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入有界的有向图上线性系统的分布式自适应输出反馈一致性协议。 (英语) 兹比尔1348.93013

摘要:本文研究了具有控制输入非零且有界的有向图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反馈一致性协议设计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自适应输出反馈协议,以实现任何包含有向生成树的有向图的导-从一致性。所提出的协议独立于图的任何全局信息,并且只要代理是可稳定和可检测的,就可以构造协议。

MSC公司:

93甲14 分散的系统
93C40型 自适应控制/观测系统
68T42型 Agent技术与人工智能
05C90年 图论的应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Antonelli,G.,《互连动态系统:分布式控制概述》,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33,1,76-88(2013)·Zbl 1395.93032号
[2] 伯恩斯坦,D.S.,《矩阵数学:理论、事实和公式》(2009),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Zbl 1183.15001号
[3] 曹永川。;Ren,W.,通过可变结构方法减少交互的分布式协调跟踪,IEEE自动控制汇刊,57,1,33-48(2012)·Zbl 1369.93012号
[4] Corless,M。;Leitmann,G.,保证不确定动态系统一致最终有界的连续状态反馈,IEEE自动控制汇刊,26,5,1139-1144(1981)·Zbl 0473.93056号
[5] DeLellis,P。;迪贝尔纳多,M。;Garofaro,F.,用于复杂网络同步的新型分散自适应策略,Automatica,45,5,1312-1318(2009)·Zbl 1162.93361号
[6] Dimarogonas博士。;Tsiotras,P。;Kyriakopoulos,K.J.,《多刚体合作姿态控制领导者》,《系统与控制快报》,58,6,429-435(2009)·兹比尔1161.93002
[8] Khalil,H.K.,非线性系统(2002),普伦蒂斯·霍尔:新泽西州普伦蒂斯霍尔-恩格尔伍德悬崖·Zbl 0626.34052号
[9] 刘易斯,F.L。;张,H。;亨斯特·莫弗里克,K。;Das,A.,《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最优和自适应设计方法》(2014),施普林格出版社:施普林格伦敦·Zbl 1417.93015号
[10] 李振康。;段振生。;Chen,G.R。;Huang,L.,《多智能体系统与复杂网络同步的共识:统一观点》,《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I.常规论文,57,1,213-224(2010)·Zbl 1468.93137号
[11] 李振康。;刘晓东。;Ren,W。;Xie,L.H.,具有有界未知输入领导者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跟踪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58,2,518-523(2013)·Zbl 1369.93306号
[12] 李振康。;Ren,W。;刘晓东。;Fu,M.Y.,使用分布式自适应协议实现具有一般线性和Lipschitz非线性动力学的多智能体系统共识,IEEE自动控制事务,58,7,1786-1791(2013)·Zbl 1369.93032号
[13] 李振康。;Ren,W。;刘晓东。;Xie,L.H.,具有自适应动态协议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一致性,Automatica,49,7,1986-1995(2013)·Zbl 1364.93023号
[14] 李振康。;Wen,G.H。;段振生。;Ren,W.,《用有向图设计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完全分布式一致性协议》,IEEE自动控制汇刊,60,4,1152-1157(2015)·兹比尔1360.93035
[16] 梅,J。;Ren,W。;Chen,J.,有向图下二阶异构多智能体系统的共识,(2014年美国控制会议(2014),IEEE),802-807
[17] 梅,J。;Ren,W。;Ma,G.,有向图下参数不确定性拉格朗日网络的分布式控制,Automatica,48,4,653-659(2012)·Zbl 1238.93009号
[18] Olfati-Saber,R。;传真:J.A。;Murray,R.M.,《网络化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共识与合作》,IEEE学报,95,1,215-233(2007)·兹比尔1376.68138
[19] Qu,Z.H.,《动力系统的合作控制:在自动车辆上的应用》(2009),施普林格-弗拉格出版社:英国伦敦施普林格·Zbl 1171.93005号
[20] Ren,W。;比尔德,R.W。;Atkins,E.M.,《多车辆协同控制中的信息共识》,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27,2,71-82(2007)
[21] Seo,J.H。;垫片H。;Back,J.,《使用动态输出反馈补偿器的高阶线性系统共识:低增益方法》,Automatica,45,11,2659-2664(2009)·Zbl 1180.93005号
[22] 苏,Y。;Huang,J.,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合作输出调节,IEEE自动控制汇刊,57,4,1062-1066(2012)·Zbl 1369.93051号
[23] 维兰德,P。;塞普尔赫里,R。;Allgower,F.,内部模型原理对于线性输出同步是必要和充分的,Automatica,47,51068-1074(2011)·Zbl 1233.93011号
[24] 于伟(Yu,W.)。;Chen,G.R。;曹,M。;Kurths,J.,《具有定向拓扑和非线性动力学的多智能体系统的二阶共识》,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B部分:控制论,40,3,881-891(2010)
[25] 张,H。;刘易斯,F。;Das,A.,合作系统同步的优化设计:状态反馈、观测器和输出反馈,IEEE自动控制汇刊,56,81948-1952(2011)·Zbl 1368.93265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