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明部分顺序属性。 (英语) Zbl 0803.68070号

摘要:一种基于迹的偏序语义的时态验证方法[A.Mazurkiewicz,莱克特。注释计算。科学。255, 279-324 (1987;Zbl 0633.68051号)]显示了。这里使用的语义模型可以表示程序的分布式方面,例如数据库事务的序列化、程序的分层、快照或程序段的并行执行等属性。证明规则是健全的,相对完整的。

MSC公司:

68问题55 计算理论中的语义学
2010年第68季度 计算模式(非确定性、并行、交互式、概率性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Apt,K.R.,递归断言和并行程序,Acta Inform。,15, 219-232 (1981) ·Zbl 0436.68009号
[2] de Bakker,J.W.,《程序正确性的数学理论》(1980),普伦蒂斯·霍尔:普伦蒂斯霍尔·恩格尔伍德·克利夫斯,新泽西州·Zbl 0452.68011号
[3] 伯恩斯坦,P.A。;哈齐拉科斯,V。;Goodman,N.,《数据库系统中的并发控制和恢复》(1987),Addison-Wesley:Addison-Whesley Reading,MA
[4] Bougé,L.,具有同步通信的分布式系统中的重复快照及其在CSP中的实现,Theoret。计算。科学。,49, 145-169 (1987) ·Zbl 0617.68023号
[5] Chandy,K.M。;Lamport,L.,《分布式快照:确定分布式系统的全局状态》,ACM Trans。计算。系统,363-75(1985)
[6] Clint,M.,《程序证明:协同程序》,《信息学报》。,2, 50-63 (1973)
[7] 库克,S.A.,《程序验证公理系统的健全性和完整性》,SIAM J.Compute。,7, 70-90 (1978) ·Zbl 0374.68009号
[8] Dijkstra,E.W.,《合作顺序过程》(技术报告EWD123(1965),技术大学:荷兰艾德霍温理工大学)。(Genuys,F.,《编程语言》(1968),学术出版社:伦敦学术出版社),第43-112页
[9] Dijkstra,E.W.,《保护命令、程序的不确定性和形式推导》,美国计算机学会通讯,18453-457(1975)·Zbl 0308.68017号
[10] Elrad,Tz。;Francez,N.,《将分布式程序分解为通信封闭层》,科学。计算。编程,2155-173(1982)·Zbl 0514.68033号
[11] 艾默生,E.A。;Clarke,E.M.,《使用分支时间时序逻辑合成同步骨架》,科学。计算。编程,2241-266(1982)·Zbl 0514.68032号
[12] 艾默生,E.A。;Halpern,J.Y.,“有时”和“并非从未”重访:关于分支与线性时间-时间逻辑,J.ACM,33151-178(1986)·Zbl 0629.68020号
[13] Francez,N.,《公平》(1986),《施普林格:柏林施普林格》·Zbl 0602.68007号
[14] Francez,N。;Kozen,D.,《广义公平终止》,Proc。第11交响曲。《程序设计语言原理》,46-53(1984),盐湖城
[15] Gaifman,H。;Pratt,V.,并发和函数计算的部分顺序模型,Symp。《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72-85(1987)
[16] 格伦伯格,O。;Francez,N。;Makowski,J.A。;de Roever,W.P.,保护命令终止的证明规则,Inform。控制,66,83-102(1985)·Zbl 0577.68022号
[17] Harel,D.,一阶动态逻辑,计算机科学讲义,第68卷(1979),Springer:Springer Berlin·兹比尔0403.03024
[18] Hoare,C.A.R.,通信顺序过程,通信ACM,21,666-677(1978)·Zbl 0383.68028号
[19] Janicki,R。;劳尔,体育。;库特尼,M。;Devillers,R.,非序列系统的并发和最大并发进化,Theoret。计算。科学。,43, 213-238 (1986) ·Zbl 0604.68006号
[20] 卡茨,S。;Peled,D.,交错集时序逻辑,Theoret。计算。科学。。(Proc.6th Ann.ACM Symp.on Principle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1987年8月),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75,3,178-190(1987)
[21] Katz,S。;Peled,D.,使用代表性交错序列验证分布式程序,分布式计算。,6, 107-120 (1992) ·Zbl 0773.68053号
[22] Katz,S。;Peled,D.,使用折叠定义条件独立性,Theoret。计算。科学。。(BCS-FACS并发语义研讨会(1990年7月),莱斯特:英国莱斯特),101,262-280(1992),柏林斯普林格·Zbl 0769.68082号
[23] Kwiatkowska,M.Z.,《不干涉并发的公平性》,莱斯特大学科学学院博士论文(1989)·Zbl 0696.68092号
[24] Lamport,L.,分布式程序的范式:计算全球状态,(Paul,M.;Siegert,H.J.,分布式系统-规范的方法和工具,第190卷(1985年),施普林格:施普林格柏林),454-468,高级课程,慕尼黑,计算机科学讲义
[25] 雷曼,D。;普努利,A。;Stavi,J.,《公正、正义和公平:同时终止的伦理》,(Even,S.;Kariv,O.,Proc.8th Internat.Coll.on Automata,Languages and Programming,Vol.115(1981),Springer:Springer Berlin),264-277,计算机科学讲稿·Zbl 0468.68026号
[26] Manna,Z。;Pnueli,A.,《并发程序的验证:时间框架》(Boyer,R.S.;Moore,J.S.,《计算机科学中的正确性问题》(1981)),215-273
[27] Manna,Z。;Pnueli,A.,并发程序的验证,时间证明系统,Proc。荷兰阿姆斯特丹第四高级编程学校,162-255(1982年6月)
[28] Manna,Z。;Pnueli,A.,《如何为你的宠物语言制作时间证明系统》,Proc。交响乐团。《编程语言原理》,141-151(1983),德克萨斯州奥斯汀
[29] Manna,Z。;Pnueli,A.,并发程序不变性和活性属性的充分证明原则,Sci。计算。编程,4257-289(1984)·Zbl 0542.68014号
[30] Manna,Z。;Pnueli,A.,时间框架的锚定版本,(de Bakker,J.W.;de Roever,W.P.;Rozenberg,G.,逻辑和模型中的线性时间、分支时间和偏序学校/研讨会,1988年5月/6月,第354卷(1988),施普林格:施普林格柏林),201-281,荷兰,计算机科学讲义·Zbl 0683.68031号
[31] Manna,Z。;Pnueli,A.,完成时间画面,Proc。第16届国际米兰。科尔。关于自动机,语言和编程,第372卷,534-558(1989),计算机科学讲义·Zbl 0703.68075号
[32] Manna,Z。;Wolper,P.,从时序逻辑规范合成通信过程,ACM Trans。程序设计语言系统,6,68-93(1984)·Zbl 0522.68030号
[33] Mazurkiewicz,A.,《跟踪语义》,(Brauer,W.;Reisig,W.,Rozenberg,G.,《Petri网的进展》,1968年,第255卷(1987),Springer:Springer Berlin),279-324,Bad Honnef,计算机科学讲稿
[34] Mazurkiewicz,A。;Ochmanski,E。;Penczek,W.,《并发过程和必然性》,理论。计算。科学。,64, 281-304 (1989) ·Zbl 0675.68015号
[35] 尼尔森,M。;Plotkin,G。;Winskel,G.,Petri网,事件结构和域,Theoret。计算。科学。,13,85-108(1981),第一部分·Zbl 0452.68067号
[36] Owicki,S.,用于验证并行程序的一致完整演绎系统,Proc。年第八交响曲。《计算理论》,73-86(1976)·Zbl 0365.68010号
[37] 贝利德,D。;Katz,S。;Pnueli,A.,《在时序逻辑中指定和证明可串行性》,(第六届IEEE Ann.计算机科学逻辑研讨会(1991年7月),阿姆斯特丹:荷兰阿姆斯特丹),232-245
[38] Petri,C.A.,《自动化通讯》,波恩:Institute für Instrumentelle Matematik,Schriften des IIm Nr.2(1962)
[39] Pinter,S。;Wolper,P.,《关于偏序计算推理的时序逻辑》,Proc。第三交响乐团。《分布式计算原理》,23-27(1984年8月),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
[40] 普努利,A。;Rosner,R.,《异步反应模块的合成》,(Proc.16th Internat.Coll.On Automata,Languages and Programming,Vol.372(1989),Springer:Springer Berlin),652-671,计算机科学讲稿·Zbl 0686.68015号
[41] Pratt,V.,用部分订单建模并发,国际。J.并行编程,15,33-71(1986)·兹比尔06226.88034
[42] Reisig,W.,并发系统中的时间逻辑和因果关系,(Proc.CONCURRENCY 88,Vol.335(1988),Springer:Springer Berlin),121-139,汉堡,计算机科学讲稿·Zbl 0663.68039号
[43] Rogers,H.,递归函数和有效计算性理论(1967),McGraw-Hill:McGraw-Hill纽约·Zbl 0183.01401号
[44] 肖恩菲尔德,J.R.,《数理逻辑》(1976),艾迪森·韦斯利:艾迪森·韦斯利阅读,马萨诸塞州·Zbl 0155.01102号
[45] 斯托姆·F·A。;德罗弗,W.P。;Gerth,R.T.,《μ-演算作为公平论据的断言语言》,Inform。计算。,82, 278-322 (1989) ·兹比尔0678.68010
[46] Thiagarajan,P.S.,《基本网络系统》(Brauer,W.;Reisig,W.,Rozenberg,G.,《Petri网的进展》,1986年,第254卷(1987),施普林格:施普林格-柏林),26-59,计算机科学讲义·Zbl 0636.68063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