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态反馈和输出注入范式中迭代学习控制的鲁棒条件。 (英语) Zbl 1416.93053号

摘要:针对线性时不变系统,提出了一种使用状态反馈和输出注入的鲁棒迭代学习控制(ILC)设计。ILC是一种控制工具,用于克服作用于系统输入的重复系统中的周期性干扰。该设计基本上依赖于小增益定理,该定理建议隔离建模的扰动系统,并在延迟模型周围找到整体传递函数。这确保了在达到稳定条件时的干扰调节。报告的设计缺乏不确定性问题。本研究通过研究和设置条件来考虑鲁棒性问题,以提高ILC设计中针对系统未建模动态的系统性能。两个不同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扰动的情况下,稳定裕度有所提高。

MSC公司:

93B35型 灵敏度(稳健性)
93亿B51 设计技术(稳健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93B40码 系统理论中的计算方法(MSC2010)
93B52号 反馈控制
93二氧化碳 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罗杰斯,E。;Galkowski,K。;Owens,D.H.,线性重复过程的控制系统理论和应用。线性重复过程的控制系统理论和应用,控制和信息科学讲稿,349(2007),德国柏林:施普林格,德国柏林·兹比尔1116.93005
[2] Arimoto,S。;川村,S。;宫崎骏,F.,《通过学习改进机器人操作》,《机器人系统杂志》,1,2,123-140(1984)·doi:10.1002/rob.4620010203
[3] Ahn,H.-S。;摩尔,K.L。;Chen,Y.,迭代学习控制:区间系统的鲁棒性和单调收敛(2007),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Zbl 1162.93025号
[4] D.A.布里斯托。;Tharayil,M。;Alleyne,A.G.,《迭代学习控制综述:基于学习的高性能跟踪控制方法》,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26,3,96-114(2006)·doi:10.1109/MCS.2006.1636313
[5] 哈拉,S。;Omata,T。;Nakano,M.,《重复控制系统的合成及其应用》,1985年IEEE第24届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doi:10.1109/CDC.1985.268739
[6] 井上,T。;中野,M。;Kubo,T。;松本,S。;Baba,H.,质子同步加速器磁铁电源的高精度控制,第八届IFAC世界大会论文集
[7] de Roover,D。;Bosgra,O.H.,补偿器和观测器理论中内模原理的对偶化及其在重复控制和学习控制中的应用,1997年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
[8] de Roover,D。;O.H.博斯格拉。;Steinbuch,M.,线性多变量系统重复和迭代学习控制器的基于内部模型的设计,国际控制杂志,73,10,914-929(2000)·Zbl 1006.93602号 ·网址:10.1080/002071700405897
[9] 弗里曼,C.T。;Alsubaie,医学硕士。;蔡,Z。;罗杰斯,E。;Lewin,P.L.,《迭代学习和重复控制器设计的通用设置及实验验证》,《自适应控制和信号处理国际期刊》,27,3,230-249(2013)·Zbl 1273.93074号 ·doi:10.1002/acs.2299
[10] Hladowski,L。;Galkowski,K。;蔡,Z。;罗杰斯,E。;弗里曼,C.T。;Lewin,P.L.,《误差收敛和性能的基于实验支持的2D系统迭代学习控制律设计》,《控制工程实践》,18,4,339-348(2010)·doi:10.1016/j.connengprac.2009.12.003
[11] 弗里曼,C.T。;Lewin,P.L。;Rogers,E.,非最小相位电厂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的实验评估,国际控制杂志,78,11,826-846(2005)·Zbl 1089.93514号 ·doi:10.1080/00207170500158565
[12] 阿曼,N。;D.H.欧文斯。;Rogers,E.,规范最优迭代学习控制的鲁棒性,《UKACC国际控制会议论文集》(Conf.Publ.No.427)·doi:10.1049/cp:19960710
[13] 阿曼,N。;D.H.欧文斯。;罗杰斯,E.,预测最优迭代学习控制,国际控制杂志,69,2,203-226(1998)·Zbl 0949.93027号 ·doi:10.1080/002071798222794
[14] Ahn,H。;陈永强。;Moore,K.L.,《迭代学习控制:简要调查和分类》,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C部分:应用与评论,37,6,1099-1121(2007)·doi:10.10109/TSMCC.2007.905759
[15] 弗朗西斯,B.A。;Wonham,W.M.,线性多变量调节器的内部模型原理,应用数学与优化。《随机应用国际期刊》,2,2,170-194(1975)·Zbl 0351.93015号 ·doi:10.1007/BF01447855
[16] 弗里曼,C。;Lewin,P。;罗杰斯,E。;D.欧文斯。;Hatonen,J.,《离散时间系统基于最优的重复控制算法》,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I:常规论文,55,1,412-423(2008)·doi:10.1109/TCSI.2007.914005
[17] Ratcliffe,J.D.,在多轴系统上实现的迭代学习控制【博士论文】(2005),南安普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18] Ratcliffe,J.D。;哈特,T.J。;哈托宁,J.J。;Lewin,P.L。;罗杰斯,E。;Owens,D.H.,模型逆最优迭代学习控制器在龙门机器人上的实际实现,IFAC控制和信号处理自适应和学习研讨会(ALCOSP 04)和IFAC周期控制系统研讨会(PSYCO 04)会议记录,日本横滨
[19] 弗里曼,C.T。;蔡,Z。;罗杰斯,E。;Lewin,P.L.,点对点移动任务的目标驱动ilc,2009年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doi:10.1109/ACC.2009.5159965
[20] 拉特克利夫,J。;van Duinkerken,L。;Lewin,P。;罗杰斯,E。;哈托宁,J。;哈特,T。;Owens,D.,《工业应用的快速正态优化迭代学习控制》,《2005年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5年·doi:10.1109/ACC.2005.1470255
[21] 蔡,Z。;弗里曼,C.T。;Lewin,P.L。;Rogers,E.,基于参考移位算法的非最小相位设备的迭代学习控制,控制工程实践,16,6,633-643(2008)·doi:10.1016/j.engprac.2007.07.00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