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期试验中毒性条件概率的多元马尔可夫模型。 (英语) Zbl 1403.62198号

小结:除了对疗效进行初步评估外,II期试验还可以帮助确定重复周期中具有可接受毒性特征的剂量,以及确定毒性特征特别差的亚组。在肿瘤学试验中,对接受相同剂量的多个周期的患者的剂量-毒性关系进行正确建模至关重要。一个主要的挑战在于利用数据收集的条件性质,即每个周期的观察条件是早期周期没有毒性。我们开发了一个新的、简约的模型,用于计算治疗周期内的毒性概率,条件是使用马尔可夫模型在之前的任何周期(k-1)中均未发现毒性,以下我们将这些概率称为条件毒性概率。我们的模型允许毒性的条件概率取决于随机剂量组、先前周期的累积剂量、衡量患者对相同剂量暴露的持续反应以及影响耐受治疗方案能力的个人风险因素。对模型的有限样本性质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在一项二期试验中证明了这种方法,该试验研究了四个周期内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两种剂量的异环磷酰胺加阿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马尔可夫模型在有限样本模拟中提供了对毒性概率的正确估计。它还正确地模拟了第二阶段临床试验的数据,并确定了女性体内特别高的累积毒性。

MSC公司:

62页第10页 统计学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元分析
62甲12 多元分析中的估计
2005年6月2日 马尔可夫过程:估计;隐马尔可夫模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Agresti,A.(2002年)。分类数据分析(第2版)。Wiley‐Interscience,新泽西州霍博肯·Zbl 1018.6202号
[2] Cheung,Y.K.和Elkind,M.S.V.(2010)。离散水平剂量发现的随机近似与虚拟观测。生物特征97,109-121·兹比尔1183.62140
[3] Chugh,R.、Wagner,T.、Griffith,K.A.、Taylor,J.M.G.、Thomas,D.G.、Worden,F.P.、Leu,K.M.、Zalupski,M.和Baker,L.H.(2007年)。通过红霉素呼气试验评估肉瘤患者中异环磷酰胺的药代动力学、毒性以及与cyp3a4活性的关系。癌症1092315-2322。
[4] Doussau,A.、Thiébaut,R.和Paoletti,X.(2013)。在第一阶段肿瘤临床试验中,使用混合效应比例优势模型进行纵向分级毒性数据的剂量发现设计。医学统计32,5430-5447。
[5] Greene,H.W.(2003)。《计量经济学分析》(第5版),第22章。新泽西州上鞍河:普伦蒂斯·霍尔,第758-760页。
[6] Johnson,L.N.和Kotz,S.(1970年)。连续单变量分布-1,第13章。John Wiley and Sons,Houghton Mifflin Co.,纽约·Zbl 0213.21101号
[7] Lee,S.M.、Cheng,B.和Cheung,Y.K.(2011年)。具有多重毒性约束的持续重新评估方法。生物统计12,386-398·Zbl 1437.62521号
[8] Lee,S.M.和Cheung,Y.K.(2009年)。持续再评估方法中的模型校准。临床试验6227-238。
[9] Legedza,A.T.R.和Ibrahim,J.G.(2000年)。使用持续再评估方法进行I期临床试验的纵向设计。对照临床试验21574-588。
[10] 国家癌症研究所(2003年)。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统一资源定位地址http://ctep.cancer.gov。
[11] O'Quigley,J.、Pepe,M.和Fisher,L.(1990)。持续再评估方法:癌症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实用设计。生物统计学46,33-48·兹比尔0715.62242
[12] 普卢默(2002)。Spiegelhalter等人的论文讨论。皇家统计杂志。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杂志,B辑,620。
[13] Plummer,M.(2008)。贝叶斯模型比较的惩罚损失函数。生物统计9523-539·Zbl 1143.62003年
[14] Plummer,M.(2011)。rjags:使用MCMC的贝叶斯图形模型。64, 620.
[15] R开发核心团队(2011年)。R: 统计计算语言和环境。R统计计算基金会,奥地利维也纳。网址:http://www.R‐project.org。
[16] Robert,C.P.和Casella,G.(1999年)。蒙特卡洛统计方法。纽约州纽约州施普林格·Zbl 0935.62005号
[17] Spiegelhalter,D.J.、Best,N.G.、Carlin,B.P.和van derLinde,A.(2002)。模型复杂度和拟合度的贝叶斯度量。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杂志,B64系列,583-639·Zbl 1067.62010年
[18] Worden,F.P.、Taylor,J.M.G.、Biermann,J.S.、Sondak,V.K.、Leu,K.M.、Chugh,R.、McGinn,C.、Zalupski,M.M.和Baker,L.(2005)。在治疗预后不良的软组织肉瘤时,对6 g/m2异环磷酰胺加阿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12 g/m2异氟磷酰胺加阿霉素和g-csf进行随机二期评估。临床肿瘤学杂志23,105-112。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