.和Rolland,R.(2002年)。优先蕴涵的特征。IGPL逻辑杂志,10(3),245–272·Zbl 1005.03032号 ·doi:10.1093/jigpal/10.3.245
[21] Segerberg,K.(1971)。经典模态逻辑论文:Filosofiska Studier(第13卷)。乌普萨拉大学·Zbl 0311.02028号
[22] Shoham,Y.(1988)。关于变化的推理: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时间和因果关系。马萨诸塞州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23] 朱忠(2006)。优惠车型之间的相似性。理论计算机科学,353,26-52·Zbl 1088.68136号 ·doi:10.1016/j.tcs.2005.08.029
[24] Zhu,Z.,&Zhang,R.(2007)。等价优先模型的代数特征。符号逻辑杂志,72(3),803-833·Zbl 1203.03043号 ·doi:10.2178/jsl/119133384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