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区间生物参数的捕食系统的最优收获:一个生物经济模型。 (英语) Zbl 1402.92362号

摘要:本文研究了生物参数不精确的单食饵-捕食者收获模型。由于缺乏猎物种群增长率、捕食者种群衰减率和捕食系数等生物参数的精确数值信息,我们将具有不精确数据的模型视为自然界中的区间形式。许多作者研究了不同形式的捕食-捕食者收获模型,这里我们考虑一个不精确的简单捕食者模型,引入区间的参数函数形式,然后研究该模型。我们确定了模型的平衡点并讨论了它们的稳定性。讨论了该模型生物平衡的存在性。我们研究了最优收获策略,并利用Pontryagin的最大值原理得到了内部均衡的解。文中给出了数值例子来支持该模型。

理学硕士:

92D25型 人口动态(一般)
92D40型 生态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Lotka,A.J.,《物理生物学要素》(1925),威廉姆斯和威尔金斯:威廉姆斯和维尔金斯,纽约巴尔的摩
[2] Volterra,V.,Variazioni e flutuazioni del numero d'individui in specie animali converventi,Mem(弗吉尼亚州)。R.阿卡德。纳粹。代林赛,2,31(1926)
[3] Clark,C.W.,《生物经济建模和渔业管理》(1985年),威利:威利纽约
[4] Clark,C.W.,《数学生物经济学:可再生资源的最优管理》(1990),威利出版社,纽约·Zbl 0712.90018号
[5] 巴塔查亚,D.K。;Begum,S.,两种系统的生物平衡。一、 数学。生物科学。,135, 111 (1996) ·Zbl 0856.92018号
[6] Bene,C。;Doyen,L。;Gabay,D.,《生物经济模型的可行性分析》,Ecol。经济学。,36, 385 (2001)
[7] 杜贝,B。;Chandra,P。;Sinha,P.,具有保护区的渔业资源模型,非线性分析。真实世界应用。,4, 625 (2003) ·Zbl 1011.92049号
[8] 云飞,L。;永珍,P。;舒京,G。;Changgou,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模型的采集,非线性分析。真实世界应用。,11, 3608 (2010) ·Zbl 1211.34059号
[9] Hannesson,R.,《生态相互依存鱼类的最佳捕捞》,J.Environ。经济。管理。,10, 329 (1982)
[10] 拉戈金,D.L。;Brown,G.,《捕食-被捕食系统中的收获政策和非市场估价》,J.Environ。经济。管理。,12, 155 (1985)
[11] Chaudhuri,K.S.,两种渔业联合收获的动态优化,生态。型号。,41, 17 (1988)
[12] Chaudhuri,K.S。;Roy,S.Saha,《关于捕食系统的联合收获》,J.Biol。系统。,4, 376 (1996)
[13] Samanta,G.P。;Manna,D。;Maiti,A.,《具有转换效应的三种渔业生物经济模型》,J.Appl。数学。公司。,12, 219 (2003) ·Zbl 1050.92055号
[14] 科斯塔,M.I.S。;Kaszkurewicz,E。;巴雅,A。;Hsu,L.,通过使用不连续收获策略实现捕食者-食饵系统中平衡种群的全局收敛,Ecol。型号。,128, 89 (2000)
[15] 陈,C。;Hsui,C.,《考虑未来收获机会时的渔业政策》,数学。生物科学。,207, 138 (2007) ·兹比尔1114.92065
[16] Das,T。;穆克吉,R.N。;Chaudhuri,K.S.,《在存在毒性的情况下捕获捕食性鱼类》,Appl。数学。型号。,33, 2282 (2009) ·Zbl 1185.91120号
[17] Palma,A.R。;Olivares,E.G.,具有Allee效应和乙状结肠功能反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中的最优收获,应用。数学。型号。,5, 1864 (2012) ·Zbl 1243.49046号
[18] Rebaza,J.,《猎物阈值捕获和避难动力学》,J.Compute。申请。数学。,236, 1743 (2012) ·Zbl 1235.92048号
[19] 李伟(Li,W.)。;Wang,K.,一般随机logistic种群模型的最优收获策略,J.Math。分析。申请。,368, 420 (2010) ·Zbl 1187.92081号
[20] 李伟(Li,W.)。;王凯。;Su,H.,随机logistic种群模型的最优收获策略,应用。数学。计算。,218, 157 (2011) ·Zbl 1229.92077号
[21] 古托姆森,A.G。;克里斯托弗森,D。;Naevdal,E.,《收获引发达尔文选择的可再生资源优化管理》,J.Environ。经济。管理。,56, 167 (2008) ·Zbl 1146.91348号
[22] 巴萨内齐共和国。;巴罗斯,L.C。;Tonelli,A.,模糊动力系统的吸引子和渐近稳定性,模糊集系统。,113, 473 (2000) ·Zbl 0954.37022号
[23] 巴罗斯,L.C。;巴萨内齐共和国。;Tonelli,P.A.,人口动力学中的模糊建模,生态。型号。,128, 27 (2000)
[24] 佩克索托,M。;巴罗斯,L.C。;Bassanezi,R.C.,捕食者-猎物模糊模型,生态。型号。,214, 39 (2008)
[25] 郭,M。;Xu,X。;Li,R.,脉冲泛函微分包含与模糊总体模型,模糊集系统。,138, 601 (2003) ·兹比尔1084.34072
[26] 马哈帕特拉,G.S。;Mandal,T.K.,带区间值系数的Posynomial参数几何规划,J.Optim。理论应用。,154, 120 (2012) ·Zbl 1252.90080号
[27] 马哈帕特拉,G.S。;Mahapatra,B.S.,《使用模糊参数几何规划的串联系统模型的可靠性和成本分析》,《模糊信息工程》,2399(2010)·Zbl 1255.90134号
[28] Pastor,J.,《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数学生态学》(2008),Wiley-Blackwell
[29] 彭特里亚金,L.S。;Boltyonsku,V.G。;Gamkrelidre,R.V。;Mishchenko,E.F.,《最优过程的数学理论》(1962),威利出版社:威利纽约·Zbl 0102.32001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