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重尾用户行为的晶格网络中的相变。 (英语) Zbl 1499.82019年

摘要:网络从自由流状态到拥塞状态的相变受流量的影响很大。实证数据分析表明,由于用户行为频繁,实际流量表现出自相似性(或长期依赖性)。相关文献工作指出,存在一个稳定的包生成速率临界点(简称PGR),在该临界点发生相变,但这些工作忽略了重尾用户行为,仅适用于短距离相关的流量。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分析相转变做出了新的贡献,考虑到使用Pareto ON/OFF源建模的重尾用户行为。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了PGR的临界点,并证明:(1)与以往的工作不同,PGR的临界点随着重尾用户行为的变化而变化,这表明它是不稳定的;(2) 然而,推导出PGR临界点的平均值与短距离相关业务的PGR稳定临界点相同;(3) 特别是在具有i.i.d重尾用户行为模型的格子网络中,PGR的平均临界点主要由平均用户数确定,并提供了平均用户数临界点的估计。数值模拟表明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此外,通过仿真,我们还发现重尾行为会使网络更加拥塞,降低网络传输效率。

MSC公司:

82B26型 平衡统计力学中的相变(一般)
82B20型 格系统(伊辛、二聚体、波茨等)和平衡统计力学中出现的图上系统
90B20型 运筹学中的交通问题
76A30 交通和行人流量模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De Martino,D。;DallAsta,L。;Bianconi,G。;Marsili,M.,《复杂网络上的拥塞现象》,Phys。E版,79,1,第015101条,pp.(2009)
[2] Leland,W.E。;Taqqu,M.S。;威林格,W。;Wilson,D.V.,《以太网流量的自相似性(扩展版)》,IEEE/ACM Trans。净值。,2, 1, 1-15 (1994)
[3] 穆克吉,G。;Manna,S.,定向交通流网络中的相位转换,Phys。E版,71、6,第066108条,pp.(2005)
[4] Dabrowski,C.,《通信网络中的灾难性事件现象:调查》,《计算》。科学。版次:18,10-45(2015)·兹比尔1344.68021
[5] Ohira,T。;Sawatari,R.,《计算机网络流量模型中的相位转换》,Phys。E版,58、1、193(1998年)
[6] 陈,S。;Huang,W。;卡塔尼,C。;Altieri,G.,《复杂网络上的交通动态:调查》,《数学》。问题。工程(2012)·Zbl 1264.90031号
[7] 赵,L。;库比蒂诺,T.H。;帕克,K。;赖,Y.C。;Jin,X.,最小化交通拥堵的复杂网络的最优结构,Chaos,17,4751-763(2007)·Zbl 1163.37391号
[8] 赵,L。;赖,Y.-C。;帕克,K。;Ye,N.,复杂网络中交通拥堵的发生,物理。版本E,71,2,第026125条pp.(2005)
[9] Echenique,P。;Gómez-Gardeñes,J。;Moreno,Y.,《互联网流量交付的改进路由策略》,Phys。E版,70,5,第056105条,pp.(2004)
[10] 王,W.-X。;Yin,C.-Y。;Yan,G。;Wang,B.-H.,为路由流量集成本地静态和动态信息,Phys。E版,74,1,第016101条,pp.(2006)
[11] 蒋Z.-Y。;Liang,M.-G.,无标度网络上的增量路由策略,Physica A,392,819894-1901(2013)
[12] 马,J。;Han,W。;郭,Q。;Wang,Z.,具有有限传输容量的双层复杂网络的流量动力学,Physica A,456281-287(2016)
[13] 吴宗宪。;Wang,W.X。;Yeung,K.H.,有限缓冲区无标度网络中的交通动力学和消减策略,新J.Phys。,10, 10, 837-841 (2008)
[14] 杨海霞。;Wang,W.X。;吴宗宪。;Wang,B.H.,有限数据包交付能力的无标度网络中的流量动力学,Physica A,387,27,6857-6862(2011)
[15] 顾,C.-G。;邹,S.-R。;徐,X.-L。;曲永清。;江,Y.-M。;刘,香港。;周,T。分层网络之间合作的开始,物理。E版,84,2,第026101条,pp.(2011)
[16] 莫里斯·R·G。;Barthelemy,M.,耦合空间网络上的传输,物理。修订稿。,第109、12条,第128703页(2012年)
[17] Tan,F。;吴杰。;夏,Y。;Chi,K.T.,互联复杂网络中的交通拥堵,物理。E版,89,6,第062813条pp.(2014)
[18] 奥尔德森,D。;Willinger,W.,《互联网和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自组织对比研究》,IEEE Commun。Mag.,43,7,94-100(2005)
[19] 克罗维拉,M.E。;Bestavros,A.,《全球网络流量中的自相似性:证据和可能的原因》,IEEE/ACM Trans。Netwo.、。,5, 6, 835-846 (1997)
[20] Barabasi,A.-L.,《人类动力学中爆发和重尾的起源》,《自然》,435,7039,207-211(2005)
[21] Zhang,Y。;黄,N。;Xing,L.,具有自相似流量网络的一种新的流量波动规律,Physica A,452,299-310(2016)·Zbl 1400.90138号
[22] Jin,Y。;周,G。;江,D。;袁,S。;Wang,L。;曹,J.,基于开/关模型的ip网络流量理论均值-方差关系,科学。中国Ser。F、 52、4、645-655(2009年)·Zbl 1191.68041号
[23] 伍尔夫,M。;阿罗史密斯,D。;Mondragón-C,R。;Pitts,J.,《数据流量混沌模型中的优化和相变》,Phys。E版,66,4,第046106条,pp.(2002)
[24] Fuk Shi,H。;Lawniczak,A.T.,《具有随机链接的数据网络的性能》,数学。计算。模拟。,51, 1, 101-117 (1999)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