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尔逊次协调逻辑的证明理论:一个统一的观点。 (英语) Zbl 1382.03048号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大卫·纳尔逊(David Nelson)次协调逻辑的结构证明理论的全面研究,获得不协调容忍(或次协调)推理的理论基础。不一致性处理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因为不一致性在基于知识和智能的信息系统中可能经常发生。为了处理这种不一致,人们研究了次一致、不一致容忍逻辑。本文全面研究了Nelson次协调逻辑N4的证明系统。逻辑N4是一个基本系统,是各种扩展和有用的次协调逻辑的共同基础。利用各种嵌入定理一致地证明了一些基本定理,包括截断、归一化和完备性。介绍并比较了N4的各种顺序计算和自然演绎系统以及一些密切相关的系统。

MSC公司:

03B53号 准一致逻辑
05年3月 切割消除和正规形定理

软件:

佩斯卡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lmukdad,A。;Nelson,D.,《可构建虚假谓词和不精确谓词》,《符号逻辑杂志》,49,231-233(1984)·Zbl 0575.03016号
[2] 安德森,A.R。;北卡罗来纳州贝尔纳普,《蕴涵:相关性和必要性的逻辑》,第1卷(1975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兹比尔0323.02030
[3] 安德森,A.R。;北卡罗来纳州贝尔纳普。;Dunn,J.M.,《蕴涵:相关性和必要性的逻辑》,第2卷(1992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Zbl 0921.03025号
[4] Apt,K.R。;Bol,R.N.,《逻辑编程与否定:一项调查》,《逻辑程序设计杂志》,19/20,9-71(1994)·Zbl 0942.68518号
[5] O·阿里利。;Avron,A.,《逻辑双参数推理》,《逻辑、语言和信息杂志》,5,1,25-63(1996)·Zbl 0851.03017号
[6] O·阿里利。;Avron,A.,《四个值的值》,《人工智能》,102,1,97-141(1998)·Zbl 0928.03025号
[7] Arieli,O.,《扩展逻辑程序的准一致声明语义》,《数学与人工智能年鉴》,36,4,381-417(2002)·Zbl 1015.68121号
[8] Avron,A.,《非经典否定的非确定性观点》,Studia Logica,80159-194(2005)·Zbl 1086.03023号
[9] 北卡罗来纳州贝尔纳普,《一种有用的四值逻辑》(爱泼斯坦·G;邓恩·J·M,《多值逻辑的现代应用》(1977),雷德尔:雷德尔·多德雷赫特),7-37·Zbl 0424.03012号
[10] 北卡罗来纳州贝尔纳普,《显示逻辑》,《哲学逻辑杂志》,第11期,第375-417页(1982年),再版为A.R.安德森、N.D.贝尔纳普和J.M.邓恩的第62页,《牵连:相关性和必然性的逻辑》,第2卷,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1992年·Zbl 0509.03008号
[11] 布莱尔,H.A。;Subrahmanian,V.S.,超一致逻辑编程,理论计算机科学,68,135-154(1989)·Zbl 0686.68009号
[12] 布伊斯曼。;Goré,R.,《双向推理逻辑的无裁剪序列演算》,(第16届分析表及相关方法自动推理国际会议论文集。第十六届分析表及相关方法自动推理国际会议论文集。《第十六届使用分析表和相关方法进行自动推理国际会议论文集》,Tableaux 2007,计算机科学讲义,第4548卷(2007)),90-106·兹比尔1133.03027
[13] Cabalar,P。;Odintsov,S。;Pearce,D.,《逻辑程序基础良好和部分稳定语义中的强否定》(Proceedings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BERAMIA-SBIA 2006)。人工智能进展会议录-IBERAMIA-SBIA 2006,Springer人工智能讲稿,第4140卷(2006)),592-601
[14] 卡尼埃利,W.A。;Marcos,J.,《次协调计算的极限》,《形式逻辑圣母院杂志》,40,375-390(1999)·Zbl 1007.03028号
[15] Crolard,T.,减法逻辑,理论计算机科学,254151-185(2001)·兹伯利0983.03047
[16] Czermak,J.,《关于Gentzen序列演算的评论》,《圣母院形式逻辑杂志》,第18期,第471-474页(1977年)·Zbl 0314.02026号
[17] 达·科斯塔,N.C.A.,《关于不一致形式系统的理论》,《圣母院形式逻辑杂志》,第15期,第497-510页(1974年)·Zbl 0236.02022号
[18] 达马西奥,哥伦比亚特区。;Pereira,L.M.,逻辑程序的次一致语义调查,(Gabbay,D.;Smets,P.,《可推迟推理和不确定性管理系统手册》,第2卷(1998),Kluwer学术出版社),241-320·Zbl 0936.68021号
[19] Dyckhoff,R。;Negri,S.,直觉主义逻辑无收缩系统结构规则的可容许性,符号逻辑杂志,651499-1515(2000)·Zbl 0973.03010号
[20] Dunn,J.M.,一级蕴涵和“耦合树”的直观语义,《哲学研究》,29,3,149-168(1976)·Zbl 1435.03043号
[21] Dunn,J.M.,《偏好及其对偶》,Studia Logica,66,1,5-40(2000)·Zbl 0988.03012号
[22] Fitting,M.C.,逻辑编程的双边性和语义,《逻辑编程杂志》,11,91-116(1991)·Zbl 0757.68028号
[23] Font,J.M.,Belnap的四值逻辑和de Morgan格,IGPL的逻辑杂志,5,3,413-440(1997)·Zbl 0871.03012号
[24] Gargov,G.,《逻辑中的知识、不确定性和无知:双参数及其以外》,《应用非经典逻辑杂志》,第9期,195-283页(1999年)·Zbl 0993.03079号
[25] Goré,R.,《重温双重直觉主义逻辑》,《人工智能课堂讲稿》,1847,252-267(2000)·Zbl 0963.03042号
[26] R·戈尔。;波斯特尼西亚。;Tiu,nd A.,使用嵌套序列的双直觉逻辑的割消去和证明搜索,(Proceedings AiML 2008(2008),College Publications:College Publications London),43-66·Zbl 1244.03157号
[27] N.D.古德曼,《矛盾的逻辑》,Zeitschrift fur Mathematische Logik und Grundlagen der Mathematik,27,119-126(1981)·Zbl 0467.03019号
[28] Gurevich,Y.,带有强否定的直觉逻辑,Studia Logica,36,49-59(1977)·Zbl 0366.020155号
[29] 卡米德,N.,《关于二元论逻辑的注释》,《数学逻辑季刊》,49,5,519-524(2003)·Zbl 1036.03006号
[30] Kamide,N.,《Nelson次协调逻辑及其邻域的自然演绎系统》,《应用非经典逻辑杂志》,15,4,405-435(2005)·Zbl 1185.03047号
[31] Kamide,N.,《Nelson次一致逻辑的基于嵌入的完备性证明》,《逻辑部分公报》,39,3/4,1-10(2010)·Zbl 1286.03102号
[32] Kamide,N.,《自动化和计算次协调推理:无收缩、分辨率和类型系统》,《数学逻辑报告》,45,3-21(2010)·兹比尔1244.03093
[33] N.Kamide,Paraconsistent description logics reviewed,载于:第23届描述逻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DL 2010,Sun SITE Central Europe(CEUR)Electronic Workshop Proceedings,Aachen技术大学(RWTH),2010年,第12页。;N.Kamide,Paraconsistent description logics reviewed,载于:第23届描述逻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DL 2010,Sun SITE Central Europe(CEUR)Electronic Workshop Proceedings,Aachen技术大学(RWTH),2010年,第12页·Zbl 1227.03034号
[34] 北卡罗来纳州卡米德。;Wansing,H.,一些三格逻辑的序贯演算,符号逻辑评论,2,2,374-395(2009)·Zbl 1174.03008号
[35] 北卡罗来纳州卡米德。;Wansing,H.,将线性时间逻辑与建构性和超一致性相结合,《应用逻辑杂志》,8,33-61(2010)·Zbl 1207.03022号
[36] 北卡罗来纳州卡米德。;Wansing,H.,《超一致线性时间逻辑》,《信息学基础》,第103期,第1-23页(2010年)·Zbl 1228.03012号
[37] López-Escobar,E.G.K.,可拒绝性和初等数论,Indagationes Mathematicae,34362-374(1972)·Zbl 0262.02027号
[38] Łukowski,P.,逻辑的演绎形式:直觉主义S4形式,逻辑与逻辑哲学,1079-91(2002)·Zbl 1028.03012号
[39] Mints,G.,Gentzen型系统和分辨率规则。第一部分命题逻辑(COLOG’88会议记录)。COLOG’88会议录,计算机科学讲义,第417卷(1988),198-231·Zbl 0739.03011号
[40] Negri,S。;冯·柏拉图(von Plato,J.),《自然演绎风格的序贯演算》,《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66,4,1803-1816(2001)·Zbl 0994.03049号
[41] Negri,S。;冯·柏拉图,J.,《结构证明理论》(2001),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1113.03051号
[42] Nelson,D.,《可建构的虚假性》,《符号逻辑杂志》,第14期,第16-26页(1949年)·Zbl 0033.24304号
[43] Odintsov,S.P.,《论纳尔逊逻辑的嵌入》,《逻辑部分公报》,31,4,241-250(2002)·Zbl 1034.03028号
[44] Odintsov,S.P.,《建设性否定与超一致性》(2008),施普林格-弗拉格:施普林格-Dordrecht·Zbl 1161.03014号
[45] Odintsov,S。;Wansing,H.,不一致容忍描述逻辑。动机和基本系统,(Hendricks,V.;Malinowski,J.,《逻辑趋势》,《逻辑研究50年》(2004),Kluwer学术出版社:Kluwer-学术出版社Dordrecht),301-335·Zbl 1048.03021号
[46] Odintsov,S。;Wansing,H.,不一致容忍描述逻辑。第二部分:tableau算法,《应用逻辑杂志》,6,3,343-360(2008)·Zbl 1149.03023号
[47] Pearce,D.,用否定信息进行推理,II:硬否定、强否定和逻辑程序,计算机科学讲义,619,63-79(1992)
[48] Pearce,D.,《稳定模型的六十年》(Garcia de la Banda,M.;Pontelli,E.,ICLP 2008)。ICLP 2008,Springer计算机科学讲稿,第5366卷(2008)),52·Zbl 1185.68174号
[49] Prawitz,D.,《自然演绎:实证理论研究》(1965年),阿尔姆奎斯特和威克塞尔:阿尔姆奎斯特和威克塞尔斯德哥尔摩·Zbl 0173.00205号
[50] Priest,G.,Paraconsistent logic,(Gabbay,D.M.;Guenthner,F.,《哲学逻辑手册》,第6卷(2002),Kluwer学术出版社),287-393·Zbl 1065.03002号
[51] G.Priest,K.Tanaka,Paraconsistent Logic,收录于:Edward N.Zalta(编辑),《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2008年秋季版),URL\(=\)http://plato.stanford.edu/archives/fall2008/entries/logic-paraconsistent/; G.Priest,K.Tanaka,Paraconsistent Logic,收录于:Edward N.Zalta(编辑),《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2008年秋季版),URL\(=\)http://plato.stanford.edu/archives/fall2008/entries/logic-paraconsistent/
[52] Pynko,A.P.,《通过德摩根定律表征贝尔纳普逻辑》,《数学逻辑季刊》,第41期,第442-454页(1995年)·Zbl 0837.03019号
[53] Raggio,A.R.,《不一致系统的命题序列计算》,《Notre Dam形式逻辑杂志》,第9期,第359-366页(1968年)·Zbl 0184.00702号
[54] Rauszer,C.,H-B逻辑命题演算的形式化,Studia Logica,33,1,23-34(1974)·Zbl 0289.02015
[55] Rauszer,C.,《直觉主义逻辑某些扩展的代数和克里普克式方法》(《数学论文》,第CLXVII卷(1980),PWN Warazawa)·Zbl 0442.03024号
[56] 劳滕贝格,W.,Klassische und nicht-klasische Aussagenlogik(1979),《维埃格:维埃格·布伦瑞格》·Zbl 0424.03007号
[57] Routley,R.,Fitch和Nelson命题系统的语义分析,Studia Logica,33283-298(1974)·Zbl 0356.02022号
[58] P.Schroeder-Heister,《广义规则、直接否定和定义反思》,载《第一届世界普适逻辑大会论文集》,UNILOG 2005年,2005年,2页。;P.Schroeder-Heister,《广义规则、直接否定和定义反思》,载《第一届世界普适逻辑大会论文集》,UNILOG 2005年,2005年,2页。
[59] Shramko,Y.,双重直觉逻辑和各种否定:科学研究的逻辑,Studia Logica,80,2-3347-367(2005)·Zbl 1085.03022号
[60] Shramko,Y。;Dunn,J.M。;Takenaka,T.,《构造真值的三位一体》,《逻辑与计算杂志》,11,6,761-788(2001)·Zbl 0996.03014号
[61] Shramko,Y。;Wansing,H.,《一些有用的16值逻辑:计算机网络应该如何思考》,《哲学逻辑杂志》,34,2,121-153(2005)·Zbl 1094.03012号
[62] 施拉姆科,Y。;Wansing,H.,《超控制、广义真值和真与假的逻辑》,《逻辑、语言与信息杂志》,第15、4、403-424页(2006年)·Zbl 1159.03302号
[63] Tamminga,A.M。;田中,K.,一级蕴涵的自然演绎系统,《圣母院形式逻辑杂志》,40,2,258-272(1999)·Zbl 0967.03018号
[64] Thomason,R.H.,《可构建虚假性的语义研究》,Zeitschrift fur Mathematische Logik und Grundlagen der Mathematik,15,247-257(1969)·Zbl 0181.00901号
[65] Troelstra,A.S。;Schwichtenberg,H.,《基本证明理论》(1996),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868.03024号
[66] Urbas,I.,双直觉逻辑,《圣母院形式逻辑杂志》,37,440-451(1996)·Zbl 0869.03008号
[67] Vorob’ev,N.N.,《带强否定的构造命题演算》,Doklady Akademii Nauk SSR,85,465-468(1952),(俄语)·Zbl 0047.25102号
[68] Wagner,G.,《强否定谓词和不精确谓词的逻辑编程》,《逻辑与计算杂志》,1835-859(1991)·Zbl 0738.68018号
[69] Wansing,H.,直觉主义命题逻辑子逻辑层次结构的公式-类型,(非经典逻辑与信息处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非经典逻辑和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计算机科学讲义,第619卷(1992)),125-145
[70] Wansing,H.,《信息结构的逻辑》,《人工智能课堂讲稿》,681163(1993)·Zbl 0788.03001号
[71] H.Wansing,《Nelson逻辑的高级Gentzen系统》,J.Nida-Rümelin(编辑),《分析哲学学会第三届国际会议论文集》,德格鲁特,柏林,1999年,第105-109页。;H.Wansing,《Nelson逻辑的高级Gentzen系统》,J.Nida-Rümelin(编辑),《分析哲学学会第三届国际会议论文集》,德格鲁特,柏林,1999年,第105-109页。
[72] Wansing,H.,子结构命题逻辑的信息解释,《逻辑、语言与信息杂志》,2,4,285-308(1993)·Zbl 0795.03014号
[73] Wansing,H.,《建构否定、蕴涵和共同蕴涵》,《应用非经典逻辑杂志》,第18期,第341-364页(2008年)·兹比尔1181.03027
[74] Wansing,H.,《Belnap的力量:(S I X T E E N_3)的顺序系统》,《哲学逻辑杂志》,39,4,369-393(2010)·Zbl 1200.03019号
[75] Wansing,H。;Kamide,N.,直觉三格逻辑,《逻辑与计算杂志》,20,6,1201-1229(2010)·Zbl 1205.03034号
[76] Wolter,F.,《论共简化的逻辑》,《哲学逻辑杂志》,27353-387(1998)·Zbl 0976.03020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