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_{\infty{}})设计的四块问题:属性和应用程序。 (英语) Zbl 0748.93022号

摘要:从控制系统设计工具的实用性出发,介绍并研究了一类四块(H_(infty))最优控制问题。该问题是几个(H_∞)最优控制问题的自然推广,例如混合灵敏度问题和间隙/规范化协因数优化问题。我们表明,在最优性能持续依赖于被控对象的意义上,该问题是适定的,其中扰动是用间隙度量度量的。给出了两个示例,包括柔性结构的设计。

理学硕士:

93B36型 \(H^\infty)-控制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鲍尔,J.A。;Cohen,N.,《(H^∞)范数下的灵敏度最小化:所有次优解的参数化》,《国际控制杂志》,46,785-816(1987)·Zbl 0634.93024号
[2] Bontsema,J。;窗帘,R.F。;舒马赫,J.M.,《柔性结构的鲁棒控制:案例研究》,Automatica,24177-186(1988)·Zbl 0643.93056号
[3] 陈明杰。;Desoer,C.A.,线性分布反馈系统鲁棒稳定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国际控制杂志,35,255-267(1982)·Zbl 0489.93041号
[4] 多伊尔,J.C。;格洛弗,K。;哈尔戈内卡,P.P。;Francis,B.A.,标准(H_2)和(H_∞)控制问题的状态空间解,IEEE Trans。Aut.Control,AC-34831-847(1989)·兹伯利0698.93031
[5] 多伊尔,J.C。;Stein,G.,《多变量反馈设计:经典现代综合的概念》,IEEE Trans。自动控制,AC-26,4-16(1981)·Zbl 0462.93027号
[6] Francis,B.A.,《带控制权重的最佳干扰衰减》,(1984年《系统与优化研讨会论文集》,1984年《体系与优化研讨会文章集》,《Twente.Proc.1984年系统与优化论文集》。1984年《系统与优化研讨会》,Twente,《控制与信息科学讲稿》,第66卷(1985),施普林格:纽约施普林格)·Zbl 0625.93021号
[7] Francis,B.A.,((H_∞)控制理论课程,第88卷(1987),Springer:Springer New York),控制与信息科学讲稿·Zbl 0624.93003号
[8] Georgiou,T.T.,关于间隙度量的计算,系统。控制信函。,11, 253-257 (1988) ·兹伯利0669.93039
[9] Georgiou,T.T。;Smith,M.C.,《具有组合对象和控制器不确定性的反馈系统鲁棒控制》,(Proc.Amer.control Conf.Proc.Amers.control Conf,San Diego(1990)),2009-2013年
[10] Georgiou,T.T。;Smith,M.C.,间隙度量的最佳稳健性,IEEE Trans。自动控制,AC-35673-686(1990)·Zbl 0800.93289号
[11] 格洛弗,K。;Doyle,J.C.,满足H_∞范数界和与风险敏感性的关系的所有稳定控制器的状态空间公式,系统。控制信函。,11, 167-172 (1988) ·Zbl 0671.93029号
[12] 格林,M。;格洛弗,K。;石灰啤酒,D。;Doyle,J.,(H_∞)控制的J谱分解方法,(MTNS-89国际研讨会,MTNS-88国际研讨会,阿姆斯特丹(1989))·Zbl 0735.93018号
[13] Juang,J.C.(胡昂,J.C.)。;Jonckheere,E.A.,混合灵敏度(H_∞)设计问题中的数据简化,IEEE Trans。Aut.Control,AC-34,861-865(1989)·Zbl 0699.93024号
[14] Kimura,H.,一类传递函数的鲁棒镇定,IEEE Trans。自动控制,AC-29,788-793(1984)·Zbl 0573.93023号
[15] McFarlane博士。;Glover,K.,(使用标准化互质因子植物描述的鲁棒控制器设计,第138卷(1990),Springer:Springer纽约),控制与信息科学讲稿·Zbl 0688.93044号
[16] Nett,C.N。;雅各布森,C.A。;Balas,M.J.,状态空间和双互质分数表示之间的联系,IEEE Trans。Aut.Control,AC-29,831-832(1984)·Zbl 0542.93014号
[17] Peller,V.V.,解析函数最佳逼近算子的连续性,LOMI预印本,E-13-87(1987),列宁格勒
[18] Smith,M.C.,(H_∞)最优控制问题的适定性,SIAM J.control Optimiz。,28, 342-358 (1990) ·Zbl 0692.93028号
[19] Verma,M。;Jonckheere,E.,(L_∞)-作为宽带匹配问题的混合灵敏度补偿,系统。控制信函。,4, 125-130 (1984) ·Zbl 0584.93013号
[20] Vidyasagar,M.,《不稳定对象的图度量和反馈稳定性的稳健性估计》,IEEE Trans。自动控制,AC-29,403-418(1984)·Zbl 0536.93042号
[21] Vidyasagar,M.,(控制系统综合:因子分解方法(1985),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麻省理学院出版社剑桥,MA)·Zbl 0655.93001号
[22] Vidyasagar,M.,非紧真系统的规范化互质分解,IEEE Trans。自动控制,AC-33,300-301(1988)·Zbl 0643.93017号
[23] 维迪亚萨加,M。;Kimura,H.,不确定线性多变量系统的鲁棒控制器,Automatica,2285-94(1986)·Zbl 0626.93057号
[24] Vivian,H.C.,《柔性结构控制实验室开发和技术演示》(JPL出版物88-29(1987),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帕萨迪纳分校)
[25] Wang,L.Y。;Zames,G.,(H^∞)插值的Lipschitz连续性,系统。控制信函。,14, 381-387 (1990) ·Zbl 0701.93024号
[26] Zames,G.,《反馈和最佳灵敏度:模型参考变换、乘法半范数和近似逆》,IEEE Trans。自动控制,AC-26301-320(1981)·Zbl 0474.93025号
[27] 扎姆斯,G。;Francis,B.A.,《反馈、最小最大灵敏度和最佳鲁棒性》,IEEE Trans。自动控制,AC-28,585-601(1983)·Zbl 0528.93026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